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相邻矿体的分采联合崩落法

一种适用于相邻矿体的分采联合崩落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相邻矿体的分采联合崩落法,在区段或矿块内的相邻薄,中厚矿体中,分别沿倾向划成分段,并沿走向分别进行全面回采,上覆岩层随着自行冒落或崩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同矿种的薄、中厚矿体采取分采分运,矿石质量高,可以避免“采富丢贫”“采厚丢薄”等现象,使地下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或综合利用。回采工序简单,并采取多分段同时平行作业,回采工效高,采场生产能力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12

    授权

    授权

  • 2019-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C41/16 申请日:2018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2-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矿山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适用于相邻矿体的分采联合崩落法回采技术。

背景技术

在当前国内有色矿山、黄金矿山和多金属矿山,一般都出现相邻难采矿体,尤其是有色矿山和黄金矿山较多。相邻矿体的主要特征是在矿块或采场内,有2~3条以上的相邻矿体,矿体见相距较近,开采其中某个矿体,将影响邻近的矿体,回采此类难采相邻矿体存在的问题较多,如采用混采时,使矿石贫化率急剧增加,或者使选矿回收率大幅度下降;采用分采时,易出现“吃甲丢乙”、“吃富丢贫”,造成地下矿床资源极大的浪费。因此,研究或改进难采相邻矿体的现行采矿法,确定合理的矿体开采顺序,能够进一步降低采矿成本和矿石损失和贫化,对矿山生产安全和资源回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相邻矿体的分采联合崩落法,其具体适用于在矿块或采场内有两层不同矿种的薄、中厚矿体,前者厚度一般为1.5~3.0m,后然后者一般为6.0~12m;围岩稳定性,尤其上盘围岩稳定性一般较差或很差,极限暴露面一般在60m2以下的缓倾斜矿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相邻矿体的分采联合崩落法,结构与参数:阶段斜长为40~60m,在阶段内,沿走向划成矿块,矿块为40~60m;在矿块内,沿矿体倾向划成分段,每个分段斜长为8.0~10m,阶段内的间柱为8.0~10m;在矿块回采中,相邻薄、中厚矿体沿矿体走向同时进行全面回采,其中上层矿脉回采工作面超前下层中厚矿体的回采工作面20~30m;

采准与切割:采准工程完成后,首先在矿块内的上层矿脉一侧开掘切割槽,并由切割槽沿走向进行各分段同时平行全面回采;

回采工作:在回采中,从各分段凿岩平巷钻凿炮孔,炮孔深度为4.0~10.0m,并沿走向依次进行分层崩矿,平巷宽度为1.8~2.0m,采落矿石采用装运机进行端部出矿;为了降低矿损与贫化出矿,装运机一般应在各分段平巷中进行,同时平行均匀出矿。下层中厚矿体的回采方法及其工艺与上层矿脉相同。

地压控制:在地压控制中,应根据上下层矿脉和矿体以及围岩稳固性(由矿体普氏系数确定稳固程度),由极限允许暴露面积S除以矿体厚度D,计算确定阶段斜长和分段斜长,防止或避免废石过早地混入矿石或产生空区的隐患,以确保安全生产和减少矿损与贫化。

进一步的,不稳固矿岩(普氏系数f≤2),顶板允许暴露面积S在10m3以内;中等稳固矿岩(普氏系数f=3~4),顶板允许暴露面积S在200m3以内;稳固矿岩(普氏系数f=5~10),顶板允许暴露面积S在500m3以内;很稳固矿岩(普氏系数f≥10以上),顶板允许暴露面积S在500~1000m3以内。

该方法显著的技术特点是在区段或矿块内的相邻薄,中厚矿体中,分别沿倾向划成分段,并沿走向分别进行全面回采,上覆岩层随着自行冒落或崩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回采工序简单,并采取多分段同时平行作业,回采工效高,采场生产能力大;(2)采切工程量小,回采工效高,采矿成本低;(3)不同矿种的薄、中厚矿体采取分采分运,矿石质量高,可以避免“采富丢贫”“采厚丢薄”等现象,使地下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或综合利用;(4)在分段平巷内进行一切回采作业,可以改善生产安全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相邻矿体的分采联合崩落法示意图;

图2是图1的Ⅰ-Ⅰ向视图;

1-回风巷道;2-不稳定上盘;3-崩落矿石;4-上盘薄矿体;5-凿岩巷道;6-间柱穿脉运输巷道;7-脉外运输巷道;8-炮孔;9-下盘中厚矿体;10-矿体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与参数:阶段斜长一般为40~60m。在阶段内,沿走向划成区段或矿块,前者走向长度一般为200~300m,后者一般为40~60m。在矿块或采场内,沿倾向划成分段,斜长一般为8.0~10m,主要根据上下层矿脉和矿体厚度而定。阶段间柱一般为8.0~10m。在矿块或采场回采中,相邻薄、中厚矿体沿走向同时进行全面回采,但是上层矿脉回采工作面一般超前下层中厚矿体的回采工作面约20~30m,以确保安全生产。

采准与切割:采准工程完成后,首先在矿块或采场内的上层矿脉一侧开掘切割槽,并由此沿走向进行各分段同时平行全面回采。

回采工作:在回采中,从各分段凿岩平巷钻凿炮孔,并沿走向依次进行分层崩矿,其宽度一般为1.8~2.0m。炮孔深度一般为4.0~10.0m。采落矿石一般采用装运机进行端部出矿。为了降低矿损与贫化出矿,一般应在各分段平巷中进行,同时平行均匀出矿。下层中厚矿体的回采方法及其工艺与上层矿脉相同。

地压控制:在地压控制中,应根据上下层矿脉和矿体以及围岩稳定性,综合研究确定阶段斜长和分段斜长,防止或避免废石过早地混入矿石或产生空区的隐患,以确保安全生产和减少矿损与贫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