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婴儿肠痉挛的敷脐剂

一种治疗婴儿肠痉挛的敷脐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婴儿肠痉挛的敷脐剂,以解决婴儿肠痉挛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猫爪草6~10份,丝瓜络8~15份,菥蓂子8~15份,苏头6~10份,亮叶桦皮6~10份,素馨花8~15份,蓝花葱6~10份,路路通8~15份,芡实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婴儿肠痉挛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070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照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43328.9

  • 发明设计人 王照红;

    申请日2012-12-16

  • 分类号A61K36/8962;A61P1/0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826 山东省日照市泰安路126号日照市人民医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49: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62 授权公告日:20140212 终止日期:20141216 申请日:201212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2-12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2 申请日:2012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婴儿肠痉挛的敷脐剂。

背景技术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闹,甚至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腹部胀而紧张、翻滚、双腿向上蜷起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因肛门排气或排便而消失,在小婴儿则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

由于频繁发作的肠痉挛会导致婴儿严重哭闹,甚至会影响婴儿吸收,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对于频繁的婴儿肠痉挛往往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多是使用解痉药,解痉药(如西托溴铵)能阻断平滑肌的毒蕈碱型受体,还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在治疗婴儿肠痉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近来有研究发现,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此药可发生呼吸暂停,使此药的应用受到限制。至今尚无一种完全有效的药物来治疗肠痉挛。

除此以外,还有诉求中医药进行治疗的,采用的治则大多是健脾行气,但实际上,这种婴儿肠痉挛的原因并不是婴儿先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而是基于机体对进食的高敏感性。所以,健脾行气敷脐剂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婴儿肠痉挛的敷脐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婴儿肠痉挛的敷脐剂,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猫爪草6~10份,丝瓜络8~15份,菥蓂子8~15份,苏头6~10份,亮叶桦皮6~10份,素馨花8~15份,蓝花葱6~10份,路路通8~15份,芡实3~6份。

其最佳重量配比为:猫爪草8份,丝瓜络10份,菥蓂子10份,苏头8份,亮叶桦皮8份,素馨花10份,蓝花葱8份,路路通10份,芡实5份。

其中所述的: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辛,温。归肝、肺经。功可散结,消肿。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甘,平。归肺、胃、肝经。功可通络,活血,祛风。

菥蓂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种子。性味辛、苦,微温。祛风除湿,和胃止痛。

苏头,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野紫苏Var. Crispa (Thunb.) Hand.- Mazz., P.frutescens (L.) Britt.和白苏Var. Acuta (Thunb.) Kudo, P. Frutescens (L.) Britt.的根及近根的老茎。味辛,性温,无毒。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可疏风散寒;降气祛痰;和中安胎。

亮叶桦皮,为桦木科植物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 H. Win素馨花.的树皮。性味甘;辛;性微温。功可祛湿散寒;消滞和中,解毒。

素馨花,为木犀科植物素馨花Jasminu, grandiflorum L.的干燥花蕾。性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功可舒肝解郁,行气止痛。

蓝花葱,为百合科蓝花葱Allium cyaneum Regel,以全草入药。性味辛,温。功可发散风寒,通阳,健胃。

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性味苦,平。归归肝、肾经。功可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 的干燥成熟种仁。性味甘、涩,平。归归脾、肾经。功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组方原理:现在临床上婴儿肠痉挛的中医药治疗采用的治则大多是健脾行气,而本发明人多年临床研究表明,这种婴儿肠痉挛的原因并不是婴儿先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而是基于机体对进食的高敏感性,导致肠道受到激惹而产生痉挛,故而应立足于降低进食敏感性已经改善肠道易激惹的情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用猫爪草、丝瓜络和菥蓂子配合:猫爪草归肝、肺经,《中国药典》中功能主治栏中记载“散结,消肿”,但是发明人临床经验表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猫爪草应用于婴儿敷脐有活血通络,理气和中功效,配合丝瓜络的通络活血、菥蓂子的除湿和胃止痛,可以有效的缓解婴儿肠内的高激惹状态,缓解肠痉挛,加速肠内液体吸收;而丝瓜络性味甘平,适用于婴儿纯阳之体,故而经过发明人反复测试,选择丝瓜络通络活血,而不是其他活血行气药物;菥蓂子含黑芥子甙,经酶作用后产生芥子油,该种物质容易通过敷脐形式进入腹部组织中,加速药效发生。

2、苏头降气和中,素馨花舒肝解郁,行气止痛,此二味药物通过调整腹部气机来缓解婴儿肠道易产生痉挛、拘急的状态,且该二味药没有其他疏肝药的耗散的特性,适合于婴儿使用。

3、亮叶桦皮消滞和中,蓝花葱通阳健胃,发明人研究表明,加入此二味药物可以特异性地降低机体对进食的高敏感性,而其他消食药物并不能达到这一效果,故推测其作用途径与消食无关。

4、本药物组合并未使用冰片、薄荷等常用的促进局部药物透皮吸收的药物,其原因是婴儿肌肤比较娇嫩,上述促透皮吸收的药物往往刺激性比较大,本组方选用的药物扩散性好,且菥蓂子含黑芥子甙,经酶作用后产生芥子油,该种物质容易通过敷脐形式进入腹部组织中,加速药效发生;而加入路路通活络,也有促药物扩散的作用。

5、本发明敷脐剂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猫爪草6g,丝瓜络8g,菥蓂子8g,苏头6g,亮叶桦皮6g,素馨花8g,蓝花葱6g,路路通8g,芡实3g。

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猫爪草10g,丝瓜络15g,菥蓂子15g,苏头10g,亮叶桦皮10g,素馨花15g,蓝花葱10g,路路通15g,芡实6g。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猫爪草8g,丝瓜络10g,菥蓂子10g,苏头8g,亮叶桦皮8g,素馨花10g,蓝花葱8g,路路通10g,芡实5g。

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猫爪草、丝瓜络、菥蓂子、苏头、亮叶桦皮、素馨花、蓝花葱、芡实和路路通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加热浓缩成浸膏或者稠膏,分早晚敷布于婴儿脐部。

上述敷脐剂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婴儿肠痉挛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敷脐剂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2010年1月~2012年9月婴儿肠痉挛62例,患儿均符合婴儿肠痉挛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肠道器质性畸形的可能。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便细菌培养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月龄的28例,3~6月龄30例;>6月龄的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二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西托溴铵;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的中药敷脐剂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d。

1.3 安全性评价: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肠痉挛发作频率改变:对照组治疗前肠痉挛发作频率为3.31±1.34次/d,治疗后为1.34±0.63次/d。治疗组治疗前肠痉挛发作频率为3.54±1.94次/d,治疗后为0.56±0.43次/d。治疗组每日肠痉挛发作次数的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患儿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呼吸)、体格检查、血液生化分析及尿常规在治疗期间无明显异常。

3.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本发明治疗婴儿肠痉挛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