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回归学术主体性:东南民族研究的三个省思
【2h】

回归学术主体性:东南民族研究的三个省思

机译:回归学术主体性:东南民族研究的三个省思

摘要

中国东南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具有一些与西南、西北、北方各地少数民族所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学者们在研究这些历史文化特征的时候,往往存在三个值得省思的问题。一是文化的边缘心态,即预设东南地区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从北方中原传续过来的,从而对东南地区民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研究产生许多偏颇甚至不切实际的负面作用。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偏离。历史文献及“历史的集体记忆“和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常常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在研究中国东南地区民族史的时候,假如过于执著于历史文献的记述和所谓的“历史的集体记忆“,恐怕都将不知不觉地被引入比较偏颇的学术困境。三是民族学的政治性导向。如果过分强调不同民族的自我表现及其特殊性,势必给整个国家与民族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政治性导向的正确路线,是应该发扬中国传统中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向,而不是刻意强调甚至制造不同民族的自我意识。
机译:中国东南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具有一些与西南、西北、北方各地少数民族所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学者们在研究这些历史文化特征的时候,往往存在三个值得省思的问题。一是文化的边缘心态,即预设东南地区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从北方中原传续过来的,从而对东南地区民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研究产生许多偏颇甚至不切实际的负面作用。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偏离。历史文献及“历史的集体记忆“和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常常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在研究中国东南地区民族史的时候,假如过于执着于历史文献的记述和所谓的“历史的集体记忆“,恐怕都将不知不觉地被引入比较偏颇的学术困境。三是民族学的政治性导向。如果过分强调不同民族的自我表现及其特殊性,势必给整个国家与民族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政治性导向的正确路线,是应该发扬中国传统中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向,而不是刻意强调甚至制造不同民族的自我意识。

著录项

  • 作者

    陈支平;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2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CN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