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三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论坛
第三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论坛

第三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论坛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8-06-26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漪澜堂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展示工作,公园已启动实施“北海漪澜堂景区保护与展示项目”,目前正与有关部门和学术机构联手开展漪澜堂保护与展示专项规划编制、专题研究、考古勘测、修缮方案等工作,争取到2020年,充分还原漪澜堂古建筑群的历史原貌。届时,一个集中国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之精华的乾隆时期的漪澜堂景区将俏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 摘要:在400多年前的明朝,从西方来了一位老外,在北京生活十年后病逝京城,万历皇帝亲批赐葬京城.这个老外就是意大利传教士、神父、学者利玛窦(玛修里奇).利玛窦被安葬的墓地过去叫"滕公栅栏墓地",也叫"洋人墓地".1956年此地方做了北京市委党校校址(车公庄大街6号院).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尊重科学、尊重历史,于1984年将这块墓地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现存碑石63通,著名的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邓玉函、郎世宁、艾启蒙、戴进贤、杜德美、利类思、安文思、傅作霖等人皆长眠于此.利玛窦在北京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这是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这里是民间交往的地方,这里是一处历史平台,这里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地方。车公庄大街6号院,也因利玛窦墓地而闻名天下。这三十余年,是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也是中西方文化再次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相关的文物不仅要保护、爱护,更应该让文物为实现中国梦服务,发挥文物的作用。
  • 摘要:保护与利用是文物工作永恒的主题.今天来探讨文物保护与利用问题,一定要站到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一定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物事业的新需求,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纵观各地文保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内容和形式,大部分都是和文物的合理利用相关的。比如搞当地文物资源调查以及文物价值的研究,举办相关的讲座和培训等。所以说,文保社会组织既是文物合理利用的受益者,也是文物合理利用的参与者。在当前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搞好文物合理利用的形势下,文保社会组织能够做的很多,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
  • 摘要:很荣幸参加"第三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今天,更多是简要介绍文物工作和社会参与的有关情况,以期共享信息和交流参考.社会动员是党的优良传统.一部中共党史、一部新中国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动员史.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对于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当放在新时代背景下、站在更高层次上来认识和把握.坚持政府主导和优化社会参与相结合。
  • 摘要:政府管到要把文物活起来,甚至管到文创,管到很多细节的问题。政府管得越多,大致可以说明这方面做得不好。如果做得好,政府就不会管。以“活化”来说,今天看到很多“活化”,是在“互联网+”的时代里突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活化”。博物馆缺少特色,是最为严重活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千馆一面”。近年来博物馆界状况、文博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在这样的问题当中,把实际上应该多元的博物馆发展变成了单一化的取向。文化自觉不是靠政府提倡的。文创、包括其他博物馆的诸多业务,需要博物馆的文化自觉。
  • 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富矿,但是普通读者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这是考古报告,考古报告不要说对于社会大众,即使对于做文献史学的人来说,都像天书一样,这样的材料怎么样利用?源流运动讲考镜源流、以故为新。现在做了线上的平台,有一物、观展、创艺术、有约等栏目。一物是一件器物的解析,希望通过料、工、形、纹、用等几个方面阐述。这几年文博圈知识结构、人才队伍和内在驱动力都不够。所以今天论坛主题特别好,活化利用,创新驱动,一定要争取社会力量更广泛的参与。
  • 摘要:古建筑,都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它们分布广、个性鲜明、类型丰富,被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家乘",从而受到世人的瞩目.它们又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和各个民族的"DNA博物馆",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怎么保护古村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如果真的想保护好古村落、保护好古建筑,一定要遵守“六个合一”。乡村精神当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先让农民有兴趣才可能去保护。做文物保护不要在文物圈谈这个事,文物圈之外谈文物保护才有价值。文物圈都是近亲,讲什么都知道,文物圈之外才是真正文物保护工作。
  • 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对于逐渐远逝的农耕文明而言,则更具弥足珍贵的价值.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只剩约200万个.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和认定,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多渠道筹措保护发展资金,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协同保护发展机制."截至2016年,我国共公布了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153个传统村落入选,列入名录只是工作的开始,实现科学的保护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持久不懈的共同努力.此外,还有更多未列入名录的古村落也需要保护、需要帮助,古村之友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需而生.
  • 摘要:工业遗产可能是未来文化遗产领域能够在活化利用领域进行一些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的一类新型文化遗产.文研院团队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也是希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互动、不断交融、不断更新,从而更加全面地对工业遗产这类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适应性利用。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是一个与当代社会不断融合的过程,笔者在下文会介绍研院团队进行的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互动的实践案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社会力量参与情况。
  • 摘要:丰富多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尤其是各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进程中创造积累起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及时认真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已作过比较全面深刻的论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也作了简明扼要的阐释.由于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开展还未取得成熟的、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动员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与政府职能部门一道,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深化认识,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方案.本文主要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入手,论述民间文保组织参与保护活化的意义及作用.
  • 摘要:古籍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生存的基石和前进的阶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古籍也是重要的文物,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已有明确表述;从2012年到2016年实施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将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列入了普查范围.讨论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主题时,古籍保护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协会成立以来,秉持宗旨,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助力古籍保护工作中有所实践,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认识和体会.
  •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概念,一般主要指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但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因此,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根本在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保护好民族发展传承的血脉,保护好精神家园。文化遗产就在人们身边,它和我们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人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从来就不单单是政府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证明:社会力量动员越充分,文化守望者就越多,也就越能提升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水平。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摘要:河南省禹州市扒村于2016年人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我作为禹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大河网文化遗产版块版主,尝试着用诗歌文化节的形式,在千年古村落连续举办了两届内容丰富、意趣盎然的中国禹州扒村文化艺术节.目的在于提升国家级传统村落的软实力,宣传推介"瓷上水墨扒村瓷"的艺术特色,以"文化复兴下扒村瓷的崛起"为主题,适时抓住当前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良好时机,振兴民族文化,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整个艺术节活动安排丰富多样,在村文化广场举行了扒村艺术节开幕式,连唱两天大戏,举行戏曲下乡活动,同时,市文联书法家协会浅井分会、禹州市摄影家协会、禹州市美术家协会、禹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创作基地落户扒村.在瓷上水墨有限公司举行扒村瓷艺术研讨会,在文化活动广场举行以"诗意生活—瓷上水墨"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暨"大河奔流—瓷上水墨扒村瓷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通过诗歌形式歌咏传统村落的古典与美好,描述扒村瓷的艺术特色及文化魅力,助推国家级传统村落及扒村瓷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扒村,认识扒村瓷.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分别对应的是文物保护的三个维度空间."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对应的是可移动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体现的是不可移动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则是历史文化与传承.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围绕文物保护为中心,都有对文物深深的情感,更有对文物本身具有历史情怀以及对文物从骨子里发出的热爱和敬畏.因此,从事文保组织工作要树立以非功利的心态走近它,以平等人性去尊重它,以科学精神去认知它、参与它,这是一个文保组织所应有的文保理念.
  • 摘要:2018年以来,随着山西省政府关于"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全面部署,山西长城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始布局.这是山西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性举措,直接关系着山西未来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如何创建出更符合长远发展的山西长城文旅项目,本文从"用户体验要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思考.
  • 摘要:李光裕堂的复原工作关键是复原设计落地,要把纸上的设计落实到原址上的建筑,这对于高校专业教师来说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作为高校教师,身处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时代洪流之中,面对古村落重点保护文物日渐凋零,必须要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必须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服务地方的大学精神,持续推动地方文物的保护事业;必须为社会文化遗产的修缮、复原大声疾呼,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关注与支持,在政府与地方之间发挥好社会良知与历史责任的桥梁作用。
  • 摘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重要在于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体现。形象地看,鼓浪屿文化遗产将是“社区生活馆”加“社区博物馆”的综合展现,遗产建筑活化利用的基本理念则是,满足社区生活需要、展示历史社区文化和适度服务旅游发展。另外,对“活化利用”的理解,通常是改变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做新的利用,但对文化遗产社区而言,活化利用也包括恢复原有使用功能,特别是从不好的使用状态恢复为良好的使用状态,而这也是遗产保护真实性的有力体现。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整个岛屿,而其中的核心要素则是包括53个以历史建筑为主体约70栋的建筑群,作为遗产地的文化遗存和见证。
  • 摘要: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主导的无界系列活动包括无界论坛、无界对话、无界行走、无界沙龙、无界讲堂、无界摄影、无界工作坊、无界读书会等,这些活动集中了一批热爱文化遗产、关心文化传承的有识之士,也集中体现了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对于自身工作的定位:立足两头,即开头(规划之前,做好研究和宣传工作)和结尾(实施之后,做好记录与推广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是持久战,不仅仅需要情怀,更需要技术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水平,给社会更多的正能量,这是初心和今后的目标.
  • 摘要:襄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西汉初年筑城,有2200多年的筑城史,屡毁屡修,目前襄阳城墙是明清遗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襄阳与南京、西安、荆州等8个城市共同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进入了国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以下简称拾穗者),始终致力于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2015年方莉在《襄阳晚报》开办专栏《古城旧影》,刊载文章6篇4万多字.2017年襄阳市科技局批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语境中的襄阳古城历史与保护研究》课题立项,是社会组织第一次正式获得的学术课题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李秀桦与项目成员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并赴南京、荆州等地考察城墙,此项目现已结题.
  • 摘要: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丰厚的历史遗产为现今探索古典园林精髓,发扬中华传统美学,传承中华国粹,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梁思成先生在对敦煌壁画做研究时,认为壁画所载"虽远逊于实物遗例,却有时胜于史传记载".同样,中国传统绘画与古典园林也一直以"以画入园,因景成画"相伴而生,都是建立在传统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基础上的山水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互相融合,相得益彰,因而在风景园林遗产中更具有代表性和不可替代性.实现中国工笔画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专业实力过硬、具有工匠精神、充满活力的工笔画人才队伍,这也是推进中国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事业的必由之路。
  • 摘要:在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则第十一条指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之所以强调文物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是因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文物常识、保护理念需要宣传教育.面向文博圈外的一般公众,通过非技术保护层面的软性宣传,潜移默化培养全社会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氛围,使得非文物界公众知道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更要了解保护的文物背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辈的记忆.传承记忆,才能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文物部门要联合专业的媒介组织,使文物保护宣传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其次,从文物保护宣传的渠道来说,要重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形态。同时,选择合适的宣传报道角度,内容上要注意采用民生化视角。大众传媒建构的社会现实,即便是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进行再现,其对于受众认知的社会价值观念倾向上仍会产生暗示。通过多类型、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表达的文物保护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会逐渐为受众所认知并接受,文物保护意识最终会化为受众的实际行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