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

一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原料药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黄芪30g、白术15g、红藤30g、党参21g、茯苓30g、薏苡仁30g、厚朴12g、白芍18g、椿根皮18g、肉豆蔻12g、刘寄奴18g、半枝莲21g、蛇舌草30g、黄精30g和甘草6g,将上述原料药制成颗粒,具有疗效显著、安全、价廉、益气健脾、祛湿化浊、消积散结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616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戴玲玲;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61474.4

  • 发明设计人 戴玲玲;戴梓宁;

    申请日2012-12-21

  • 分类号A61K36/8994;A61K9/16;A61P35/00;

  • 代理机构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于涛

  • 地址 264200 山东省烟台市幸福路39号烟台市中医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29: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94 授权公告日:20140514 终止日期:20141221 申请日:201212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5-14

    授权

    授权

  • 2013-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4 申请日:2012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晚期大肠癌治疗有解毒增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102.3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9.4%,居第3位;每年死亡52.9万人,居第4位;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高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每年约以4.2%的速度递增,已成为严重危害国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1]。大肠癌发病较隐匿,就诊时约25%患者已属晚期,对于晚期大肠癌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而第三代铂类和伊立替康相继获准治疗大肠癌,尤其后者已成为治疗晚期大肠癌的首选药物之一。随着有效药物的不断涌现,晚期大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可达两年以上,但在长期化疗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如何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耐受性,保证其生活质量,是临床肿瘤医生关注的焦点。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整体思维、治疗理念和有效方药在晚期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在大肠癌患者综合治疗中既可协同化疗杀灭肿瘤细胞,增强化疗的敏感性,又可减轻其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大肠癌的复发转移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中医药治疗已经成为大肠癌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价廉、益气健脾、祛湿化浊、消积散结的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原料药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黄芪30g 、白术15g 、红藤30g、党参21g、茯苓30g、薏苡仁30g、厚朴12g 、白芍18g 、椿根皮18g、肉豆蔻12g、刘寄奴18g、半枝莲21g、蛇舌草30g 、黄精30g 和甘草6g ,其制作方法步骤为:将黄芪、白术、红藤、党参、茯苓、薏苡仁、厚朴、白芍、椿根皮、肉豆蔻、刘寄奴、半枝莲、蛇舌草、黄精、甘草按配比混合均匀,装入提取机内,加水没过原料药浸泡半小时,煎煮1.5小时后浓缩成比重为1.3的膏体,提取膏体,将膏体、糊精、糖粉按1:1:3的比例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在挤粒机中制成10-14目均匀的颗粒,在60°C-80°C环境中干燥,最后分装,每袋10g,一日三次。

服用方法:10g/袋,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口服。 

本发明禁忌:孕妇、有出血倾向者禁用。肝肾功严重异常者慎用。 

本发明中的中药方解为: 

配伍:君:黄芪;臣:白术、红藤;佐:党参、茯苓、薏苡仁、厚朴、白芍、椿根皮、肉豆蔻、刘寄奴、半枝莲、蛇舌草、黄精;使:甘草。

组方分析: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气虚外感,气虚水湿浮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气虚血亏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选用黄芪治“虚劳里急,诸不足”。《汤液本草》云:“补五脏诸虚不足”。《珍珠囊》:“黄芪甘温纯正,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祛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多糖为黄芪中抗肿瘤的主要有效成分,一方面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刺激骨髓造血,另一方面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白术:味苦、甘,性温;主入脾经,为治疗脾虚证的要药,具有和中益气,健运脾胃之效。李中梓:“白术,补脾胃之要药,土旺则能健运,故有痞积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皆用之也”。白术挥发油和多糖是其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发现100%白术注射液在抑制S180实体瘤中,不但能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及瘤组织的侵袭性,还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反应能力;

红藤:苦,平,归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之要药;且《景岳全书》早就提出治肠痈之专方—红藤煎。本品提取液有防止损伤性肠粘连作用,能显著抑制肠蠕动速度,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其解聚,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及确切的抗肿瘤作用;

党参:味甘,性平,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而有文献报道采用不同浓度的党参多糖在S180肿瘤抑制实验中均有作用,结果表明党参中、高浓度剂量组对S180肿瘤有抑制作用均超过30%,探讨分析党参的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实现的;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茯苓抗肿瘤作用主要是其主要成分茯苓多糖发挥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也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而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汤剂对抑制癌细胞有一定作用;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大肠、肺经;具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之效,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其有效成份厚朴木兰醇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及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而白芍总甙对小鼠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作用;

椿根皮:味苦、性寒,功效清热燥湿、收敛止泻、止血。其有效成份苦楝素能促进肠蠕动加快和分泌液增多,而苦木素及臭椿酮具有抗癌作用,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有抑制作用;

肉豆蔻:辛、温,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所含的挥发油不仅具有芳香健胃及驱风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刘寄奴:苦、温,具有活血止痛、化积止泻、止血、敛疮消肿之效;

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效。在临床观察中半枝莲的抗肿瘤疗效肯定,即使是治疗乏术的晚期肿瘤患者,亦有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蛇舌草:全名白花蛇舌草,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癥、利水通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是近年来公认的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的中药之一,它能激活T淋巴细胞,杀死肿瘤细胞;刺激网状内皮系统达到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及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目的;

黄精:甘、平,归肺、脾、肾经,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之效,因三脏同补备受临床青睐,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在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耐缺氧及抑菌等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甘、平,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在方药组合、配方、免疫中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本发明主治脾气亏虚、湿瘀互结型肠积,方以黄芪为君药,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黄芪为君可补中益气,营运中州,诸脏得利;臣药白术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红藤为治疗肠痈之要药,以此为臣药,不仅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通络、消积散结;二者与君药配伍既能扶助正气又能祛湿散结,起到了标本兼治的功效。佐以党参、茯苓、薏苡仁补气健脾;厚朴、白芍、椿根皮、肉豆蔻化湿祛浊、收敛止泻,蛇舌草、半枝莲、刘寄奴解毒祛瘀、消积散结;黄精补益肺脾肾、补气养阴,反佐诸药耗伤气阴之弊,起佐使之效。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药。综观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合理,药精力专,共奏益气健脾、祛湿化浊、消积散结之效。并且大量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所含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不同程度的发挥抗癌抑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原料药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黄芪30g 、白术15g 、红藤30g、党参21g、茯苓30g、薏苡仁30g、厚朴12g 、白芍18g 、椿根皮18g、肉豆蔻12g、刘寄奴18g、半枝莲21g、蛇舌草30g 、黄精30g 和甘草6g ,具体制作方法:将黄芪、白术、红藤、党参、茯苓、薏苡仁、厚朴、白芍、椿根皮、肉豆蔻、刘寄奴、半枝莲、蛇舌草、黄精、甘草按配比混合均匀,装入提取机内,加水没过原料药浸泡半小时,煎煮1.5小时后浓缩成比重为1.3的膏体,取出膏体,将膏体、糊精、糖粉按1:1:3的比例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在挤粒机中制成10-14目均匀的颗粒,在60°C-80°C环境中干燥,最后分装,每袋10g,一日三次。

服用方法:10g/袋,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口服。 

本发明禁忌:孕妇、有出血倾向者禁用。肝肾功严重异常者慎用。 

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

经300例临床治疗,其中单纯中成药治疗180例,联合化疗120例。

二、诊断标准 

经临床、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并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仅行姑息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IV期患者;具有“脾气亏虚、湿瘀互结” 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1)主症: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痛腹胀,大便溏滞不爽或频数。(2)次症:面色萎黄,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脘闷,舌淡胖或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细无力。 诊断者应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

三、服用方法 

服用本发明的复方制剂,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每次1包,一个月为一疗程。

四、疗效评定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中医症状积分标准(见附录2),评价疗效应用积分法,症状的有无及程度的轻重为评分依据,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1)显效:临床中医症候积分下降≥70%;(2)有效:临床中医症候积分下降≥30%;(3)无效:临床中医症候积分下降<30%或上升。有效率=[显效(n)+有效(n)/总数(n)]×100%。

2、生活质量(1)体重变化:①增加:较治疗前治疗后体重增加≥lkg;②稳定:治疗后增加或减少不足lkg;③下降:较治疗前治疗后体重减少≥lkg。(2)KPS评分:参照Karnofsky评分法(见附录3)①升高:较治疗前治疗后KPS评分增高≥10分; ②稳定:治疗后KPS评分增高或减少不足10分;③下降:较治疗前治疗后KPS评分减少≥10分。 

五、治疗效果 

一个月一个疗程,轻者一个疗程,重者两到三个疗程即可好转或治愈。

300例患者中,好转240例,无效60例,有效率80%。 

本发明禁忌:孕妇、有出血倾向者禁用。肝肾功严重异常者慎用。 

六、典型病例 

1、患者韩松,女,58岁,烟台福山区人,主诉结肠癌术后半年,多周期化疗后,腹胀、便溏1月余来诊,服用本发明一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2、患者刘明,男,72岁,烟台芝罘区人,主诉:直肠癌晚期肝转移来诊,多次住院化疗,治疗方案服用本品并行FORFIRI方案化疗,4周期化疗后,化疗期间患者无明显化疗毒副反应我,无特异毒副反应---迟发性腹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卡氏评分由70分升至90分,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化疗结束继续服用本发明两个疗程,定期复查,至今一年病情稳定,无进展。 

3、患者李刚,男,56岁,威海市区人,主诉结肠癌术后(IIa期),未行放化疗,因腹胀、纳差、消瘦来诊,服用本发明3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后又自服了2个疗程,定期查体,至今病情稳定。 

本发明中的中药方解为: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效;白术:为治疗脾虚证的要药,具有和中益气,健运脾胃之效;红藤: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之要药;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咳喘,气短自汗,气血两亏诸症;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薏苡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厚朴:具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之效,为消除胀满之要药。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椿根皮:清热燥湿、收敛止泻、止血;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刘寄奴:具有活血止痛、化积止泻、止血、敛疮消肿之效;半枝莲:具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效。蛇舌草: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癥、利水通淋;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之效,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主治脾气亏虚、湿瘀互结型肠积,方以黄芪为君药,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黄芪为君可补中益气,营运中州,诸脏得利;臣药白术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红藤为治疗肠痈之要药,以此为臣药,不仅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通络、消积散结;二者与君药配伍既能扶助正气又能祛湿散结,起到了标本兼治的功效。佐以党参、茯苓、薏苡仁补气健脾;厚朴、白芍、椿根皮、肉豆蔻化湿祛浊、收敛止泻,蛇舌草、半枝莲、刘寄奴解毒祛瘀、消积散结;黄精补益肺脾肾、补气养阴,反佐诸药耗伤气阴之弊,起佐使之效。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药。综观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合理,药精力专,共奏益气健脾、祛湿化浊、消积散结之效。并且大量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所含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不同程度的发挥抗癌抑癌作用。治疗脾气亏虚、湿瘀互结”型晚期大肠癌,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期。联合化疗可以减毒增效,提高化疗疗效。且具有疗效显著、安全、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