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当代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研讨会
当代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研讨会

当代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研讨会

  • 召开年:
  • 召开地:
  • 出版时间: -

主办单位: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出版社要保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始终坚持内容质量第一,不断创新企业机制,大力培养编辑人才,加快推进融合发展,整合优质出版资源,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出版社向社会和行业奉献精品越多,影响力就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好。
  •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决定和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的确如此,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实践创新,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俱进和自信,在这一伟大的时代中,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这些词汇不断地被传播和创造,在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比喻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伟大思想的进步与创新,这一切都需要出版业将其凝练成为时代的理论,更需要将其积淀成为跨越时代的思想,最终使其成为传承久远的优秀出版物.这一切出版工作的最终成果,会凝聚成为最优秀的出版物,要达到这一目的,出版业从业者所怀揣的“初心”,应是永恒不变的“精品意识”.我们要做出版,要做好出版,要出版精品力作,就要读书、爱书、研究书乃至写书。因为书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蕴涵着巨大的力量。今天,出版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站得高,看得远,找准方向,把握命运,抓住时机,以变治变,推动出版改革发展,创造出版业美好的明天。
  • 摘要:每一个出版人,应该强化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企业,也为自己,努力多出一些文化精品,留下一些能够让人回味的出版物,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出一些“比人长寿的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精品力作”.“打铁先要榔头硬”,作为处于打造精品力作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编辑,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更需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守自己的职业理想.
  • 摘要:委托作品看似一个小问题,可它在出版工作中出现的频率还比较高,而部分从业者对它还缺乏必要的认知,于是就会引起各种纠纷。出版物一旦存在著作权瑕疵,小的免不了几番争论,大的可能会遇上官司,既浪费人力、物力与财力,加大工作成本,又可能导致出版单位形象受损。这与出版精品力作可谓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熟练掌握著作权法的基本知识,合理避免常见的与著作权法相关的各种问题,是每位出版工作者基本的工作技能,也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基本要求。
  •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出版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在线教育、移动学习、知识服务、新形态图书等知识服务均获得了长足发展.信息化创新了内容资源的创作手段、扩大了创作群体、丰富了传播渠道,为新闻出版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既给出版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思路,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能否通过创新内容和生产服务、整合优质内容资源、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探索新业务模式,走创新融合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每一个出版企业、出版人面前的紧迫任务.面对信息技术革新的浪潮,我们是该站上潮头拥抱技术,以技术来推动内容的发展;还是坚守信念,以内容为王,远离海岸观潮起落?出版从业者思维转变的程度深刻影响着当代精品力作的出版模式。本文将从选题价值分析、融合出版的基本特征、基于用户的生态建设等角度,全方位剖析当代精品如何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获得重生。
  • 摘要:一部出版精品的诞生,尽管受制于诸多因素,如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变迁,受制于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提供的书稿质量,但作为一部作品的责任编辑,其对作品的鉴赏、选择、加工、提升、宣传等环节上发挥的主体作用则至关重要.正如《编辑学原理》中所说:“编辑人员是图书出版的主体,编辑工作是出版物进入社会流通渠道必须经过的环节……编辑的价值是出版中其他任何环节都不可取代的.”本文以美国查尔斯·斯克里伯纳出版社资深编辑珀金斯为例,来说明编辑在打造出版精品中的主体作用.
  • 摘要:精品力作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和时代性的概念.精品力作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当代精品力作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包括内容导向、内容价值、编校质量及内容质量、作者因素、获奖情况、发行量、创作方式及首次出版情况、装帧及工艺形式、出版社品牌、版次及重印再版率等.在出版工作实践中,通过对各项因素进行赋值,可大致预测和判断选题和出版物的精品程度,对精品出版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 摘要:电子出版物《装饰材料纵横》(作者:吴锐、何艺梦、何源)荣获2016年“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提名奖).在全国298种参评音像电子游戏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肯定,实在是意外之喜,细思又在情理之中.这个普普通通的多媒体课件在众多名社大家的获奖作品中,既不是主旋律的重点题材,又不是学术泰斗的鸿篇巨著,也不是投巨资炫技术的新媒体产物,甚至没有华丽的包装和宣传的嚎头,我想她的获奖只是因为无论从内容到技术直至表现力她都可说是一个小而专的精品,这个精品的打磨来源于作者和编辑在策划和制作过程中的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投入,来源于对产品的用心雕琢和反复改进的专注,来源于注重细节和一丝不苟的态度,用一种工匠精神成就了一个精品。
  • 摘要:我国的出版社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正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中所指出的:“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着力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在推动两个效益相统一中走在前列.”出版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的图书就要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内容好,质量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是当代出版社和当代出版人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
  • 摘要:经典作品是经过岁月的冲刷、历史的选择而传承,历久弥新地描绘、传递出入类处境中亘古不变的特征之杰作.什么是经典?《说文解字》有云:“经,织也.”可以引申为生命的立足点、一以贯之的精神.《尔雅·释诂》有云:“典,常也.”可以引申为作为典范、法则的重要书籍.因此,“经”“典”二字往往合指那些居高临下、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着时代的文化精神,具有恒久的阅读价值,正如卡尔维诺曾言,经典不是你此刻正在读的那本书,而是那本你正在重读的书.这些年来,经典的再版已成国内出版行业的隐性热点,本文试图梳理当前经典再版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以期提出一些可行的借鉴思考.
  •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增长快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的发展,文化出版领域就是其中之一.出版社由原来的事业体制转为企业体制后,确实增强了市场的活力,让很多领域出现很多优秀的出版物和作品,也出现了很多跨界的优秀出版物,这是以前专业分工时代很难出现的.但是,强烈的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些许“浮躁”的氛围,让很多出版社和编辑部、出版人难以静下心来专心策划出版好书,特别是于国华先生提到的“四好图书”.本文将从目前精品力作开发遇到的问题开始分析,进而浅议如何建立打造当代精品力作的长效机制.
  • 摘要:当代精品力作的出版是时代赋予编辑的任务,是编辑实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每一部精品力作的出版都凝结了策划者、编辑的智慧和心血,从选题策划、谋篇布局、到精细编辑加工,再到出版前的印前审读以及宣传营销,整个出版过程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成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精品力作.
  • 摘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出版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力成果和精神财富,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创造能力.在出版物体量庞杂、质量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下,精品力作就像是高度饱和的出版洪流中的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媒体人的时代,工匠精神显得那般难能可贵而又为众人所殷殷期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纺织加工的国家之一。在原料的开发、缥纺、织造、染整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创举;纺织行业一度作为国家重中之重的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不断实现了技术突破;之后出现产能趋于过剩,逐步开始升级、转型,但其依然是国家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纺织品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特性,迅速渗透到其他产业领域,应用广泛。纺织专业出版基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延续经典”的历史使命,同时肩负着“前沿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行业责任,这就要求专业出版物既要给古色古香的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又要能够给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指明未来之路。
  • 摘要:承载粉丝情感的IP具有多场域价值传递、超强货币变现以及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运营理念,IP对促进当代精品力作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也要认识到其IP资源转化中的局限性,进而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最终建立起精品力作IP资源转化的长效机制.
  • 摘要:中华文明,悠悠五千余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世人留下的精品力作浩如烟海、瑰宝无数.笔者结合自身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些思索,分别从“精”“品”“力”“作”这四个字出发,粗浅地概括我对当代精品力作的一点解读。
  • 摘要:精品力作于作者而言,如同怀胎十月生下的宝贝疙瘩,而编辑就如同妇产科大夫,对宝贝疙瘩一路细心呵护。孕前检查、孕期产检、临盆分娩、产后随访,一个孩子出生前后经历的这些,精品力作的出版也经历过:选题调研、选题论证、图书组稿、装帧设计、三审三校、图书上架、营销推广。编辑需要具备创新、实干、钻研、协作、沟通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当好发现者、把关者、设计者、传播者,追求成为发起者,力争出版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 摘要:科技类精品图书在积累和传播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的科技类精品图书及其出版经验为基础,从内容、作者、质量三个维度分析了科技类精品图书的特征,进而总结了出版科技类精品图书的有效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出版运行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
  • 摘要:从“铅与火”的铅字印刷到“光与电”的激光照排印刷,再到“数与网”的数字网络出版,新生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过程,各种媒体相互融合速度加快,各种新的出版形态和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在遵循科普读物的科学性、通俗性和简明性的基础上,认清出版转型必要性、转变传统的纸质出版理念,敏锐捕捉科普知识选题、精选权威科普作者,创新知识传播方式、有力借助推广活动,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可以有力增强科普出版的活力和生命力.那么如何创新与广大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力科普知识读物出版形式,实现电力科普知识的融合出版,笔者仅以策划的电网环保科普出版工作的经历与思考作粗浅解读。要转变出版理念,将“互联网+”思维适时融入项目的选题策划和出版业务中,推动出版企业最终实现内容传播专业化、出版形式多样化、营销宣传网络化。科普编辑,必须要熟悉相应领域的发展状况,应以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为己任,要坚守编辑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素养。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优质作者是出版社至关重要的内容资源,因此编辑要注重保持与作者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优质出版物的内容来源。
  • 摘要:出版工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出版物积累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并且加以扩大传播.人们一经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进步思想,就能使生产力得到提高,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出版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作为一名出版人,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出好书放在第一位,做合格的文化传播者.那么,在当前环境下,打造当代精品力作有哪些编辑规律呢?本文将结合图书书稿编辑加工实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摘要:精品图书的出版是一项大工程,其中要素很多,有关于图书内容的选题立意、作者遴选、审稿加工等,也有关于图书形式的排版、校对、装帧设计、印制等,后续还有关于图书销售的仓储物流、营销推广等.通常,关于图书形式的生产制作环节一向被认为是陪衬和装饰.诚然,内容是一本书的灵魂,营销对于精品图书的推广也意义重大,但生产制作的环节也不容忽视.生产制作是塑造图书形式的过程,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好的载体无法拯救内容低劣的图书,坏的载体却完全有能力毁掉内容精良的好书.因此,在精品图书的出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生产制作的要点.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生产制作常常被忽视,尤其是排版、校对、印装这些后期环节。精品图书的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固然重要,但生产制作也不可放松,否则容易因小失大。
  • 摘要:策划编辑在数字时代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需适应环境变化,坚守出版品位,成为精品力作出版的“制片人兼导演”,把“找本子”“筹款子”“组班子”“拍片子”“卖片子”五种职能集于一身,充分利用网络等新技术优势,整合产业链流程、作者、内容、渠道、数字资源等内外资源,挖掘新的文化价值,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促精品力作涌现.
  • 摘要:打造精品力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保障.作者是精品力作创作的源泉;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环节;编辑则是打造精品力作的核心力量.
  • 摘要: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要打造“精品力作”首先必须在选题上下功夫,题选好了,即为“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众所周知,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选题策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质量的高低。在多年的出版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选题策划也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题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总结多年来的编辑经验,我归纳出“五走”选题策划法。
  • 摘要:伴随VR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在各领域的应用,VR技术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将向出版等领域延伸。针对机械工程教材的特点,我们选择与济南科明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明公司)合作。我们计划与科明公司合作出版一套“普通高等教育3D版机械类规划教材”,这套教材首批确定10本,其中《液压与气压传动(<3D版)》将于近期出版。我们将科明公司以VR等技术开发的3D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融入这套教材中并进行3D版教材推广普及,相比直接以VR技术开发应用于教材出版,在目前来看是较易于实现可行的出版方式。
  • 摘要:新时代的编辑工作应有更新的素质追求.做选题策划时要主动寻找市场热点,同时考虑消费者需求,合理规划价格档次定位;更需提高对制作过程的把控力和艺术修养,成为熟悉各环节工作的“多面手”;还要及时将优秀作品开发成数字产品形式,以适应多媒体时代的消费需要.
  • 摘要:图书出版作为一个以文字为载体的行业,其主要产品是书籍为主的人类精神食粮.随着现代出版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要不断增加,图书出版呈现爆炸式发展,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图书被生产出来,应该说从“量”的角度上看,图书出版行业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从“质”的角度上看,尤其是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现在,图书是否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文化精神需要?答案恐怕并不乐观.如何提升图书品质,生产出更好的精神产品已成为摆在每个出版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时候,“工匠精神”的提出,为不停求索的出版人提供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只有在整个出版工作中贯彻“工匠精神”,选题中塌下心去认真调研,努力思考,“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才能让图书真正满足读者的需要;编辑校对中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对封面、装帧等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完美,才能让图书的品质得到读者的认同;只有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仍能保持清醒头脑,不被眼前既得利益所迷惑,坚持走“精品路线”,保证图书品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坚持笑到最后。这就是“工匠精神”为图书出版发展之路给出的答案。
  • 摘要:现在的编辑入门门槛基本上是硕士和博士,有较好的专业基础。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现在学术、科研发展非常快,有日新月异之势。所以,养成持续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编辑接触到的稿件涉及的专业比较杂,即使是专业出版社,跨专业的稿件也很多,所以编辑就不仅要做专家,也要做杂家。编辑的能动是指约稿、组稿,能静是指审稿、加工稿件。这可以说是编辑的两大基本功。审稿、加工稿件是一个合格编辑的基本功,是决定稿件是否能够通过三审、三校,从而以优质产品面世的基本环节。编辑在这个环节要做到心如止水,踏踏实实,不急不躁,从专业性、文字把关上下功夫。
  • 摘要:说起工匠精神,往往是和德国工匠的专业严谨追求完美、日本职人的心无旁骛精雕细琢相关联,也会让人联想到庖丁解牛的行云流水得心应手.而这个词“升级”为高频词汇,是因其出现在李克强总理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编辑学会第17届年会的主题是“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出版精品力作,编辑工作是重要一环,而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不可或缺.
  • 摘要:期刊又称“杂志”,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媒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期刊以连续出版的形式,在不同科研学术领域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对象产生持续的影响,从而成为重要的出版物种类之一.而医学期刊是刊载各类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经验或某一医学学术领域研究报告的定期读物,其包括六个方面的构成要素,第一,名称稳定;第二,研究领域集中;第三,连续出版,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第四,各卷各期顺序编号;第五,以纸质为载体,印刷方式复制发行;第六,通常由多名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简而言之,期刊具有延续性、时效性、节奏性、一次性和定向性,也是区别于图书的显著特点.而如何建立稳定的读者和作者队伍,如何指导作者撰写出规范的学术论文,如何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编辑在其中的核心引导作用和匠心精神不可小觑.因此,本文通过从编辑的核心引导和匠心精神角度,阐述医学学术期刊论文的撰写策略及质控把握,拟为临床医务人员在一线工作之余能够快捷高效地撰写出优秀的医学学术论文提供参考.
  • 摘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繁荣科普创作,打造优秀科普品牌.”科普图书出版工作再次迎来发展的新契机,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挑战.出版业的改革和转型、国内出版社的激烈竞争、国外出版社的悄然渗透,都在提醒着,打造精品科普图书品牌才是未来在科普图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的必然选择.要形成良好的品牌,基础是要有质量高的图书。品牌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优秀图书作为“开路者”,才能得到市场的关注。要坚持引进优秀科普图书,并培养国内原创作者。在品牌建设初期,出版社可给予编辑一定的启动资金和项目经费,并优化考核机制,给编辑更大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应利用微博、微信、豆瓣等社交媒体,及时推送新书和活动信息。
  • 摘要:在互联网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数字化逐渐融入图书出版已成为出版界的共识.然而,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使纸质图书不可能全部淘汰;另外,传统图书经典、高雅、严谨的特质带来的厚重、系统、深刻的阅读体验也是纸质图书生命力的根源.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固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阅读视野和范畴,但是由此而来的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乃至虚假消息混淆视听,这些都为传统纸质图书留出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尤其近来,央视“朗读者”的开播,更是掀起了阅读纸质图书的热潮,让更多读者有了阅读精品图书的激情,古老纸质图书散发的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正在弥漫.如何把图书打造成精品,让每个编辑都具有精品意识,正是每个出版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 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与青年编辑队伍建设具有自适性.对发表新发展理念,出版文化事业没有完全做到“以编辑为中心”,没有完全做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没有做到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出版文化单位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遵循,加强新发展理念学习,坚持“以编辑为中心”;落实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构建规划、培训、教育、管理和服务“五位一体”的青年编辑发展工作格局.
  • 摘要:印前质量检查(以下简称“印前质检”)的实行,为提升出版物质量打造精品力作,又设了一道质量防线.在具体的质检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诸如没受到足够重视、定位不清、有检查无“治疗”等问题.本文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的实践探索,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就此提出了清晰定位、完善规章制度、质检透明公正、提高质检部门权威性、系统化互动、标准化探索、奖惩灵活有度和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的解决设想,以期能为出版物质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积极落实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出好书放在第一位的“三个第一位要求”,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着力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工作要求与当代精品力作紧密结合起来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后盾.工匠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对待工作的一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追求来源于对自己所创造产品的热爱.出版行业更是需要这种工匠精神,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作为一名出版行业的编辑工作者,具备“工匠精神”的素养是保证出版质量和打造精品力作的关键所在.
  • 摘要: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而一本不好的书亦如此.编校工作是把控图书内容导向与图书质量的重中之重,要落实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出好书放在第一位的“三个第一位要求”,就要更加认识到编校工作在打造当代精品力作中的重要程度,提高编校工作质量.以下是笔者在从事地学图书编校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 摘要:目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的现状是图书品种越来越多,而单品种效益越来越低,图书上架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缺少常销、畅销的精品力作.精品力作,即精心创作的作品,它应该不仅具有内容价值,同时还应具备经济价值.作为一名科技出版社的编辑,本文主要从科技作品出版的角度来探讨编辑在打造当代精品力作的作用.编辑在稿件加工和整理时的把关作用及对作品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除此之外,编辑在前期的选题策划、组稿中耕和审稿阶段,不论是在选题定位、作者选择,还是在组织协调、指导撰写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保证其内容价值;在后期的营销宣传推广中,编辑也能够继续扩大精品力作的影响力,提高其经济价值.
  • 摘要:科学出版社在我国科技成果的总结与传播方面起到中流砒柱的作用。不论从出版社的社会功能与使命来说,还是从我社具备的资源优势来看,我社的科普出版理应拿出累累硕果,并走在科技类出版社的前列,成为业内表率。近年来,总社倡导发展科普出版,很多编辑积极响应;作为不限专业及地域的出版门类,成都分社也力争在科普出版方面做出成绩,笔者也是借此机遇转入科普策划工作。但是,从社内的情况以及整个国内科普出版的现状来看,科普出版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笔者尝试就科普图书选题策划的现状做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思路。
  • 摘要:难见精品力作是我国出版社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从精品力作与品牌建设的关系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论文认为出版社首先要厘清精品力作的标准,其次才是正确认识精品力作与品牌建设的关系,进而二者兼顾相互促进,在多出精品力作的基础上形成品牌进而在品牌建设中不断出精品力作.
  •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问题,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决定和策略,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提出“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着力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工作要求.精品力作,简言之,精益求精的,同类产品中的极品.因此,精品力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石,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水平,从而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堪称精品?我认为,当代精品之作从最基础层面上讲,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原创性.精品必须要有创意、有创新.第二,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与精神,而记录这些时代特征与发展的作品正如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折射了当时的人文面貌和社会发展现状。更显示出其存在价值。第三,具有社会影响性。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的存在都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或影响力,否则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 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千禧一代的成长使社交媒体步入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如今,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动了无数产业的转型升级,绝对是行业发展研讨当中绕不开的话题.而出版业一向被视为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让出版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当然,机遇与挑战通常并存共生.在新媒体格局下,对编辑规律的研究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编辑活动,如选择、加工等,而是要适应新时代,研究新规律,注意“互联网+”时代下的编辑活动经验与特点的研究,才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 摘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15周年.15年来,科普图书的出版从无到有,从形式单一到不断推出精品.特别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在此背景下,科普创作及出版又进入了一个高潮,但是出版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专业科普书籍,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现代出版强调编辑工作重心前移,需进行选题的主动策划,对于科普图书而言更是如此,科普姓科名普,普即普及性,其内容应是公众关心、关注的,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
  • 摘要:新闻出版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舆论阵地、传承中华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出版单位和出版人员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出好书放在第一位的“三个第一位要求”,开展精品力作的编辑出版工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着力打造出版业的精品工程,弘扬出版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 摘要:精品力作的创作和传播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所能产生的重要作用.作为图书出版人,应加强学习、深刻理解、扎实推进、抓紧落实上述精神和决定,将精品力作的出版贯彻到图书出版业务的方方面面中去.但在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与传播方面,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产品,如互联网出版物、手机出版物、游戏出版物等,在推广形式和传播方法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我们不仅“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还要将创新应用于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与传播,通过不断开拓新传播形式、应用新技术手段,将优秀的内容与丰富的传播手段相融合,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相融合,通过融合发展的方式推动精品力作在全社会的传播。
  • 摘要:本书从经典作品与其价值入手,研究当代经典作品的出版状况,进而思考经典作品如何在当代焕发新活力,从编写方式、内容编辑、表现方式、衍生产品打造四个方面探讨经典作品打造中的创新方式.
  • 摘要: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里,那些能让人记起的精品力作,仿佛浪花朵朵,勇立潮头,精美,有力,影响着某一方面的发展.而这样的精品力作离不开精品编辑的把关修改、规范润色、锦上添花.
  • 摘要:编辑如何在引导精品出版,以精品出版促质量提升,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这是时代赋予编辑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结合自身编辑工作的实践,谈谈编辑在打造当代精品力作中如何发挥作用。
  • 摘要: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决策层共识,并在政府报告中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上升为一种国家精神诉求,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国家现阶段对于“工匠精神”的迫切需求,值得所有生产者高度重视.出版是一项文化产业,出版精品图书是每个编辑的毕生追求.笔者通过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十几年的编辑工作,谈一下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践行工匠精神,打造出传之久远的精品图书.
  • 摘要:本文从中国科普创作与传播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提出要发现高素养的作者,通过数字化出版、网络营销等方式进行推广,达到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 摘要:电能广泛使用在城乡居民生活、建筑工业、交通运输、市政公用设施中,源源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的需要,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调度通信等组成电力系统.电力科技图书正是以电力科学技术理论、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图书,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电力科技图书包括电力基础理论著作、电力科技成果专著、实用技术图书、论文集、科普图书、电力工具书等.2002~2004年由我策划出版了《火力发电工人实用技术问答丛书》共9个分册(实用技术图书),丛书各分册自2004年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截至2014年12月每个分册都有重印,《汽轮机设备运行技术问答》等分册每年都有重印.在丛书的出版过程中,选题策划、组稿工作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 摘要:作为一名在出版行业浸润多年的文字编辑,工作当中接触了大量的出版作品,但能称得上精品力作的却不多.缺少工匠精神,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鼓舞人心的是,“工匠精神”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中国工匠”.出版行业是国家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承担着积累学术、传播文明与传承文化的使命,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融入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当代精品力作.犹记得初入出版行业的时候,就有前辈说过,是编书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编书匠,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工匠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本文结合编辑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 摘要:2016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一词以其在政府文件、媒体评论、专家所讲和百姓所议,乃至搜索引擎“热词”和商业广告语中的高热度入选.自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科技出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作,整个出版流程复杂而有序,全程需要作者、审稿者、编辑等密切合作,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坚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才能生产出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图书.其中对精品力作图书的选题策划、作者选择、书稿内容的原始质量把关尤其重要.
  • 摘要:图书出版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发现需求并验证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策划出具体的产品来满足需求,并保证产品质量过硬、上市适时、推广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最终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符合策划初衷,是一门复杂的功课,需要编辑进行完善的项目管理,并在过程中灵活创新。综上,严控出版导向,精准把握需求,灵活进行创新,策划出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的图书指日可待。
  • 摘要:近年来,国内图书出版正处于快速发展、大鱼吃小鱼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图书出版要想求得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出版社除了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之外,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稳定的作者群.拥有稳定、优质作者群,出版更多精品图书,这已成为各出版社向市场求生存、要效益、谋发展的关键.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作者和出版社是相互选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双方,作者是编辑策划选题、图书出版的重要依靠力量,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名策划编辑,应多出门组稿,广结作者缘,充分尊重作者,认识到作者的重要性,义不容辞做好作者和出版社的纽带作用;既遵从市场做好选题“决策”,又为作者做好“嫁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化的创新,社会的全面进步,让作者所撰写的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图书中得到全面体现和升华。
  • 摘要:出版活动承担着文化积累、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创新等功能,在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从出版视角出发,针对编辑在打造当代精品力作中的作用及途径谈一些看法。
  •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之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是文明的源泉,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行多次系列讲话,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其重要意义.图书出版是社会文化繁荣昌盛的一种媒介,发挥着文化传播和普及的作用,而儿童类图书因其受众的特殊性,更是成为出版行业中的重要板块.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儿童图书的出版是当前儿童出版领域的一道重要课题.
  • 摘要:精品力作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体现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精品出引导力,发挥着价值导向功能.精品出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精品表达了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美好愿望,对精神产品生产传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时代,一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人民创造力极大迸发的时代,必然是精品纷呈、文艺空前繁荣的时代.编辑作为出版精品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样在打造精品力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编辑的定位、编辑与精品力作的关系以及编辑的工作理念和方法等角度探讨编辑在打造精品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 摘要:出版物因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而诞生,担负了信息传播、宣传教育等功能.出版物用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将文化理念、知识和方法奉献给人类,彰显了社会的价值,意义重大.出版物承载了这样重大的使命,这就需要身处出版业的工作者有责任、有情怀,感觉任重道远、如履薄冰.打造优秀出版物,以服务于社会需求,实现高社会价值,这就是出版人肩负的责任和情怀,也就是我们的初心.然而,面对荆棘丛生的出版市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又该如何诠释出版人的初心呢?答案是,惟有精品.打造精品是出版业的立足点,也是编辑出版工作的标杆,是出版行业的发展之道.
  • 摘要:在笔者看来,一本精品力作的诞生离不开“三驾马车”的齐头并进。第一驾马车是作者,赋其灵魂,毋庸置疑,没有司马迁的笔耕不辍,何来《史记》;没有霍金的学识,何来《时间简史》。第二驾马车是编辑,赋其血肉,没有编辑的开发、修正,一本好书也许会成为市场外的“一缕幽魂”,难存于世。第三驾马车是营销,赋其外衣,“酒香也怕巷子深”,内秀于中也需宣传造势,才可木秀于林。本文笔者将以职业教育教材板块为例,重点阐述第二驾马车—编辑在精品力作的出版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编辑是为一本好书出版保驾护航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中做好选题开发策划是第一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发现好作者与找准领域,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审读加工保证高品质,全流程跟踪则保证了进入市场时机与后期营销。
  • 摘要: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线,作为产品的图书也不例外.作为目前仍是主流的纸质图书来说,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因此,相较于一般产品质量而言,图书质量又有其特殊性.它不仅有外在质量,还有内在质量,按照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分为四个方面,即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图书质量的这四个方面组成了图书的整体质量,必须全都合格,才算图书质量合格.我社一般图书的质量控制采取全过程质量管控的方式,也就是对图书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控,重点在于各环节风险点的控制。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图书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分析、总结出从前期的信息采集、选题方案设计与论证,到合同订立、组稿和中耕,再到书稿的审稿、加工、复/终审、发稿、校样处理,以及后期的设计、制作、宣传与市场推广等环节的风险点共计50余个,并针对性地提出各风险点的预控措施。一般图书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主要由责任编辑实施,而精品力作的质量管控,尤其是编校质量,图书质量管理人员必要时也会深度参与,以便更好地管控内在质量,提升最终的出版质量。
  • 摘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着力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既是国家对文化企业的要求,又是文化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推进图书精品力作的出版就成为出版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版社精品力作的出版能够加速出版社品牌价值塑造的过程,强化出版社品牌认知度、认同度和忠诚度,有利于出版社品牌价值提高,增强出版社竞争力,从而强化了品牌建设的成效。
  •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一词,在企业发展中大力倡导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图书行业的规模和出版产品的数量急剧增长,而质量隐忧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发扬编辑活动中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必要.作为一名科技图书编辑,了解科技图书的语言特点、文章结构及组织方法对于科技图书的编辑加工十分重要。因此,笔者根据科技图书具有政治敏锐性相对较低、语言表达方式不够严谨、专业性较强、加工难度大等特点,将科技图书的编辑加工工作分为前期准备和编辑精读两大环节,并针对核心的精读环节总结出了“742编加法”,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的编辑实践中,使得图书的编辑加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科技图书的质量提升也非常有意义。
  • 摘要: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的格局迎来新的转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如何打造当代精品力作对于所有出版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选题策划、印装质量、营销组合策略三个着力点阐述了打造当代精品力作的方法和途径.
  • 摘要:“编辑”,即可以指编辑活动,也可以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而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编辑,也就开始了编辑活动.编辑在整个编辑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编辑需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并精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将书稿作为作品去雕琢,而非仅仅作为产品来呈现时,才能最终将作品以完美的形式展示出来。
  •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同时对出版社和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好的出版社和编辑才有好的文学作品,有了好的编辑去甄选文学作品才会打造出当代文学精品.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首先编辑要清楚社会和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并引导作者的写作方向,从而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读者,引导舆论导向与社会需要,所以编辑在图书出版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让编辑在图书出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打造出当代精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打造当代精品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每一个环节均需谨慎认真对待.那么如何明确编辑在打造当代精品力作中的地位呢?首先编辑务必具备精品力作意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且重视当代精品力作选题策划、务必精心筛选作者、务必坚持应有的“三审制度”.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编辑在将“精品力作”打造成“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桥梁、服务的角色定位;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角色挖掘新视点、组织建立系列图书,打造图书品牌建设;后期编辑在图书宣传过程做好与营销、设计人员之间的图书定位沟通.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编辑可以明确自己的位置,打造有品质的图书.
  • 摘要: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工作是否能适应读者需要和社会发展,与出版物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责任编辑是图书质量是否合格的直接责任者,保证图书质量是责任编辑的神圣职责,因此,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图书综合质量有保证,才会成为受欢迎的出版物,才有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永远处于朝阳产业的出版工作.
  • 摘要:科技图书是科学与技术传播的载体.科技图书精品力作对科技的传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更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内容定位、内容的表达方式、图书质量、外在包装等方面去探讨科技图书精品力作的基本特征.科技图书精品力作应该有内容定位准确、内容的表达方式恰当、质量审读差错率低、外在包装要适当等基本特征。我们在打造科技图书精品力作时,需要在内容定位和内容的表达方式上多下功夫,在质量上多下功夫,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出好书放在第一位。
  • 摘要:进入21世纪,便进入了网络时代,火爆网络的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由于其方式灵活、互动性强、门槛低等特点逐步成为营销的利器.出版领域的图书营销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开拓新媒体平台为图书营销服务的功能,以求实现传统图书营销与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互补,在发展中不断扩大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
  • 摘要:自加入WTO后,我国图书产业面临着走出国门,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图书市场生存发展的挑战.以世界图书市场中经验丰富、资本丰厚、实力雄厚、营销理念先进的发达国家的大型传媒集团为对手,明显不占优势,无论是对国际市场的了解还是在其中博弈的经验都有所欠缺.而其最明显的就是缺乏影响力的精品图书.业内人士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实施精品战略、迅速做大做强当作了首要任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生存发展,就需要编辑把出版精品图书,创造品牌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溶于行动之中.
  • 摘要:出版行业应认真地体会与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敬业。其实,这几点对出版行业以及各行各业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一丝不苟只是对工作的最低要求,无论是选题策划,抑或是图书式样的设计,甚至是小到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都需要认真到较真的地步;而精益求精更是能够做出精品图书的前提。首先要做到的是敬业。敬业是一个人的基本职业素养,只有不仅仅把工作当成求生技能的敬业的人,才会有想要做好它的心。既然投身于出版行业,那么就应该更深人地了解这个行业,寻回自己踏足这一行业的初心,并结合自己的长处去磨炼自己以做出更大的成就。始终以出好书为己任,时刻以内容和质量至上为指导。其次是专注。有人说过,专注是一种力量。任何想要真正有一番作为或者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都需要这种力量。
  • 摘要:在当代中国,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人心,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日益提升,科技类图书也有着迅猛的发展.然而,在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的科技类图书中,能够体现国家最高水平科技成果,且理论严谨、实践性强,有较高的文化品质、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的精品力作仍然缺乏,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题材重复、缺乏创新、编校质量不佳,这也是制约我国整个图书行业发展、提升的主要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图书质量,打造精品力作,是科技类图书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出版社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其中,编辑的作用无疑是极为重要的.那么,科技类图书编辑应当如何为打造精品力作而努力呢?时下热词“工匠精神”正是广大科技书编辑应当理解并具备的,因为这种精神既是打造图书精品力作的必要条件,又是推动精品力作问世的强大动力。
  • 摘要:出版精品力作是增进文化交流,促进国家强盛的要求。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必须出版精品力作为其指引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图书不再局限在纸上,出现了电子图书,传播更快速、更便捷,出版社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行数字出版,创造更高的价值,增强出版社实力。此外,国家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只有通过出版精品力作,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把国外先进文化引进来,把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出去,才能推进文化的发展,增强国家实力。
  • 摘要:当前,我国图书市场呈现繁荣之势.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该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7.58万余种(初版26.04万种,重版、重印21.53万种).众所周知,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那么,粗略计算可知,规模稍大些的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1000种以上.由此可见,一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快;另一是图书出版规模庞大,出版工作的总体成果卓著,这是出版人兢兢业业的佐证.然而,时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图书出版从做大到做强还需要编辑等出版人砥砺奋进,以打造更多、更好的精品图书.要打造精品图书,保持高质量的内容,需要编辑充分发挥导航作用。做事方面,编辑要发扬工匠精神。编辑的导航作用、串绳作用是打造精品图书的基本保障,那么编辑发扬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更高得要求。编辑追求图书编校内容的“信”之余,更应该重视“雅”“达”。编辑与专家学者交流,常怀谦逊之心,会受益颇多。对于同事,一是善于采纳同事的意见或建议。排版、校对、美编、文案这些具体参与书稿的人员都值得编辑与之用心交流。“术业有专攻”,只要编辑虚怀若谷,他们肯定会给予中肯的图书修改意见或建议,这也许就是图书的一大亮点。
  • 摘要:本文从精品力作的含义及其出版意义入手,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为例,从整体策划、作者组织、流程管控、编审创新四个方面探讨精品力作打造中的创新与实践.
  • 摘要:我国是有着几千年治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与水共存、伴水而生的悠久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兴建了千载闻名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创造了兴水利除水害的辉煌历史,也记载承传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水利传世经典和珍贵文献.《中国水利史典》是对水利历史文献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的大型出版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十一五”重大工程出版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图书重点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本文以《中国水利史典》为例,深入探讨了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的选题构建思路、项目管理创新和流程管控实践.
  • 摘要: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自信,走过120年沧桑岁月,开启中国现代出版业和企业制度,引领中国现代知识文化发展的商务印书馆,就是倚靠这种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始终保持着基业长青,为中国社会树立了文化自信的典范和样板。其中1908年开始编撰、1915年出版,至今已修订至第三版,行销100余年的《辞源》便是中国企业工匠精神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杰出代表。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图书市场呈现产品过剩的态势,出版社面临着新业态融合的新发展的大好时机.为了更好地生存、创业,创造和推出精品书籍是每个出版社立足的根本.打造精品图书要从选题策划、作者队伍、内容质量、营销渠道各方面把控,下面以《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丛书暨高级培训教材》为例,分析精品图书的打造过程.
  • 摘要:编辑是出版产业链中除作者外最具有创造性的环节,具有自由意志表达的机会和空间,每种图书的内容表现、体例格式、版式类型、设计风格都可以在编辑的主导下千变万化。不同的能力、态度、作风和心态决定了图书不同的品质。如果说编辑工作的极致表现为100分,我将编辑初人职场的状态设定为0分。其间分为4个阶段:0-60分,新入行的职场“小白”,对应着实习编辑的阶段;60-90分,具备了各项综合能力,可以胜任编辑工作,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各项任务的阶段;90-99分,具备了编辑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和丰富经验,对工作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凡事主动作为、态度严谨、精益求精的阶段;99-100分,已经将编辑工作自发地作为毕生的事业,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极致的阶段。
  • 摘要:在当下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出版行业亦站在转型转轨的风口浪尖.专业出版面临着种种困境,在图书策划中也遭遇种种问题.读者对于科技类图书阅读需求的低迷,使得我们的策划时常触礁.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科技精品,是科技出版人的使命,是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一条助走出困局之路.本文以中国工程院两项重点研究成果——《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和《工程管理论》为例,探讨科技精品的全过程策划.
  • 摘要: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将3D精品学术专著数字化的需求越发强烈。本文所探讨的是数字化裸眼3D,为通过裸眼3D阅读器,显示出“深度知觉”。数字出版因其多样化的素材使内容变得更丰富,同时需要多层级、多维度、多关系下的内容建设。3D出版需要对同一视野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的拍摄,因此图像或视频的拍摄方法和传统出版不同。在数字化出版中合作部门有所变化,首要即是与数字技术编辑协同工作。数字技术编辑负责平台搭建或APP开发、数据处理等技术问题;专业编辑则负责前期策划、田间管理、内容加工审读等。双方通力合作,保持互动,方能搭建内容与技术之间的桥梁。
  • 摘要:随着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出版业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于技术认知的提升和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出版人也逐渐认识到,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内容与技术不应被分割,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也并非“势不两立”,利用新技术使内容满足用户需求已经成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目的之一.“互联网+实体纸书”的“现代纸书”应运而生,如今已有4700万册“现代纸书”带来了1.31亿线上增收.“现代纸书”的盈利模式呈现了欣欣向荣之态势,也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现代纸书”就是目前出版融合的产物,也就是通过真实可阅读的纸质图书,配套附加资源和服务,引导读者在阅读纸质书后,再次为深度扩展内容付费。同时,通过强大技术手段抓取读者数据,与读者建立长期联系,持续为读者提供精准知识服务,将读者回流到出版社,形成新的消费。本文也浅谈一下《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在“现代纸书”创作中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的融合。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作为出版行业,如何出版好精品力作,关键在于工作中把握好产品的发展特点,逐步形成一整套生产精品力作的机制.“互联网+”是将社会各个领域与互联网的发展成果进行叠加和融合,产生新的运行模式,推动行业的进步,促进创新发展.“互联网+”成为当前我国的一个战略发展方向,也催生了出版行业的重大变革.本文以《第一行代码Java(视频讲解版)》为例,介绍互联网+背景下,从选题策划、编辑出版、推广营销等方面,如何利用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新媒体营销、电子商务等新的互联网+方法,开发出一部科技类的精品力作。
  • 摘要:《中国人居史》是“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十年一剑,九易其稿”的精品力作,为中国建筑学界近30年来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团队采用创新的“整体编辑法”,对这个重要的选题进行“编辑工作全流程业务管理”,成为一种“精心组稿、精心编辑、精心设计、印装精美”的精品图书,并在“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审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图书奖”.笔者作为《中国人居史》编辑团队负责人,从实战角度介绍“整体编辑法”在工作中运用,为同仁抛砖引玉.
  • 摘要:出版当代精品力作是编辑人员一直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下出版人理应拥有的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在文化传播与服务的过程中,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变革与融合,力争出版更多的精品力作,以精品力作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本文以出版《植物学数字化标本集》为例,展示了在实现高等教育传统教学内容数字化出版过程中的尝试与感悟.
  • 摘要:精品出版物,具有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特质,是出版社品牌和实力的象征,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是出版双重属性的完美统一.精品出版物是出版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我社出版的多次荣获国家级殊荣的《机械设计手册》为例,探讨出版社精品力作的全流程管控。《机械设计手册》编写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机械设计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最具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工具书,以此为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摘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着力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工作要求,要求全国各出版单位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相关工作,抓好精品出版,以精品力作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科学出版社在中国科技出版领域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科学院等出版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持续推进“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工作.《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即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被科学出版社列为社级重大出版项目.丛书植物卷部分在《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的基础上,参考大量分类学最新文献,对中国境内的高等植物进行了最全面的物种编目,是对中国主要植物“家底”的全面“盘点”,系中国几十年生物分类学研究的总结.为深入总结出版质量管控经验,分享笔者在丛书编写指南规范制定、稿件审读中的经验,本文即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审读实践工作为案例进行系统总结和展示。
  • 摘要: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除了《整形外科学》(上下册)的常销,后续还延伸出版了整形美容外科学系列丛书第一辑和第二辑的国家基金项目。该书本身的常销及其带来的延伸出版图书品种和附加价值尤其值得分析和探讨。在《整形外科学》(上下册)的销售过程中我们尝试过传统营销、会议营销、网络分销和线上直销等多种模式,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通过销售数据的收集整理,帮助市场部了解到近5年来该书的90%的销售来自于互联网;近2年来不论电商平台还是自营渠道的手机终端下单量以及占到了网络订单的90%以上。因此,市场部在未来的图书营销的重点是在手机端,借助APP以及专业媒体向专业读者做点对点的图书推送。
  • 摘要:以点拓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系列精品出版物选题,构建立体出版物体系,不仅可以给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给出版社带来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认可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节水系列出版项目的策划,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精品出版物选题的策划、实施和宣传实践.
  • 摘要: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迎接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发展新时代的来临,刘思华教授和我们共同策划了“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而“丛书”也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顺理成章地列入首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在策划这套“丛书”时,主编刘教授就已经成立学术专家组,这些专家不仅在招标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提纲的确定、初稿的形成、终稿的审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摘要:《中华水文化书系》及其数字化项目作为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重大出版工程,其编纂、出版及数字化建设的过程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全面回顾了项目策划、组织并实施的全过程,总结了实施经验和个人体会,同时思考了项目运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做好大型出版项目的运作管理有借鉴意义.
  • 摘要: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要高速发展,离不开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再次得到了重申和关注.在这样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科学普及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普图书的出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摘要:在新旧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迅速传播和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媒体的繁荣带来了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同时,面对在线课程的蓬勃兴起和高校教育教学需求的变化,单一的纸介质早已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教育出版业普遍由对数字教材的关注发展到在线教育,新媒体呈现出一种乘风破浪的态势,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比传统媒体都要技高一筹,传统出版社进入融合出版领域。所以,我们要向着新媒体借力,出版更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作品,不断开创弘扬经典的新领域和新境界,让经典作品在新媒体的传播下熠熠生辉。
  • 摘要:国防工业出版社作为一个在科技出版领域打拼六十多年的老兵,非常重视精品力作的打造。下面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代引信技术”丛书为例,剖析国防社在国防科技领域打造大型出版项目的一些具体举措及相应效果。精品力作是弘扬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明星,是文化输出的重要基石,是图书评奖的不二选择。出版社惟有时刻绷紧打造精品的思想做选题策划,基于广大读者的需求来引导作者写作,多措并举做推广,版权输出、图书获奖方能水到渠成。出版人惟有不忘初心,朴实策划,方能打造出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立足学术前沿、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 摘要:通信类图书作为一个专业图书的门类,想要打造精品,自然也要遵循“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个要求。与其他的专业类图书一样,通信类图书也因为内容比较专,读者群窄等原因,在市场销售上表现并不太好,因此也不大受关注。但我们只要能够秉承匠心,按照“精品”的要求来做,也是可以打造出行业的精品之作的。这里我以《5G丛书》为例,介绍一下打造通信类精品图书的探索之路。
  • 摘要:近年来“汉语热”悄然兴起,涌现出大批汉语教材,但部分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本土化程度不高,且缺少适应当代网络教学需求的数字化资源,特别是针对幼儿和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资源,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了推广国际汉语和中国文化,急需一批高质量的语言文化资源.针对这一情况,高教社推出了一体化基础教育语言文化资源出版品牌项目“Cool Panda酷熊猫”,以本土化、数字化、一体化为研发理念,开拓探索出一套“走出去”新模式,实现国际出版与传播推广.本文以Cool Panda酷熊猫项目为例展开分析,探讨高教社在“走出去”出版项目上采取的方式方法,以期对未来出版项目提供参考.
  • 摘要:作为一名科技出版的普通编辑,出版精品力作是我一直追求的职业梦想.而真正出版一本精品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在我的工作过程中,也曾经独立策划、出版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图书,下面就这两种图书的选、组、审、编过程做一总结,希望能从中筛选出成就精品力作的若干条件,对自己也是一个提升和锻炼.
  • 摘要:《实用内科学》自1952年首版印刷以来,历经65年,并将于2017年出版第15版.她是中国内科学发展的见证者,有着深厚的历史沉积,为培养、造就我国几代临床医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最大和版次最多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回顾《实用内科学》的历史可以发现,一部经典著作的长盛不衰需要历史的积淀、科学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知识的创新.《实用内科学》在这65年来,历届主编带领编委和作者们,克服了不同时期种种困难,传承经典,不断再版。65年来,本书编写工作量的增加虽以十数倍计,但是先进性和实用性始终得以保持。65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编委会通力协作,不断努力打造精品,抓好每版修订质量,创造《实用内科学》的特色。
  •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申请国家基金项目“国际海事组织海员行为示范”的实例,论述大型专业性套书在图书出版中的选题,并积极应用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实施项目,为以后出版其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积累经验.
  • 摘要:确立精品工程项目出版战略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表现,是出版人的必然责任,是出版社提升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立足本专业,专注品牌建设;紧跟融合发展趋势,创新出版业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重视出版质量;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新时期专业出版社如何实现精品工程项目出版战略.
  • 摘要: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深入普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兴未艾,新媒体时代滚滚而来,当代读者对精品力作的渴求不言而喻,新媒体时代下的精品力作较之传统纸媒,应该有创新,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符合读者的认知要求,而如何更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多出版高峰、高原之作,奏响新媒体时代的音符,是当下出版人需要攻克的课题之一.本文讨论传统科技教材出版强社,在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发展,以纸媒体为核,以新媒体为翼,如何打造新媒体时代精品力作的实践.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