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经由理性通往共识:协商民主的兴起及其局限
【2h】

经由理性通往共识:协商民主的兴起及其局限

机译:经由理性通往共识:协商民主的兴起及其局限

摘要

二战以来,民主几乎被理解成投票。投票提供了输赢机制,却没有提供旨在发展共识的妥协机制。为了克服以投票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模式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民主理论的“慎议转向“思潮——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将民主的过程理解为透过公开讨论和意见交换而形成相互同意的共识,换言之,经由理性而通往共识,正是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核。在某种意义上,协商民主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对偏好、竞争和个体性等与自由民主紧密相连的概念作出了相对不同的诠释。但是,它也存在内在的缺陷,如无法克服规模性、缺乏权力制衡性、成本巨大等,导致它无法脱离竞争性的民主框架而独立存在。通过探讨协商民主的发展渊源、理论内涵和认识论基础,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当代重要的民主思潮。
机译:二战以来,民主几乎被理解成投票。投票提供了输赢机制,却没有提供旨在发展共识的妥协机制。为了克服以投票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模式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民主理论的“慎议转向“思潮——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将民主的过程理解为透过公开讨论和意见交换而形成相互同意的共识,换言之,经由理性而通往共识,正是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核。在某种意义上,协商民主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对偏好、竞争和个体性等与自由民主紧密相连的概念作出了相对不同的诠释。但是,它也存在内在的缺陷,如无法克服规模性、缺乏权力制衡性、成本巨大等,导致它无法脱离竞争性的民主框架而独立存在。通过探讨协商民主的发展渊源、理论内涵和认识论基础,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当代重要的民主思潮。

著录项

  • 作者

    蔡晶晶; 李德国;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09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CN
  • 中图分类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