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拮抗菌核病菌的固氮芽孢菌及其用途

拮抗菌核病菌的固氮芽孢菌及其用途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拮抗菌核病菌的固氮芽孢菌及其用途。该固氮芽孢菌是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5035。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可以有效拮抗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在固氮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1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12N 1/20 专利号:ZL2011101975823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上海环垦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上海国环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202158 上海市崇明县港沿镇港沿公路1700号5幢3319室 变更后:202158 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港沿公路1700号5幢3319室(上海港沿经济小区)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变更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8-1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12N1/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7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3-12-25

    授权

    授权

  • 2013-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20 申请日:201107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1-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拮抗菌核病菌的固氮芽孢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生产化学氮肥消耗大量能源,占生产 总成本的70%~80%。近年来能源日趋紧张,我国化肥生产用煤价格飚升导致化学氮 肥价格上涨,农民难以承受,反响强烈。此外,化学氮肥在提高作物产量、保障我国粮 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施氮已经形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造成一系 列的严重危害,如太湖蓝藻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城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已经对饮用水 安全造成了威胁。

大气中含有78%的氮素,但其存在形式是分子态氮气,动植物不能直接利用,自 然界只有某些原核微生物具有直接利用大气中氮气的能力,将其还原成氨,这就是生 物固氮作用。选用高效固氮微生物菌种工厂化生产制成菌剂,或进一步与其它富含植 物营养的物料复合加工成生物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以提供作物氮素营养,改善 作物根际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生物肥力性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氮微生物菌剂或固 氮微生物肥料。生物氮肥具有多种优势:①生物氮肥由可再生的生化制剂和活体微生 物组成,可以再生,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是可持续发展农资产品。②生物氮肥是环 境友好型肥料,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均不产生三废等污染性物质,而且能改善土壤理化 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是生态农业农资产品。③生物氮肥生产耗能少、成本低,其成 本仅为等效化学氮肥的20%~40%,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战略物 资。④使用生物氮肥可以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土壤肥力, 使农民受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是作物菌核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表现为:子囊 盘小,呈小杯状,浅肉色至褐色,单个或几个从菌核上生出,直径0.5-1cm,柄褐色细 长,弯曲,长3-5cm,向下渐细,与菌核相连。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长柄的褐色子囊 盘产生在菌核上。菌核形状多样,长3-15μm。子囊圆柱形,120-140μm×11μm,孢子 通常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8-14μm×4-8μm,侧丝细长,线形,无色,顶部较粗。该 菌是一种危害作物和蔬菜的世界性的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广泛地侵染、危害十字花科、 豆科、茄科、芸香科等植物,如造成油菜、大豆、向日葵、黄瓜、辣椒等经济作物和 蔬菜菌核病。目前对菌核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然而化学防治不仅成本高、污 染环境,而且防效也不理想,同时食品的安全性也受到严重影响。

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基础。目前,限制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的瓶颈 就是高效菌种的选育问题。农业生产迫切需求固氮效能高、拮抗病原真菌、抗逆性强、 货架期长的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以在农作物根际进行高效固氮,并且拮抗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细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细菌是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该菌株已于2011年7月 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3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菌剂,该菌剂的活性成分为所述的芽孢杆菌 (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

该菌剂除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 外,还可包括辅料,如草炭、动物的粪便、各类作物的秸秆、松壳、稻草、花生皮等。

该菌剂可用于抑制病原真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固氮、产生固氮酶等。

所述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在制备下述1)-4)中任 一菌剂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用于抑制病原真菌的菌剂;

2)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菌剂;

3)用于固氮的菌剂;

4)产生固氮酶的菌剂。

所述病原真菌为通过土壤、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和/或种子传播的真菌,具体可为 引起菌核病的真菌;所述植物真菌病害可为菌核病。

所述引起菌核病的真菌可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所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或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为活性成分的菌剂在生产固氮酶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 生物有机肥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或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为活性成分的菌剂的 生物有机肥。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 5035的方法,包括将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在用于培养芽 孢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的步骤。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所述菌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 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作为活性成分,得到所述菌剂。

实验证明,本发明是从土壤样品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筛选出了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该菌株具有很高的固氮酶活性,能够拮抗作物菌核 病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竞争适应能力强,接种效果好,在固氮微生 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保藏说明

菌种名称:芽孢杆菌

拉丁名:(Bacillus sp.)

菌株编号:GDSD212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1年7月6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5035

附图说明

图1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的固氮酶活性。

图2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拮抗菌核病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左侧菌落为病原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右侧 菌落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固氮菌富集培养液ACCC55成份:蔗糖10g、K2HPO4·3H2O 0.5g、NaCl 0.2g、CaCO31g、MgSO4·7H2O 0.2g、蒸馏水1000ml、pH 7.0~7.2。

改良固氮培养基成份:蔗糖10g、K2HPO4·3H2O 0.5g、NaCl 0.2g、CaCO3 1g、 MgSO4·7H2O 0.2g、酵母膏0.5g、蒸馏水1000ml、琼脂1.5%~2.0%,pH7.0~7.2。

无氮培养基:蔗糖10g,NaCl 0.12g,K2HPO4·3H2O 0.5g,CaCO3 1g,MgSO4·7H2O 0.2g,蒸馏水1000mL,pH7.2。

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ACCC11103(参见“孙建光等.高效固氮 芽孢杆菌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2043-2051”)。

菌核病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ACCC30046)。

实施例1、固氮菌GDSD212的分离与鉴定

一、固氮菌GDSD212的富集与分离

取10g土样(中国黑龙江省氮素营养相对贫瘠的农田土壤)放入90ml无菌水中摇 床振荡20min制成混浊液,吸取5ml放入30ml固氮菌富集培养液ACCC55中,100rpm, 28℃进行摇床振荡培养,72h后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重复培养3次后进行固氮芽孢 菌分离。吸取1ml上述固氮菌富集培养物放到9ml无菌水中制成10-1稀释度,继续稀释 制成10-2、10-3、10-4、10-5稀释度的菌悬液,在100℃沸水中加热10min,冷却后每个 稀释度取0.1ml涂布在固氮菌分离培养基平板上,29℃静置培养。2~3d待菌落形成后, 在改良的ACCC55固氮菌培养基平板上,用平板划线法进行菌种纯化。将分离并纯化 所得的其中一个菌株命名为固氮菌GDSD212。

二、固氮菌GDSD212的鉴定

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定步骤一分离并纯化得到的固氮菌GDSD212:

1、形态学鉴定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且菌落大小稳定,上述步骤一分离并纯化得到的固氮菌 GDSD212进行单菌落状态描述,主要包括菌落的大小、颜色、透明度、湿润度、菌落 表面状态(是否平坦、突起、褶皱、凹陷等)、菌落边缘状态(是否整齐、不规则、放 射状等)。

对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所述固氮菌GDSD212,经涂片染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菌体的形态。

结果表明,上述步骤一分离并纯化得到的固氮菌GDSD212菌落圆形凸起,浅乳 白色,有光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菌体杆状,0.5×2.0~3.0μm,有芽孢。

2、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参考《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和《微生物学实验》(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第三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测定上述固氮菌GDSD212的生理生化特征。

所述固氮菌GDSD212的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固氮菌GDSD212的生理生化特征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3、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常规方法培养上述步骤一分离纯化得到的固氮菌GDSD212,提取菌株的总DNA 作为基因扩增模板,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r:5′-TACGGTTACCTTGTTACGACTT-3′ 进行PCR反应。反应体系采用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CR扩增试剂盒。反应程序为: 95℃变性30s、55℃退火1min、72℃延伸2min,共30个循环。DNA测序由北京三博远 志生物技术公司完成,序列拼接及相似性分析使用DNAStar软件完成,序列比对通过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在线完成。

固氮芽孢菌GDSD212菌株16s rDNA的序列详见序列表中序列1。

4、生长特性分析

进行了菌株最适温度和最适pH生长实验。采用无氮培养基分别在4℃、28℃、37 ℃、60℃培养、观察、记录菌株的温度适应性,每个处理3次重复。调整酸度分别为 pH3、pH4、pH5、pH6、pH7、pH8、pH9、pH10、pH11,每个处理3次重复,培养、 观察、记录菌株生长的最适pH。

结果表明,所述固氮菌GDSD21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pH7~ 8。

鉴于上述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将步骤一 分离并纯化得到的固氮菌GDSD212鉴定为变型细菌α亚群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sp.)。该固氮菌GDSD212已于2011年7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 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35。

实施例2、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固氮酶活性测定

对实施例1所得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进行固氮酶 活性测定,具体操作如下所述:在15×150mm螺口玻璃管中加入5ml改良固氮培养基 制成斜面,接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28℃培养。以微 生物肥料常用生产菌种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ACCC11103为阳性对 照,不接种空白斜面为阴性对照,设3个重复。培养72h后,换橡胶塞,注入乙炔气 体使终浓度为10%,用医用胶布密封,继续培养72h,取100μl反应气体,用气相色谱 仪测定乙烯生成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固氮酶活性(nmol/mg·h) =C2H4nmol/[菌体蛋白量(mg)×反应时间(h)],其中C2H4nmol=1000×C2H4体积(μl) ×273×P/[22.4×(273+t)×760],其中P为气压(mm汞柱),t为反应温度(℃)。

其中,菌体蛋白含量测定方法如下所述:用5ml生理盐水将试管斜面上的菌苔洗 入离心管中,收集菌体,向沉淀中加入3ml 0.5M的NaOH沸水煮沸5min,加入3ml 0.5M 的HCl混合,离心后取上清1.0ml,加入5ml考马斯亮蓝溶液,在漩涡混合器上混合, 显色3min,测定595nm处的吸光值A595,根据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计算菌体蛋白含 量。

结果显示,筛选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的固氮酶 活性为68.403nmol C2H4/h·mg蛋白,统计分析显著高于微生物肥料常用生产菌种圆 褐固氮菌ACCC11103的固氮酶活性25.100nmol C2H4/h·mg蛋白,如图1所示。这一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能高效固氮。

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拮抗病原真菌抑菌 率测定

采用两点对峙法对实施例1所得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 5035进行拮抗病原真菌抑菌率测定,具体操作如下所述:在PDA平板上距离中心2cm 的两点上分别接种作物病原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每个筛选处理3个重复,以只接病原真菌不接固氮 菌的平板为对照。28℃恒温培养,15d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对峙平板上病原真菌沿被测 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方向的菌落半径r1、及对照平板上 病原真菌的菌落半径r0。病原真菌生长抑制率(%)=(对照半径r0-对峙培养病原真菌菌 落半径r1)/对照半径r0×100%。

结果显示,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r0是63.0±2.Imm,r1是14.67± 1.13mm。将平均值代人上述公式计算得:所述芽孢杆菌(Bacillus sp.)GDSD212 CGMCC No.5035对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菌率为76.71%,如图2所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