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一届海外上游业务青年技术交流会
第一届海外上游业务青年技术交流会

第一届海外上游业务青年技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7-01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会议文集:第一届海外上游业务青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上组合古近系Sokor组作为主力目的层勘探程度高,规模圈闭少,下组合白垩系Yogou组3段成藏组合为潜在勘探层系.Achigore-1井为前作业者针对Sokor组钻探的一口失利井,本文综合钻井、地震、属性、反演等研究建立了盆地Yogou组3段“西、东、南”三个盆缘的“陡坡带和缓坡带”沉积模式,认为Achigore-1井处Yogou组3段位于Yogou斜坡“缓坡”带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油气检测也有一定响应;根据邻井盖层分析,认为盖层比较好,且圈闭类型为断背斜.地质与地球物理重新评价都认为,该井具有加深钻探下组合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潜力,建议老井加深并获规模勘探突破,该井的成功证实了Yogou组“缓坡带”勘探潜力大的判断,为后续下组合勘探奠定了基础.
  • 摘要:Bongor盆地基底由早寒武世及更古老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等组成,遭受风化淋滤和剥蚀而发育厚度不等的基岩储层.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淋滤带和缝洞发育带是有利储层.风化淋滤带储层非均质性强,以破碎粒间孔和微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缝洞发育带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表明,潜山储层厚度受裂陷早期潜山顶与邻近水体古潜水面的高差控制,高差越大,基岩储层厚度越大;基岩储层的品质与风化时间的长短有关,晚埋型潜山基岩储层品质普遍好于早埋型潜山.此外,基岩储层的品质与基岩的矿物成分密切相关,长英质矿物抗风化能力明显强于铁镁质矿物.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 摘要:中非Muglad盆地发育多期生长断层,断裂体系复杂,应用断层古滑距、滑动速率法研究生长断层活动,定量表征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三幕裂陷期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性及分段生长性.结果表明,控凹断层为多期、多段式生长连锁模式,控构造带断层为初期生长连锁,后期简单生长,控圈闭断层表现为相互作用生长模式.断层在不同裂陷期的差异活动,造成油气平面、纵向上的差异聚集,早白垩世断层活动控制洼槽分布与烃源岩范围,晚白垩世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成藏,古近纪活动造成油气的重新调整,形成次生油藏.晚白垩世活动强而古近纪活动弱的凯康槽东部地区为白垩系油气富集区,西部及凯康槽地区晚白垩世及古近纪断层均有活动,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实钻资料表明,油气优势聚集层位与晚白垩世断层活动与古近纪断层活动强度比值有关,应加强白垩系古构造及古近系次生油藏研究与勘探.
  • 摘要: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白垩系Napo组UT层海绿石砂岩属于中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储层类型,颗粒组分以海绿石与石英为特征,主要孔隙类型是剩余粒间孔,孔隙结构具有双峰特征.海绿石砂岩储层Ⅱ级石英次生加大,长石溶蚀及含铁碳酸盐类胶结物发育,均指示它是中成岩阶段A期的产物.元素地球化学和岩相特征指示,研究层段海绿石经历了潮汐流作用和/或风暴流的搬运改造,属于层内准原地型,代表陆表沉积海环境.广泛分布的Ⅱ1型钙质泥岩是缓翼斜坡带的有效烃源岩,大面积发育的海绿石砂岩与之毗邻而构成优越的源储组合,此类油藏表现为近源性、成藏晚期性等特点,规模发育的海绿石砂岩储层得以成藏的主要运聚机制是体积流和扩散流.海绿石砂岩含油新层系为安第斯项目成熟探区的增储稳产做出了贡献,同时对指导奥连特盆地其他油区同类油藏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摘要: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高含水油田为例,提出了三角洲、辫状河和曲流河砂体的构型模式、水驱规律和剩余油分布模式,明确了砂体构型特征对水驱规律与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复杂,为侧向与垂向泥岩隔层和泥质夹层发育的“镶嵌式”构型模式,注入水推进一方面受到砂体间的隔层和低渗透层遮挡,同时在砂体内部受泥质夹层的影响,注入水主要沿水流优势通道波及,水驱波及范围小,中强水淹层厚度比例仅占32.6%,具砂体间遮挡层和砂体内泥质夹层的“复合遮挡控油模式”;辫状河砂体为近水平落淤层分布的“泛连通体”构型模式,水驱波及较均匀,边、底水推进快,中强水淹层厚度比例高达81.7%,具近水平落淤层的“垂向遮挡控油模式”;曲流河砂体构型特征为废弃河道和点坝内侧积层的“半连通体”构型模式,注入水主要沿点坝砂体中下部波及,造成底部优先水淹,中强水淹层厚度比例占51.8%,具废弃河道和侧积层的“侧向遮挡控油模式”.不同类型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挖潜措施.
  • 摘要:水驱特征曲线是水驱油田开发评价和采收率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图版法是采收率预测最直接的方法,然而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生产数据无法按照图版中某一条曲线展开的情况.为了提高水驱图版的精度及适用性,基于渗流力学及物质守恒原理,运用数理方程求解方法,得到考虑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实际生产数据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并得到相应的含水上升率公式;利用回归拟合方法,将油田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得到参数作为参考值,以拟合数据线为基准线,绘制相应的水驱图版,并提出水驱开发分段效果评价的方法.应用表明,新建立的水驱图版曲线与实际数据吻合度高,能较好地描述含水率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预测油田水驱采收率精度高,对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及指标预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摘要:油砂储层诸多地质参数中,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油藏储层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储层非均质性的规模性反映了渗透率各向异性研究的层次性,等效渗流的渗透率粗化计算方法和泥质夹层影响渗透率各向异性的统计模型是联系不同级次储层非均质性的渗透率各向异性评价的两个方法.通过对影响油砂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因素分析,运用渗透率各向异性评价方法进行单井评价计算,建立储层垂向渗透率三维地质模型,表征了泥质夹层影响下低垂直渗透带的空间展布.
  • 摘要:根据实验注水井组的动态数据,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存在高渗透带与隔夹层,而之前的储层表征没有很好地识别隔夹层与高渗透带及其分布规律.本文综合岩心、测井与MDT资料,充分应用PLT和PBU等动态数据识别了单井隔夹层;开展岩石分类研究改善了单井渗透率解释;为了表征井间的非均质性,优选了SMI反演方法,提高了反演的垂向分辨率与平面连续性.分析了工区高渗透带与隔夹层的分布特征,预测了可能影响规模注水的高渗透带与隔夹层的分布范围,并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层序地层等角度深入分析了Mishrif隔夹层与高渗透带的控制因素.
  • 摘要:伊拉克Ahdeb油田Khasib组油藏的开发现状迫切需要明确稠油的分布特征,以降低钻井风险.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稠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稠油含量指数计算方法,并在三维空间刻画出稠油的分布特征.从分析稠油和轻质油基本性质的差别入手,通过理论模型分析阐述了稠油层和轻质油层在电阻率、中子孔隙度、密度以及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上的差异.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冲洗带残余油饱和度结合中子孔隙度与密度曲线的分离幅度,定量计算了稠油含量指数,并将其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中,直观地展示了稠油在各小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平井轨迹穿过稠油含量指数高于0.2的区域低产,或无法投产,生产特征与稠油分布特征完全吻合,充分证明了稠油分布特征刻画的可靠性.
  • 摘要:针对乍得某油田开发和集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提出了采用焚烧处理工艺以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并对各种焚烧技术进行比较,最终采用回转窑设备.对比研究欧盟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焚烧烟气排放限值,分析烟气处理技术,最终采用中国国家标准.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焚烧和烟气处理的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设计参数.本工程采取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将石油泥渣与少量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进行有效的焚烧处理,使之无害化、减量化,将石油泥渣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烟气处理系统中对各类污染物均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尤其控制焚烧中产生的酸性气体和二噁英等污染物,烟尘排放指标达到中国标准GB 18484--2001的要求。
  • 摘要:本文结合某海上气田开发项目,介绍导管架扶正方法和理论,说明不同扶正方法的适用范围,重点以该项目70m主桩导管架为例,研究扶正的计算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扶正方法和计算分析过程.
  • 摘要:传统电泵工况宏观控制图主要以排量效率和井底流压的关系考量电泵的工况,但是在计算井底流压与排量效率的关系式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参数,导致应用不方便.改进的宏观控制图版以排量合理度和泵吸入口压力的关系为分析对象,既能表征油层的供液能力,又能直观反映电潜泵的实际工作状况,使得电泵工况评价更加准确和方便快捷.根据工况评价结果,结合节点分析方法对各类电泵井提出工艺优化措施建议,反馈给艾哈代布(Ahdeb)油田现场,确保电泵稳定高效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检泵周期也由初期的149d延长至507d.
  • 摘要:含油污泥作为一种重度污染物,伴生于石油开采、运输、储存和炼制的全过程.本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开展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的相关研究,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含油污泥的含油/水率是其处理方法选择和处理流程设计所依赖的重要参数,而传统实验室含油/水率分析方法具有耗时长、可重复性差、需添加化学试剂等问题,且无法实现在油泥处理过程中动态监测其含水/油率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在线核磁共振技术和偏最小回归算法的含油污泥含油/水率检测方法,实现了含油污泥的无损、高效、准确检测,同时使含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含油/水率动态变化的检测成为可能,为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处理剂用量的确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 摘要:随着全球陆上常规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陆上油气已不能满足未来世界对油气资源的需求,而浅海油气的探明和开发程度也已很高,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将逐渐转向深海.深海油气开发工程具有技术复杂、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区域市场钻井与海工设施供需平衡关系,开展墨西哥湾深海海域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开发模式优选及海工关键技术优化,开展钻完井成本及承包商市场分析,综合上述基础研究对墨西哥湾深海海域油气田开发成本(即开发投资CAPEX、操作费用OPEX)开展分析和预测,探索成本指标与油价之间的相关性.
  • 摘要:莫桑比克某超深水气田,采取水下生产系统+FLNG的开发模式,水下生产系统包括生产管汇、海底管道和立管.对气田生产周期内水下生产系统的各种工况进行了流动保障模拟分析,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保障气田的正常生产.
  • 摘要:吐哈油田气举技术自2001年开始在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油田应用,经过16年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了气举采油方案编制、气举单井优化设计、气举系统优化、气举故障诊断、气举工具设计与制造、气举工具试验及检测、气举生产管理技术、气举生产系统设备维护等一整套完整气举技术;配套了钢丝投捞作业、邻井气举、酸压快速返排等气举工艺技术,研发了23/8in、27/8in和31/2in三种规格的承高压、耐腐蚀气举工具,满足不同尺寸生产管柱的技术需求.同时试验了喷射气举采油技术.针对让那若尔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工艺需求,吐哈气举中心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保证了油田开发稳产需求.
  • 摘要:针对页岩气试采前期产量不确定、产量较小、个别偏远井场周边暂无依托管网的情况,页岩气井场试采初期井口来气一般采用就地燃烧的方式,该处理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结合井场实际情况,海外某页岩气新区块井场试采初期采用“井口—移动式CNG装置—CNG拖车—下游用户”的生产模式对低产井场天然气进行外输.与其他生产模式相比,CNG生产模式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建立CNG运输半径数学模型,分析了页岩气CNG运输半径及运输规模的经济性,为页岩气运营者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参考.
  • 摘要:自2014年7月至今,油价断崖式下跌并持续低位超过2年时间,油价处于新一轮波动周期谷底,预计恢复期仍需3~4年时间.目前,尽管OPEC仍未出台限产保价措施,但各成员国财政承受能力已接近极限,出现阶段性减产;美国致密油生产的平衡成本油价尽管已显著下降,但仍未能阻止美国原油产量减少的趋势.供给侧的OPEC国家、非OPEC国家和石油公司的成本底线已被击穿.需求侧,2016年世界原油消费量仍维持低速增长,美国温和增长,中国增长甚至超过预期,欧洲持续减少,印度等国家成为新的增长点.2016年底,全球原油供需关系重回供需紧平衡状态.尽管强势美元阻碍作用仍在,但2016年油价总体呈复苏趋势,预计2020年左右恢复合理价位区间.
  • 摘要:在油气资源评价研究中,忽略参与油气资源评价的地质变量间的相关性会使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产生偏差.本文针对一个含有三套生油层系的地质凹陷,提出了应用Copula方法为地质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建模,并计算每套层系石油资源量的关键实现技术,该技术可以推广到全凹陷石油资源量的计算以及其他油气资源评价的计算中.根据实际地层数据,对所提出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地质变量间的相关性将导致石油资源量的预测偏差,变量间存在的相关系数越大,石油资源量的预测与考虑相关性的预测偏差越大.
  • 摘要:自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油气合作至今已有20余年,伴随着海外油气合作的日渐深入,对资源国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意义也愈发凸显.在海外油气合作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已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基于自身认识形成多点开花的理论体系,然而,缺乏合适的量化方法仍是风险评估的一大瓶颈.本文着重介绍海外油气合作环境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以伊朗为实例进一步阐释方法的应用,并对风险评估未来发展加以展望.
  • 摘要:国际油价的低位波动,给国际石油公司的获利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海外LNG项目体现出投资大、投资高峰集中、经济效益较差等特点.在全球及中国LNG市场供需逐渐失衡的趋势下,需要制定有进有退、有取有舍的海外LNG业务策略,优化现有LNG资产,并尽快推动策略的落实,确保LNG业务在合理收益和投资可控下的健康发展.LNG项目存在前期投资巨大、项目周期长以及投资回收晚等特点,因此传统的经济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全球及区域LNG的市场,应用金字塔分析方法分析A项目存在的问题,运用波士顿矩阵明确A项目在中国石油海外项目中的定位,引入多情景分析研究方法提出具体的经营策略.
  • 摘要:低油价周期下,剥离非核心油气资产是石油公司应对资产估值缩水、资产负债率高企和自由现金流短缺等问题的典型做法.本文从分析国际石油公司和独立石油公司最近一轮资产剥离情况入手,比较分析中外石油公司的不同操作模式及特点,总结市场出现的新方向、新方式,旨在为国内石油公司在低油价下,结合国家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背景,通过借鉴和参考国外石油公司的经验和做法,更好地探索低效资产退出策略,更有效地实施资产优化组合,更加灵活地运用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模式以促进国内石油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摘要:自2014年油价下行以来,国际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削减投资、控减成本、减员增效以应对低油价挑战.本文运用经济学价值决定理论,用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国石油长期发展战略出发,提出利用低油价油气资产评估价值较低的特点,优化股权结构、理顺税收架构、调整经营策略,抓住油价下降带来的资产配置红利,以顺利度过低油价阶段,并为油价攀升提高盈利积蓄力量.
  • 摘要:正确的经济评价策略对于提高海外油气项目决策科学性、降低海外油气项目投资风险、促进海外油气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低油价下,海外油气项目经济评价的环境、目标及作用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采用正确的经济评价策略成为经济评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国际石油公司视角入手,借鉴低油价下国际石油公司的投资策略,总结当前海外油气项目经济评价特点,指出不同阶段及不同决策目标下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而提出当前海外油气项目经济评价应采用的具体策略,为推动中国海外油气业务实现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业务遍布全球,为国家奉献着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但同时,生活环境的枯燥乏味,也为长期驻扎在海外的石油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伊拉克哈法亚营地规划设计为例,从海外营地的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对海外营地新的设计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石油确立了建设综合性能源公司的发展定位,积极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20余年的海外油气业务快速发展使中国石油基本完成了全球上游业务规模发展的战略布局,其中科技集成创新与现场实践助推了海外油气业务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熟勘探和开发等特色技术11项,包括以前陆盆地斜坡带勘探技术为代表的油气田勘探技术3项,以大型碳酸盐岩油藏整体优化开发部署及注水开发技术为代表的油气田开发技术5项,以海外油气田开发潜力评价及多目标投资优化和决策支持技术为代表的经济评价技术3项.这一系列技术应用于厄瓜多尔、滨里海、阿姆河、东西伯利亚、塔吉克斯坦、委内瑞拉、伊拉克等区域的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发现了中亚地区北特鲁瓦2.4×108t级大油田和阿姆河盆地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保障新区块新建原油年产能6100×104t,实现高含水老油田的控水稳油和自然递减率降低等;同时全球油气资源技术评价结果为高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这一系列技术有形化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能规避和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并有效推动海外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乃至国家制定海外油气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 摘要:在系统分析2011年以来全球油气勘探发现形势及中国石油海外勘探面临挑战基础上,围绕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统一部署,海外勘探加强低油价下效益勘探策略与部署优化、成熟探区精细勘探、风险勘探领域梳理与目标评价以及全球大盆地超前选区选带研究,建立了效益勘探、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指标体系,提出差异化部署策略;深化裂谷盆地成熟探区油气地质评价,滚动增储成效显著;聚焦海外重点探区,风险勘探领域储备与区带评价取得重要进展;持续深化全球重点盆地超前选区研究,优选有利合作区块,为2016年海外勘探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摘要:海外油田开发受到资源国政策、合同模式和安保形势等方面限制,早期采取“有油快流,延迟注水,快速回收投资,规避投资风险”的开发模式,导致目前海外主力油田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迈入递减和低效的开发阶段,但这些油田仍是海外利润贡献主体,急需由粗放开发向精细开发转变,以实现海外油气开发业务可持续发展.在国内二次开发“三重”技术路线基础上,提出以深化油藏认识、转变开发模式、优化工艺技术、强化经济评价为指导的海外二次开发“四化”技术路线,按照突出基础性、实用性研究的总体思路,创新开发中后期高含水砂岩老油田二次开发理论与技术.以单砂体构型模式研究为基础,揭示水驱规律与剩余油分布特征,优化井位部署、注采井网及开发方式,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实现油田自然递减率降低和新钻井产量达到周围老井2倍以上,其中哈萨克斯坦MMG项目2016年新钻井产量与2015年相比提高18%,年产油达到629×104t,创24年以来的最高规模.该技术取得系列有形化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覆盖海外油田原油剩余可采储量17.2×108t,老油田稳油控水潜力巨大,预计2020年海外砂岩油田原油作业产量将达到1×108t以上.
  • 摘要:中国石油海外钻采工程经过若干年发展,基本满足了海外项目各种油气藏勘探开发要求,并形成了系列的特色关键技术.海外工程技术支持也利用了“1+14+n”的体系布局,对海外工程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钻采工程面临的形势和形成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海外项目钻采工程技术首先要完善配套现有的钻采工艺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研发低成本、高效益、易操作和适合不同合同模式的高新钻采工艺技术。最终以油藏经营为主体,以技术发展创新为基础,以技术集成化应用为手段,以多学科协同为特点,形成具有海外特色的钻采工程科技发展总体格局。以委内瑞拉HN4区块为代表的超浅层重油油藏,地层疏松,胶结性差,高孔隙度、高渗透率。急需开展长水平段丛式三维水平井钻完井的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技术以及优选举升工艺,增加下泵深度,提高举升效率,延长免修期技术研究等。集成创新煤层气开采技术与特稠油SAGD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优化煤层气改造、优选排水举升、增加SAGD井热利用率、降低操作成本工艺研究与应用,同时加快页岩气、敛密油钻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自2014年7月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以来,海外油气合作环境日益严峻.在2016年投资减少、生产和利润指标要求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全面开展海外油气业务经营策略研究,对海外油气效益、可持续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资产结构优化、油价与合作风险趋势研判、效益经营关键评价方法研究、勘探开发部署优化、新项目评价、SEC储量评估等重大经营策略问题开展了系统、全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海外效益经营的决策制定和勘探开发部署调整的技术评价基础.
  • 摘要:阿姆河右岸项目是中国石油在海外最大的常规天然气项目,位于阿姆河盆地东北部,目的层是盐下侏罗系碳酸盐岩.通过地质—地震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新认识:(1)西部隐伏古隆起上发育叠合台内滩,连片分布、垂向叠置,具有基底古构造背景的大型圈闭是台内滩气田勘探的有利目标;(2)中部斜坡沉积坡折带缓坡礁滩体成带分布,高能礁滩在埋藏溶蚀或裂缝改造作用下形成优质孔洞、缝洞型储层,查尔朱断裂带边缘是高产礁滩气藏发育区;(3)东部逆冲构造带缓坡礁滩、逆冲断块与TSR场所叠合形成缝洞型储层,山区盐膏岩埋深800m以上封盖条件较好.地质新认识推动了风险勘探的突破,相继发现了阿盖雷、霍贾古尔卢克、加登等大中型气田,夯实了130×108m3/a产能的资源基础.
  • 摘要:为研究海外重点探区勘探潜力及油气资源经济可动用性,提出了基于经济极限储量约束的分层系区带潜力评价方法.通过纵向分层、平面分带,划分勘探区带/领域,针对不同勘探阶段成藏体系的地质模型和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分别采用发现过程法、圈闭加合法、主观概率法和类比法开展资源评价,并分析地质风险;基于EMV法和桶油利润法求取区带经济极限储量,明确资源经济可动用性,建立不同区带/领域的资源序列;采用地质风险—可转换性—经济可采资源三因素图版开展区带/领域分类,提出差异化勘探部署建议.研究表明,海外探区71个区带/领域勘探潜力较大,风险后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63.3×108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33×1012m3,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隆起区和碎屑岩复杂断块,石油和天然气经济可采资源量分别为73.3×108t和412.6×109m3.海外71个区带/领域可划分为4类,Ⅰ类区带17个,建议加大勘探投入,提交优质储量;控制11个Ⅱ类区带和30个Ⅲ类区带勘探投资,适度甩开钻探,力求保地;加大13个Ⅳ类区带研究力度,完成最低义务工作量.区带评价方法和部署建议为海外勘探资产优化和制订年度勘探部署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