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

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212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54017.5

  • 发明设计人 李英杰;孙荣岳;刘长天;路春美;

    申请日2012-11-13

  • 分类号B01D53/83;B01D53/62;B01D53/50;B01D53/75;F23J15/00;

  • 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彭成

  •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29: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8-27

    授权

    授权

  • 2013-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D53/83 申请日:20121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2-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方法及装置,属于环 境污染物防治与清洁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燃煤电站进行CO2捕集和封存,被认为是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尽管 目前已提出了较多针对燃煤电站的CO2控制技术,但在工业应用时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 近年来,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捕集燃煤锅炉烟气CO2技术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 注,被认为是最具有可行性的燃煤电站大规模捕集CO2技术之一。该技术利用分布广泛、价 格低廉的钙基吸收剂如石灰石和白云石等作为CO2吸收剂。钙基吸收剂首先进入流化床煅烧 反应器,经过高温煅烧后变成CO2和CaO(如(1)式所示)。煅烧反应器内采用煤在O2/CO2气氛下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钙基吸收剂分解,煅烧反应器出口CO2浓度可达95%以上,经过冷 凝、除水和液化后可以进行储存。煅烧产生的CaO进入到碳酸化反应器,该炉采用锅炉烟气 作为流化介质,CaO与烟气中的CO2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CaCO3(如(2)式所示),从而实 现CO2的捕集,生成的CaCO3则进入流化床煅烧反应器进行煅烧,钙基吸收剂的煅烧反应和 碳酸化反应如此循环进行,排出失活吸收剂同时补充钙基吸收剂,这就形成了钙基吸收剂循 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技术。

造纸白泥是造纸厂在碱回收过程中排放的副产物,我国是造纸大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吨 的造纸白泥产生,加上逐年累积,我国白泥已有上亿吨。造纸白泥无法被大规模利用,目前 一般自然堆放或填埋。造纸白泥中的主要成分为CaCO3,与石灰石相比,造纸白泥含有较多 的杂质,如Na、Cl等。尝试采用造纸白泥作为CO2吸收剂,利用白泥的循环煅烧/碳酸化反 应对燃煤电站烟气中的CO2进行高温捕集,但实验研究表明,造纸白泥的CO2捕集性能较差, 碳酸化转化率一般为20%左右,并且随循环反应次数基本保持稳定。分析表明,造纸白泥煅 烧产物的孔隙主要分布在10nm以下,但这部分孔隙容易被CaO与CO2反应生成的CaCO3产物层堵塞,抑制了CO2与未反应CaO的进一步反应。如何提高造纸白泥在循环煅烧/碳酸 化过程中的CO2捕集性能是燃煤电站采用白泥进行大规模捕集CO2技术的关键。

申请人在2011年11月1日提交了一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1103406278,公开号 为102718373A,其公开了一种利用造纸白泥脱除燃煤锅炉尾部烟气中CO2的方法,其对造纸 白泥进行了改造处理,处理后的造纸白泥的循环捕集CO2性能得到了大大提高,但其未对失 活的造纸白泥进行再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若能有效地对失活的造纸白泥进行再利用, 则不但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捕集CO2的成本,提高捕集CO2的性能。现有 技术中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为解决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方法及装置,该方 法采用富CO2烟气对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排出的由失活白泥煅烧而成的CaO进行再碳酸化, 研究发现,该方法能够提高造纸白泥在循环煅烧/碳酸化过程中捕集CO2能力,该方法可以降 低造纸白泥的投入量,减少这部分造纸白泥煅烧再生为CaO的能耗,从而进一步降低燃煤流 化床锅炉系统捕集CO2的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煤在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燃烧,产生的含CO2烟气(CO2浓度高)经脱硫剂脱除SO2后进入循环流 化床碳酸化炉;同时,造纸白泥进入循环流化床煅烧炉内煅烧生成CaO和CO2,煅烧反应所 需能量由生物质纯氧燃烧提供,生成的CaO进入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内,与脱除SO2后的含 CO2烟气中的CO2进行碳酸化反应生成CaCO3,反应后,含CO2烟气成为CO2浓度低的烟气 (CO2浓度小于5%),排出;生成的CaCO3则进入循环流化床煅烧炉进行煅烧,再生成CaO 和CO2;反应循环进行,不断地向循环流化床煅烧炉内补充造纸白泥,同时循环流化床煅烧 炉内的失活吸收剂被排出,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内排出的一部分失活吸收剂,进入鼓泡流化 床再碳酸化炉,同时,循环流化床煅烧炉内生成的富CO2烟气(CO2浓度大于95%)也进入 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在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内,失活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与富 CO2烟气中的CO2进行再碳酸化,生成CaCO3(富CO2烟气中未反应的CO2及其它成分排出 或回收),生成的CaCO3进入活化吸收剂存储仓,再根据流量需要进入循环流化床煅烧炉, 用于煅烧生成CaO和CO2;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内排出的另一部分失活吸收剂进入燃煤循环 流化床锅炉,作为脱硫剂,用于脱除煤燃烧生成的烟气中的SO2

优选的,所述在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内失活吸收剂与富CO2烟气再碳酸化的反应温度 为650~720℃,最佳反应温度为700℃(循环流化床煅烧炉内生成的富CO2烟气的温度为 900~950℃,进入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前或后降温至650~720℃)。

优选的,所述在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内失活吸收剂与富CO2烟气的反应时间为7~12 小时,最佳反应时间为9小时。

优选的,所述造纸白泥可以为常规的造纸白泥,优选干燥脱水的造纸白泥或经过水洗除 掉部分钠、氯成分的造纸白泥(比如申请号为2011103406278中公开的处理方法得到的造纸 白泥)。

一种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装置,包括燃煤循环流化床 锅炉、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和循环流化床煅烧炉,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循环流化床碳酸化 炉连通,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分别通过CaO通道和CaCO3通道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连通,循 环流化床煅烧炉底部设有失活吸收剂排出管道;还包括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和活化吸收剂 存储仓,其中,循环流化床煅烧炉分别通过富CO2烟气通道和失活吸收剂排出管道与鼓泡流 化床再碳酸化炉连通;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与活化吸收剂存储仓连通,活化吸收剂存储仓 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连通;循环流化床煅烧炉通过失活吸收剂排出管道与燃煤循环流化床锅 炉连通。

本发明的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 优点:

1.明显提高了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的循环捕集CO2性能,减少了造纸白泥 的投入量和系统能耗,进一步降低了捕集CO2的成本。

2.降低了造纸白泥投入量,也就减轻了碳酸化炉和煅烧炉内的磨损,保证了设备安全运 行。

3.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排出的失活白泥,可作为燃煤流化床锅炉的脱硫剂,避免额外添 加脱硫剂,实现SO2和CO2的分别脱除。

4.工艺流程操作简单,所需设备少,投资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其中,1、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2、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3、循环流化床煅烧炉;4、 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5、活化吸收剂存储仓。

图2为本发明的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方法的工艺流程 示意图。

其中,A、已脱除SO2的含有CO2的烟气;B、失活吸收剂(作为脱硫剂);C、造纸白 泥;D、生物质;E、氧气;F、CaO;G、CaCO3;H、CO2浓度低的烟气;I、失活吸收剂(主 要成分是CaO);J、失活吸收剂(进行再碳酸化);K、富CO2烟气(CO2>95%);L、活化 后的白泥;M、可回收的CO2的烟气;N、失活吸收剂。

图3为造纸白泥和水洗白泥9小时碳酸化后的碳酸化转化率(反应条件:碳酸化时间20 分钟,碳酸化气氛15%CO2-85%N2,煅烧时间10分钟,煅烧气氛N2,碳酸化温度700℃, 煅烧温度850℃,煅烧/碳酸化双固定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装置,包括燃煤循环流化床 锅炉1、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2和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如图1所示,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1 与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2连通,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2分别通过CaO通道和CaCO3通道与循 环流化床煅烧炉3连通,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底部设有失活吸收剂排出管道;还包括鼓泡流 化床再碳酸化炉4和活化吸收剂存储仓5,其中,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分别通过富CO2烟气 通道和失活吸收剂排出管道与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4连通;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4与活 化吸收剂存储仓5连通,活化吸收剂存储仓5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连通;循环流化床煅烧 炉3通过失活吸收剂排出管道与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1连通。

一种提高造纸白泥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系统中捕集CO2性能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步骤如下: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1内燃烧,产生的含CO2烟气(CO2浓度高)经脱硫剂脱除 SO2后进入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2;同时,造纸白泥C进入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内煅烧生成 CaO F和CO2,煅烧反应所需能量由生物质D纯氧燃烧提供(向环流化床煅烧炉3内通入 氧气E),生成的CaO F进入循环流化床碳酸化炉2内,与脱除SO2后的含CO2烟气A中的 CO2进行碳酸化反应生成CaCO3G,反应后,含CO2烟气成为CO2浓度低的烟气H(CO2浓度小于5%),排出;生成的CaCO3G则进入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进行煅烧,再生成CaO F 和CO2;反应循环进行,不断地向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内补充造纸白泥C,同时循环流化床 煅烧炉3内的失活吸收剂I被排出,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内排出的一部分失活吸收剂I(即 图中的失活吸收剂J),进入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4,同时,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内生成的 富CO2烟气K(CO2浓度大于95%)也进入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4,在鼓泡流化床再碳酸 化炉4内,失活吸收剂J(主要成分为CaO)与富CO2烟气K中的CO2进行再碳酸化,生成 CaCO3(富CO2烟气中未反应的CO2及其它成分,即:可回收的CO2的烟气M,排出或回收), 生成的CaCO3(即图中的活化后的白泥L)进入活化吸收剂存储仓5,再根据流量需要进入 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用于煅烧生成CaO F和CO2;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内排出的另一部 分失活吸收剂I(即图中的失活吸收剂B)进入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1,作为脱硫剂,用于脱 除煤燃烧生成的烟气中的SO2。从循环流化床煅烧炉3排出失活吸收剂I(即图中的失活吸收 剂N)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或进行土壤改良。

所述在鼓泡流化床再碳酸化炉内失活吸收剂与富CO2烟气再碳酸化的反应温度为700℃, 反应时间为9小时(该参数的确定见下述实验)。

所述造纸白泥可以为常规的造纸白泥,优选干燥脱水的造纸白泥或经过水洗除掉部分钠、 氯成分的造纸白泥(比如申请号为2011103406278中公开的处理方法得到的造纸白泥,其处 理方法为:(1)造纸白泥与水在一级搅拌池中按照1Kg造纸白泥添加4L水的比例混合,搅 拌2~4小时,使白泥中可溶离子充分溶解,然后混合浆液进入一级过滤器进行过滤,排出过 滤水,得固体物料;(2)上述所得固体物料进入二级搅拌池,与水按照1Kg固体物料添加2L 水的比例混合,搅拌2~4小时后,混合浆液进入二级过滤器进行过滤,排出过滤水;两级过 滤器排出的过滤水可以循环利用多次后排出,由于白泥中不含重金属离子,排出的过滤水可 以直接排放;(3)对步骤(2)中经二级过滤器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料进行取样干燥分析,如 果造纸白泥中Na、K、Cl元素摩尔数之和与Ca元素摩尔数之比大于0.5%,则固体物料返回 步骤(2)二级搅拌池再与水混合搅拌过滤;如果白泥中Na、K、Cl元素摩尔数之和与Ca元 素摩尔数之比小于0.5%,则固体物料进入干燥器进行干燥除水,得处理后造纸白泥,进入存 储仓进行存储)。

实验不同处理方式得到的造纸白泥与富CO2烟气再碳酸化前后循环碳酸化转化率比 较

在煅烧/碳酸化双固定床反应器上,比较常规造纸白泥和经水洗处理造纸白泥与富CO2烟气再碳酸化前后的碳酸化转化率,每种吸收剂按照不同的反应条件都进行了33次循环反 应。其中水洗造纸白泥按照申请号为2011103406278中公开的方法制得。两种白泥的循环碳 酸化实验:第1-33次循环,两种白泥每次循环时碳酸化时间为20分钟,碳酸化气氛为15% CO2。两种白泥经过循环反应后与富CO2烟气再碳酸化的实验:第1次循环时两种白泥的碳 酸化时间为9小时,碳酸化气氛为100%CO2,第2-19次循环时碳酸化时间为20分钟,反应 气氛为15%CO2,第20次循环时碳酸化时间为9小时,碳酸化气氛为100%CO2,第20-33 次循环时碳酸化时间为20分钟,碳酸化气氛为15%CO2。常规造纸白泥和经水洗处理造纸白 泥以及它们与富CO2烟气再碳酸化后的碳酸化转化率如图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次煅烧/碳酸化循环的造纸白泥(即失活吸收剂),与富CO2烟气 在700℃时进行9小时碳酸化后,其循环碳酸化转化率得到显著提高,结果如图3所示。例 如,经过第1次和第20次循环时两次9小时碳酸化的白泥在33次循环反应后的碳酸化转化 率为未处理白泥的2倍。采用N2吸附仪对经过9小时碳酸化后白泥煅烧后的微观结构进行测 试。分析发现,经过9小时碳酸化处理后的煅烧白泥在10-100nm范围内的孔隙明显增多,而 这部分孔隙对于CO2吸收十分有利,小于10nm的孔隙,容易被再碳酸化时生成的碳酸钙产 物层堵塞,100nm以上孔隙提供的反应表面较少,也不利于CO2吸收。因此,经过9小时再 碳酸化处理白泥循环捕集CO2性能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活化处理使煅烧白泥产生了大量 容易吸收CO2的10-100nm范围内的孔隙。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