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The Interactive Supply-Demand Model for Supply Chain in Electronic Commerce
【2h】

The Interactive Supply-Demand Model for Supply Chain in Electronic Commerce

机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的交互式供求模型

摘要

[[abstract]]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中,透過資訊科技的使用與通訊網路的連結,將會有愈來愈多的產品或服務需求者透過新興的電子化媒體 (如網際網路) 來尋找可行的交易互動夥伴,進而完成交易。因此,交易結構每一份子間的互動關係,將面臨新的衝擊與挑戰。而納入電子商務觀念的供應鏈管理,將是以資訊科技與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新領域,在此一領域中,供應鏈可以簡單地概念化成三部份:即產品/服務的供給者 (賣方)、產品/服務的需求者或是消費者 (買方)、及提供兩者溝通服務的資訊服務提供者。而在三者間,除了存在著生產與配送過程中既有的物料流/產品流、服務流及完成交易所必須的金流之外,更重要的是還有提供控制機能的資訊流。如何有效地管理與利用資訊流便成為供應鏈管理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而企業也因此產生了對於資訊服務的需求。因此,本論文的目的在於發展出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以針對傳統供應鏈中之供需雙方與資訊服務業之間的關係,發展出一個供需互動模式,以使電子商務環境中資訊服務的供需雙方能夠據此制定重要的決策與策略。此一體系包含了以下三個子體系:概念體系、評估體系、以及規劃體系。在概念體系的部份,本研究將透過文獻探討,針對供應鏈中的供需者 (可被視為資訊服務的需求者) 與資訊服務提供者,發展出一個整合的概念性互動模式,此一模式將解釋各個體之目標與其行為屬性,而這些目標與屬性也將成為後續評估及規劃體系發展的基礎。而後續兩個體系的發展,將以資訊服務的供需互動為研究主體。就評估體系而言,本研究將分別使用加法型 (層級分析法) 與非加法型 (模糊積分法) 方法來發展評選資訊服務提供者的多準則決策模式。而根據上述的結果,決策者便可針對其手邊現有的可選擇方案,來進行評選。一旦評選結果確定之後,決策者便可與其進行後續的供需互動。至於規劃體系的部份,則是要分析供需雙方如何根據自身的目標與資源限制,經由資訊的分享與交換,與所選取的夥伴進行互動。根據供需關係的型態及供需互動的主導者這兩個分類的標準,本研究將供需互動分成四種不同的狀況來探討。而透過模糊二階多目標規劃模式與多階段解題流程圖的應用,我們可以分析供需單位間如何透過資訊的交換以進行互動,並解釋互動所可能出現的結果,亦即失敗或成功。最後,本研究也將使用一個簡例來說明模式的可用性。
机译:[[abstract]]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中,透过资讯科技的使用与通讯网路的连结,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者透过新兴的电子化媒体(如网际网路) 来寻找可行的交易互动伙伴,进而完成交易。因此,交易结构每一份子间的互动关系,将面临新的冲击与挑战。而纳入电子商务观念的供应链管理,将是以资讯科技与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新领域,在此一领域中,供应链可以简单地概念化成三部份:即产品/服务的供给者(卖方)、产品/服务的需求者或是消费者(买方)、及提供两者沟通服务的资讯服务提供者。而在三者间,除了存在着生产与配送过程中既有的物料流/产品流、服务流及完成交易所必须的金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有提供控制机能的资讯流。如何有效地管理与利用资讯流便成为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而企业也因此产生了对于资讯服务的需求。因此,本论文的目的在于发展出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以针对传统供应链中之供需双方与资讯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发展出一个供需互动模式,以使电子商务环境中资讯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据此制定重要的决策与策略。此一体系包含了以下三个子体系:概念体系、评估体系、以及规划体系。在概念体系的部份,本研究将透过文献探讨,针对供应链中的供需者(可被视为资讯服务的需求者) 与资讯服务提供者,发展出一个整合的概念性互动模式,此一模式将解释各个体之目标与其行为属性,而这些目标与属性也将成为后续评估及规划体系发展的基础。而后续两个体系的发展,将以资讯服务的供需互动为研究主体。就评估体系而言,本研究将分别使用加法型 (层级分析法) 与非加法型 (模糊积分法) 方法来发展评选资讯服务提供者的多准则决策模式。而根据上述的结果,决策者便可针对其手边现有的可选择方案,来进行评选。一旦评选结果确定之后,决策者便可与其进行后续的供需互动。至于规划体系的部份,则是要分析供需双方如何根据自身的目标与资源限制,经由资讯的分享与交换,与所选取的伙伴进行互动。根据供需关系的型态及供需互动的主导者这两个分类的标准,本研究将供需互动分成四种不同的状况来探讨。而透过模糊二阶多目标规划模式与多阶段解题流程图的应用,我们可以分析供需单位间如何透过资讯的交换以进行互动,并解释互动所可能出现的结果,亦即失败或成功。最后,本研究也将使用一个简例来说明模式的可用性。

著录项

  • 作者

    施穎偉;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3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TW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