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止痒抗敏中药复方脐贴

一种止痒抗敏中药复方脐贴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止痒抗敏中药复方脐贴,将紫草、丁香、白芷、细辛、艾叶、薄荷、苦参、山栀、大黄、土茯苓、百部、辛夷、藿香、红花、杏仁、桃仁、鹅不食草均研成80~150目细面,蜜调后加入研细的冰片,混匀于蜜调后膏内,做成每贴5~10克的外用脐贴。本发明所选药物为纯中草药,协同配伍合理,肚脐给药,通过任督二脉循行于全身,药物作用迅速,免除口服制剂对胃肠肝肾的刺激,减少患者痛苦,疗程短、费用低,使用方便。临床症状消失迅速,疗效显著,实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738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姜莉蔚;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82774.3

  • 申请日2012-11-26

  • 分类号A61K36/904(20060101);A61K9/70(20060101);A61P17/04(20060101);A61P37/08(20060101);

  • 代理机构22100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陈宏伟

  •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23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35: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1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4 登记生效日:20180523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9-17

    授权

    授权

  • 2014-08-2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126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8-2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729 申请日:2012112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4 申请日:2012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20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止痒抗敏中药复方脐贴,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制成,通过敷贴于患者的神阙穴(肚脐处)治疗过敏皮肤瘙痒等疾病,属于中医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过敏症是人类的很多疾病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身体及四肢皮肤出现红肿,食物过敏,瘙痒疼痛,发病时瘙痒加剧痛苦不安,临床主要也可表现为鼻塞、流涕,甚至流泪、头晕等;哮喘也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是人体内的病症及皮肤邪毒所致,如荨麻疹;也有过敏性鼻炎或阳光紫外线、药物等其他病因所至,甚至伤风感冒也会出现上述临床症状,患者通常用的有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特非拉丁等药物进行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很容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对肝肾也有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皮肤过敏瘙痒的脐贴膏药及制备方法,具有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标本兼治,治愈后不易复发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基于我国中医学对过敏性疾病的总体认识和现代医学对本症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以祛风除湿、消炎止痒而立法,选用纯天然中草药,通过脐中任督二脉交汇,按中医理论组方,结合传统的脐帖工艺制法而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治疗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止痒抗敏中药复方脐贴,由以下药物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紫草50~55、丁香10~15、白芷20~25、细辛5~10、艾叶50~55、薄荷20~25、苦参15~20、山栀25~30、大黄20~25、土茯苓15~20、百部15~20、辛夷15~20、藿香20~25、红花10~15、杏仁10~15、桃仁10~15、鹅不食草15~20、冰片10~15。

本发明公开的止痒抗敏中药复方脐贴,其优选配比为:

紫草50、丁香13、白芷20、细辛8、艾叶50、薄荷20、苦参15、山栀30、大黄20、土茯苓15、百部15、辛夷15、藿香20、红花12、杏仁13、桃仁13、鹅不食草15、冰片12。

本发明提供的止痒抗敏中药复方脐贴的制备方法,按常规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制备:

上述诸药除冰片外,均研成80~150目细面,蜜调后加入研细的冰片,混匀于蜜调后膏内,做成每贴5~10克的外用脐贴。

用法用量:外贴敷于肚脐(神阙穴),一次/一贴;每2日一贴;每次5克、重者1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祛风化湿毒、抗过敏。

适应症:皮肤瘙痒、荨麻疹、痒风、皮炎、哮喘、鼻炎、牛皮癣、全身各种过敏症等。

方解:紫草、细辛、鹅不食草、藿香、艾叶、丁香、薄荷用于发散风寒,通窍祛邪,治皮肤风邪,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百部、山栀、土茯苓、白芷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清头目,治受风寒邪湿热所致的湿疹、瘙痒症;红花、苦参、大黄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凉血之功能,桃仁、杏仁、辛夷破血行瘀,治疗袪风邪、湿毒瘙痒之症;冰片凉血引诸药开窍,所述药物相互配伍,协同作用,相须相侠,共奏活血化瘀,止痛生新、抗过敏之功,解除过敏瘙痒痛苦。

下面结合临床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一、诊断标准:

过敏疾病包括多因外感风邪、内生湿毒,邪毒导致经络阻滞,以至营卫不和、气血凝滞,使热毒蕴于肌肤所致;过敏性鼻炎,紫外线灼伤,花粉过敏等引起的个性过敏。

根据临床表现选择:身体、四肢皮肤出现瘙痒疼痛,鼻塞、流涕,流泪、头晕、奇痒、哮喘片状痒疹、时隐时现等

二、用药方法:外贴敷于肚脐(神阙穴),一次/一贴;每2日一贴;每次5克、重者10克。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贴敷后临床症状消失,体表恢复正常。

有效:用药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或症状消失。

无效:用药后临床症状减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不明显。

本发明用于临床治疗风热湿毒型引起的过敏症患者100例,痊愈88例,有效98例,无效2例;鼻炎过敏症患者100例,痊愈85例,有效95例,无效5例;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过敏10例,痊愈6例,无效4例。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所选药物为纯中草药,协同配伍合理,肚脐给药,通过任督二脉循行于全身,药物作用迅速,免除口服制剂对胃肠肝肾的刺激,减少患者痛苦,疗程短、费用低,使用方便。临床症状消失迅速,疗效显著,实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紫草50g、丁香13g、白芷20g、细辛8g、艾叶50g、薄荷20g、苦参15g、山栀30g、大黄20g、土茯苓15g、百部15g、辛夷15g、藿香20g、红花12g、杏仁13g、桃仁13g、鹅不食草15g、冰片12g,除麝香、冰片外,均研成100目细面,蜜调后加入研细的冰片,混匀于蜜调后膏内,做成每贴5~10克的外用脐贴。

实施例2

称取紫草55g、丁香15g、白芷25g、细辛5g、艾叶50g、薄荷25g、苦参18g、山栀25g、大黄25g、土茯苓20g、百部15g、辛夷20g、藿香25g、红花10g、杏仁10g、桃仁10g、鹅不食草15g、冰片10g,除冰片外,均研成100目细面,蜜调后加入研细的冰片,混匀于蜜调后膏内,做成每贴5~10克的外用脐贴。

实施例3

称取紫草50g、丁香10g、白芷20g、细辛10g、艾叶55g、薄荷20g、苦参20g、山栀30g、大黄20g、土茯苓15g、百部20g、辛夷15g、藿香20g、红花15g、杏仁15g、桃仁15g、鹅不食草20g、冰片15g,除冰片外,均研成100目细面,蜜调后加入研细的冰片,混匀于蜜调后膏内,做成每贴5~10克的外用脐贴。

通过以下典型病例进一步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

病例1

赵某,男,59岁,全身奇痒、片状红色状时隐时现、长期用抗敏药无效,久医无效。用本发明贴膏,十余天病情显著减轻,贴到十五日时,全身瘙痒、 片状红斑基本消退,三个月时全身荨麻疹全退,继续敷药再拔全身之毒,皮肤表面光滑,颜色与周围相同,愈后4个月无反弹。

病例2

某女,35岁,日晒后身体四肢暴露部分呈现暗紫色瘙痒皮疹,抗敏西药治疗,有所缓解,暂时有效,不久反弹;用本发明药物(实施例1)肚脐给药(5g/贴,2天/贴),1个多小时其临床症状就已减轻,连续使用16贴,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病情痊愈,6个月追访无反弹。

病例3

某女,52岁,手术医师,换全身过敏痒疹在术中屡屡奇痒难忍,重要岗位,(心脏手术医生)十余年,临床症状为奇痒难忍,期间使用多种治疗办法,对药产生依赖性,用药缓解,停药复发,非常痛苦。使用本发明药物(实施例3)肚脐给药(5g/贴,2天/贴),临床症状得以减轻,连续使用20贴,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病情痊愈,6个月追访无反弹。   

病例4

某男,43岁,患 皮痒风、全身遍布、偶有鼻塞、重时喘、喉头紧迫、三年之久,使用各种中西医及激素治疗,症状未能缓解反而加重,久而红皮加重,日夜搔抓痒甚,痛苦不堪,用本发明贴膏,十余天病情显著减轻,贴到十五日时,全身瘙痒、片状痒疹,诸症均减轻,斑痕基本消退三个月时全身光滑瘢痕全退,继续敷药再拔全身之毒。

病例5

某男,7年之久,鼻涕长流,喷嚏连连,天冷感冒时症状加重,诊断过敏性鼻炎(为风热邪毒所致)每日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服用赛庚啶等多种抗过敏西药,不能根治,反复发作。使用本发明药物(实施例2)肚脐给药(5g/贴,2天/贴),临床症状得以减轻,连续使用28贴,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病情痊愈,6个月追访无反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