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
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

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2-12-04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湖南省科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总流域面积25.72平方公里.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首先必须治理和保护好洞庭湖.因此,在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时,应提请国家出台《洞庭湖治理与保护条例》,推进洞庭湖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制定《洞庭湖治理与保护条例》是一项非常专业、严谨的工作,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首先确定洞庭湖水资源治理和保护的新目标,做好庭湖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完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举措,构建洞庭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和抗洪减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健全洞庭湖区血防工作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建立洞庭湖治理与保护领导协调新体制。
  • 摘要:长江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至2008年较好地实现了初期运行效益.2009年9月15日起动175m试验性蓄水,已全面承担综合利用任务.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涉及面广,其调度运用引起各方面的矛盾逐渐凸现.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三峡水厍运行对洞庭湖区资源环境的影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十多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就三峡水库运行前后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许多研究,但均未从三峡水库运行三口入湖水沙增减与洞庭湖区水文系统变化的角度上,来探讨对湖区水文生态的影响.水文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保持着一种整体的和连续性的水力联系,水是湖泊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基,在水动力作用下,水文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消长。因此,三峡水库运行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从而引起洞庭湖区水文系统变化,水文系统变化又引起了生态系统的变化。由此认为基于这种水文生态关系,把水文系统和生态系统视为一个耦合整体即水文生态系统加以研究,要比单一的水文生态研究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水文系统变化诱发了洪涝、干旱灾害,生态环境功能退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水文生态系统安全问题。值得指出的是因三峡水库运行时间较短,对洞庭湖区造成的水文生态系统安全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有待今后做更深入的研究。造成洞庭湖区水文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的原因,除了与近几年该流域降水量和四水入湖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有关外,其主要是三峡水库运行所致,具体表现在三口枯水位降低,断流时间提早而延长,使洞庭湖区提早进入枯水期,进而诱发了水文生态系统安全问题。
  • 摘要:洞庭湖是我国内陆第二大淡水湖泊,是长江中游极为重要的调蓄洪水的场所,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均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左右岸、上下游相兼顾与近、远期相结合的治水基本方法,始终贯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规模洪水的防御是第一要务的水利工作方针.文章分析了洞庭湖区当前存在的主要洪水情势问题,指出大洪水大灾害的防洪形势仍然存在,防洪体系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内涝依然相当严重,同时水资源紧缺问题依然十分明显,水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等问题。
  • 摘要:建设国际性生态旅游区是环洞庭湖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提出的建议是应该致力营造生态旅游环境,精心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其中包括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和基础先行的原则。
  • 摘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华容作为为全国产粮大县、产棉大县、水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蔬菜基地县,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县,未来将着力做好活水、控污、保安、强基、富民五篇文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强力推进,要定位上要有国家战略、国际视野,建立高规格委员会,要进行统一的规划、专项的法规、政策的倾斜,开展以湖南省纺织基地县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推进工程,全国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程、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以及环保专项整治工程。
  • 摘要: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于人湖泥沙长期淤积、高洲围垦、并垸合流等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自清代末期以来,湖泊演变剧烈,湖盆抬高,现湖体已明显演变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首位相接的三部分.本文通过洞庭湖近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揭示洞庭湖水质污染特征,并对污染物来源进行估算,了解湖区水环境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现状和特点,对控制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该地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治理对策。
  • 摘要:本文深入了解了发展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环湖区域发展意识不强,自然生态环境不优,主导产业支撑不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乡统筹水平不高,针对目前提出的问题,笔者提出的对策是积极做好科学规划定位,综合治理生态,加快实施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加强领导推动等。
  • 摘要: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是目前与长江干流直接相通连、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本文重点就气候变化背景下洞庭湖区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气候变化事实及未来气候趋势和洞庭湖区气象灾害特征,目前洪涝干旱趋多趋强,冰冻和雷暴日数减少,但危害越来越严重,高温日数增加低温日数减少,大雾日数减少但霾日数显著增加,空气质量整体下降。针对防灾减灾体系的不足,提出完善洞庭湖区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利用能力,推进气象预警预报服务能力建设等对策。
  • 摘要:广义的洞庭湖区包括湖北和湖南所辖滨湖地区的43个县市区,狭义的洞庭湖区为我省常德、益阳、岳阳3市的环洞庭湖区,分为东洞庭湖(岳阳)、南洞庭湖(益阳)、西洞庭湖(常德).东洞庭湖是整个洞庭湖的本底湖,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占洞庭湖总水面的50.6%.然而针对目前对东洞庭湖湿地的保护上存在的思想意识、管理机制和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主张,在功能上要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型,管理上要从多头型向综合型转型,发展上要从大众型向品牌型转型,治理上要从水利工程型向湿地生态型转型,在湿地保护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全湖一盘棋,统筹考虑,优化布局,实现项目同报、平台同建,交通同网、生态同护、产业同兴、资源同享,还要下力气解决洞庭湖行政分割、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需要建立独立的、整合多职能的、统一的管理机构。从流域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另外必须依靠法律支撑,做好舆论宣传,多渠道寻求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 摘要: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随着洞庭湖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洞庭湖水遭到严重破坏,洞庭湖水质问题日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洞庭湖水质问题.目前,数学方法应用于环境领域的问题中,有多种方法可供采纳,如灰度评价法、模糊聚类法、基于熵的水质评价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有各自的适用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东洞庭湖地区及岳阳地区的水质综合评价,讨论以下2个问题:东洞庭湖水质现状与综合评价,东洞庭湖未来几年的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洞庭湖中游近两年来的水质基本稳定在一个并不高的水平上,在冬季水质会有所好转,岳阳城陵矶的水质总体上要好于岳阳楼。通过建立多元线形拟合方程,得到了2013年至2022年污水排出量和处理量。从每年所需处理污水水量上来看,洞庭湖治理工作量逐年加重,光靠治理污水是不可能把洞庭湖水质变好的,要从污染源和人们的环保观念入手。
  • 摘要:本文就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规划和建设发展,如何站在全国和全局发展的高度进行了总结.提出要树立"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视野,用创新的思维作规划,用创新促发展,要有"国家内河航远战睹,视野以长江为主通道,以洞庭湖、鄱阳湖等内河为网络,打造中部内河航远物流体系。把内河水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发展,应当树立"国家文化旅游战略,视野,科学编制好洞庭湖区文化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抓好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大力提高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应当充分认识其生态湿地优势,从国家生态湿地战略的高度出发,合理布局生态产业经济,培育多样化生物群,打造生态湿地品牌。
  • 摘要:水是城市的灵魂.岳阳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加强岳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对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维持河湖健康、打造宜居生态城市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主城区水系开发、利用和保护由于一直以来缺乏统一规划,水域水面不断被侵占,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是主城区水系治理的核心,主要包括:连通线路、取排水方案、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方案和调度方案等。芭蕉湖、南湖连通工程主要包括王家河清淤及护坡护岸,新开河道、隧洞、新建控制闸,高桥湖清淤及护岸等。城市水系治理将有利于防洪排涝,保障城市安全,同时也将发挥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 摘要:湖泊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湖泊的精神内核.洞庭湖作为镶嵌在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历史也是一部治水史,融入了历朝历代的治水实践和精神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洞庭湖水文化.本文试图从水文化的角度探讨洞庭湖治理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洞庭湖治理应进一步加强世界先进治水思想、治水技术、管水经验的研究,从中吸收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文化思想,提高洞庭湖水文化的品位,洞庭湖治理应从三个方面对洞庭湖水文化进行修复,实施水利工程措施恢复洞庭湖烟波浩森、横无际涯的自然风光,吸引更多的游客特别是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来颂咏,进一步繁荣洞庭湖水文化;强化防洪体系建设保护洞庭湖绚丽多彩、流传悠久的人文景观;改善生态体系重建洞庭湖人水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
  • 摘要: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洞庭湖区,对岳阳防汛抗旱影响最大的是长江与东洞庭湖,本文简要介绍了东洞庭湖区的防汛抗旱现状,分析了长江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防汛抗旱产生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成运行,尽管减轻了东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然而一些消极影响日益凸现,对此,必须加快研究对策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比如适当调整三峡工程调度方式,兴建城陵矶水利枢纽,兴建湖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
  • 摘要:岳阳市位居洞庭湖冲积平原,境内湖泊1650平方公里,占洞庭湖天然湖泊总面积的62.8%,富有"稀缺"的发展绿色经济的淡水、农产品、旅游等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一定要踏准世界经济发展节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打造洞庭湖绿色生态经济品牌,使岳阳经济融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新时代.文章主要就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比如着力打造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东洞庭湖绿色生态旅游会园,发展旅游关联产业,提供优质服务产品,发展生态农业,做大绿色产业链,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继续发展长江经济带,集聚集群式发展效益经济,加强水利建设,构建四级水利网络系统,加强环湖沿江防洪道路设施建设和码头桥梁水闸涵洞建设,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健全完善城乡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同时要注重湿地保护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大血吸虫病防治力度,还要加速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劳动力、土地、融资、物流市场,努力改善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等。
  • 摘要:当前湖南石油化工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当地后续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石油化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有机化工的直接原料包括氢气、一氧化碳、丙烯等,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脉络,当前我国基本有机化工业的发展也极大的带动了下游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聚醋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并综合分析了异戊二烯,1,3-丙二醇,环氧丙烷等一系列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出若考虑发展某个产品及产业链时,必须把握以市场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后再行决策。避免盲目投资,减少重复建设。做到既不回避市场竞争,同时尽量避免过度无序竞争,还建议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某些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的调研和论证。
  • 摘要: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安全堪忧,导致洞庭湖生态安全水平下降的原因较多,其中湖区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其重要原因.本文就从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开展洞庭湖区土地资源调控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刻,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区域生态安全下降的主要原因。湖区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洞庭湖生态安全主要对面源和生物多样性以及洪涝灾害等方面造成影响,文中还从近、中、远期三个层面介绍了洞庭湖区土地资源调控措施,综合起来主要包括,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和工业发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点在丘陵丘岗生态保育区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工程,严格控制城镇建设占用天然湿地,避免或减轻城镇化对湖滨带的影响,切实保障平原绿化等林业生态用地,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加强对重要湖泊湿地的保护,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综合整治。
  • 摘要:洞庭湖为湖南省第一大湖,位居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二.洞庭湖区是湖南省主要造纸、石化轻工及纺织工业基地,每天都有大量废水产生,本文在洞庭湖共设有14个监测断面,即4个人湖口断面、9个湖体断面和1个出湖口断面,监测项目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推荐的方法分析,TN,TP是影响洞庭湖水体营养化的主要营养指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浓度水平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洞庭湖全湖的氮、磷超标,总体呈上升趋势,成为洞庭湖水质恶化和水体营养化程度加剧的重要因子。洞庭湖水体中的TN和TP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农田径流和城镇生活污染。
  • 摘要: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腹地,日本血吸虫在此泛滥成灾,疫情居湖南省之首.蜣螂是以粪便或腐殖质为食的动物,它将野粪转入到地下,对土壤、种子二次的传播等作用,在湖洲草滩的生态系统平衡中应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本文设想蜣螂的食粪消化、把粪便埋人土壤中的行为,如果能够消化S卵、或使S卵失去活性、或使毛毛蚴无法感染在草滩上的钉螺,则有可能阻断S卵的孵化、感染钉螺的环节。本设想如果成立,将可改善湖洲草滩生态环境、免除钉螺被迫"代孕"、"以虫治虫"生物防治血吸虫病流行的新方法,弥补目前血防措施在野粪管理上的漏洞。本文进而对蜣螂的生物学特征,蜣螂对粪便的摄食选择,蜣螂食粪对血吸虫卵活性的影响,蜣螂贮粪、埋粪等行为对血吸虫卵的影响,蜣螂离粪活动的携带传播问题等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发现:在血吸虫疫区,蜣螂与野粪、钉螺在湖洲草滩的空间生态位上共存;蜣螂活动期与放牧期,螺、人、畜感染期在时间生态位上同期,显而易见,蜣螂摄食野粪对修复生态环境极为有利。本研究还新发现:蜣螂的摄食具有阻断血吸虫传播的作用。因此,建议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对蜣螂采取相应保护和扩大种群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灭螺灭蚴工作,忌用广谱、长效、强毒性药剂,不要顾此失彼破坏环境;禁止捕捉蜣螂、保护野生种群;人工养殖蜣螂,保证药用、食用、饲料的需求,有计划的放生,弥补野生种群的不足,平衡血吸虫疫区湖洲草滩的虫粪比,修复生态环境。
  • 摘要: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又名中华绒螯蟹,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绒鳌蟹属,国内许多水产养殖基地开始进行人工繁育河蟹蟹苗,但人工孵化蟹苗受到温度、盐度、pH、容氧、氨、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多种生态因子和饵料等因素的影响.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水体中氨、硫化物等主要因子对河蟹胚胎发育的影响的研究,摸清河蟹胚胎发育的适宜水体理化条件。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理论上丰富河蟹繁殖生态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直接指导工厂化河蟹人工育苗前期的生产实践工作。氨对发育不同时期的河蟹胚胎能存活的发育历期的影响不大。硫化物对河蟹胚胎发育中的囊胚,原肠、无节幼体、幼体期的发育历期影响也无明显差异。但发现河蟹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氨、硫化物毒性的敏感程度有差异。根据研究结果,笔者的观点认为,实验研究还可更深入细致,如亚硝酸盐对河蟹胚胎死亡和孵化影响的因子交互实验,如亚硝酸盐影响河蟹胚胎死亡和孵化的生理生化机制等,建议有关科研部门能对此项实验进行池塘实践研究,以便更好的指导和推广工厂化河蟹人工育苗生产。
  • 摘要:东洞庭湖生物的多样性、系统性、特异性在世界上稀有,独特的水域和湿地环境,水生资源、植被资源和鸟类资源,砂石资源、旅游资源等其他资源也极为丰富。本文结合岳阳县水域资源和渔业资源现状提出了发展生态渔业的对策,要长远规划,科学布局。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融相生,集中体现为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要综合治理,合理开发。要加大投入,有效保护,要改善条件,夯实基础。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水陆交通建设,完善公路网改善运输条件,结合鱼池改造升级,搞好湖区养殖区域道路到池、到塘、到户工程。还指出了岳阳县环湖渔业经济圈的建设重点,必须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水产优势产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加强渔政管理,做好洞庭湖鱼类增殖保护措施等。
  • 摘要:水利部将铁山水库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进入了国家级水资源保护的范围.铁山水库是岳阳人民的"大水缸",是农业旱涝保收的总阀门.因此,保护铁山水资源对保障岳阳人民的幸福生活,推动岳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铁山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方面面临着治污压力加大,供需矛盾突出,库区民生堪忧,管理体制不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的观点认为在铁山水资源保护上,只有把人水和谐贯穿始终,更加重视"大'与"水"这一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方能实现铁山水资源长治久安,对此必须注重综合治理,注重保障民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生态补偿基金,探索异地开发模式,注重管理创新,注重统筹发展,科学制定库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 摘要: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我国干旱面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总体上趋于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干旱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且降水量是我国干旱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洞庭湖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减缓干旱灾害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3个月时间尺度的SPI指数可用于分析季节干旱,因此,本文用SPI3来分析干旱的季节变化。本文采用正交分解函数(EOF)对春、夏、秋、冬四季SPI3进行分析,根据North提出的计算特征向量误差范围进行显著性检验,具有多时间尺度的SPI指数与水位显著相关,且SPI指数与鹿角水位相关性比城陵矶好,SPI3与水位相关性比SPI1好,洞庭湖区气象干旱频繁,且主要为轻微到中等干旱。在干旱减少的年际气候背景下仍可能出现极端干旱事件,极端干旱气候事件有增加的趋势,洞庭湖区春、夏、秋、冬四季干旱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洞庭湖区各季有3-4个主要空间异常气候分区。
  • 摘要:洞庭湖生态与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多元的,甚至现在尚难以预料的变化,也即在老问题背景上不断出现新制约因子,尽可能认识它,才利于生态系统与环境治理有的放矢,归纳起来有如下五大新老制约因子,包括宏观湖体萎缩、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洞庭湖区进一步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缺乏全湖最高权威、法规、统一性的约束机制等,因之,在谈保护与治理时应尽可能先突破这个局限,综合治理首先应涵盖面对上述五大制约因子,并提出了生态治理的几点建议,主要有采取非工程措施、尽快建立国家级《洞庭湖综合生态经济实验区》确保五方安全以及消除三峡工程可替代洞庭湖防洪工程的麻痹思想等。编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开发利用、保护、治理法规,建立省辖'铜庭湖管理委员会或行政区"等。
  • 摘要: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环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气候观测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环洞庭湖区气候变化同样呈现出气温明显上升的趋势,降水总量变化不大但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和雷暴日数显著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和旅游等都造成影响,针对目前的问题,笔者提出的环洞庭湖区适应气候变化对策是要坚持生态为本,打造洞庭湖绿色经济示范区,同时治水为重,强化防汛抗灾能力建设,要做到水陆并举,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开创洞庭湖区综合治理新思路。
  • 摘要:下荆江河段上起藕池口,下迄城陵矶,长175.5公里.该河段因河岸崩塌剧烈,导致河道蜿蜒曲折,河道平面摆动频繁,影响两岸堤防和城镇防洪安全.因此,对河岸崩塌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防护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天然河道在水流的作用下会产生纵向沿程冲刷和横向侵蚀,从而使河岸失去稳定.而河岸的稳定性是由河岸边界特性和水流特性决定的,河岸失稳则产生崩塌.下荆江水流复杂,河岸易冲,崩塌强度大。通过深入剖析了自然状态下河岸崩塌的机理发现自然状态下河岸崩塌的根本原因是河岸坡比陡于其土体稳定坡比时丧失稳定而引发崩岸。
  • 摘要:发展林业,保护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构建环洞庭湖生态格局、提高森林质量、建立发达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提出搞好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林业规划与建设,要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协调统一原则、保护利用原则和可持续原则不放松,其次切实做好国际湿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大举植树造林和资源培育,大力发展森林产业,整合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
  • 摘要: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下荆江南岸,是我国河网最多的湖泊地区,总面积约为52.8万hm2,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球性发展战略,洞庭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洞庭湖水资源必须从合理利用、开发水资源,有效配置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问题。笔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指出必须应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规范水行政许可管理,制定《洞庭湖水资源保护条例》,加强法制建设力度,完善水环境监督、评价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力度,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节水型经济要落实技术保障措施充分利用湿地的净化功能,结合增容和退田还湖,建设若干个小型湿地来调蓄和处理污染源,以减轻洞庭湖的防洪调蓄压力,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水的宣传和教育。
  • 摘要:湖泊的变迁主要受自然活动的影响.然而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变迁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在某些区域,人类活动已取代自然活动成为湖泊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洞庭湖区则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在本文中笔者以洞庭湖建国后的冲淤变化为主题略作探讨,人类活动影响表现为突变性、扩散性(或辐射性)和衍生性(或次生性),不利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湖区的三口河网区域河流断流时间明显延长,水资源供给日趋紧张,区域性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纵观洞庭湖建国后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冲淤变化过程,提出今后要开展人类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基础上,要认真做好前期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摘要:由于江湖水系复杂,特别是随着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江湖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为助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尽管洞庭湖治理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长江与洞庭湖之间江湖关系复杂,人水矛盾突出,洪涝灾害频繁,水问题仍是洞庭湖治理上最突出的问题,现在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因此洞庭湖综合治理注定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针对如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加快推进洞庭湖综合治理,确保岳阳的防洪安全、用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要努力加快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完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加强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突出农田水利管护体系建设。
  • 摘要:血吸虫病在洞庭湖区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前,有关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的文献报道很少,有也只针对局部地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血吸虫病大规模系统防治,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的信息和报道急剧增多.近年来有少量史学者对整个洞庭湖区评估血吸虫病疫情演变和报道防治技术指标,但涉及的数据源渠道相对狭窄,样本不足,疫情指标单一,作者利用洞庭湖区不同年代各类血吸虫病防治技术资料库,概括洞庭湖区血吸虫病近60年来主要血吸虫病防治模式变化,评估主要疫情指标演变趋势,洞庭湖区在过去60多年防治血吸虫病历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措施,多部门协作,因时因地制宜制订并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而疫情指标演变上主要分析了疫区范围及流行村类型的变化、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变化和血吸虫病人数估算等。
  • 摘要:以5A级景区为依托,加快建设洞庭湖旅游度假区是推动岳阳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机遇所在和职责所系,描绘洞庭湖旅游度假区的宏伟蓝图,要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龙头拉动,强力推进。目前重点抓好四项工作,首先要加强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建设一批高端度假型旅游大项目,在环洞庭湖区打造旅游聚集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以项目为依托,加快旅游基础建设和景点景区开发,深入挖掘岳阳历史文化内涵,引入现代休闲理念,形成旅游特色,对内加大整合力度,统筹运用全市营销资金、资源,整体推介洞庭湖度假区,对外大联合,加强岳阳与周边旅游城市合作。
  • 摘要:环洞庭湖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板块,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方面具有同源性.笔者就如何在最大范围内优化洞庭湖地区配置资源,加速融人"两带"(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带)、"两区"(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综合改革实验区),打造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平台进行研究,环洞庭湖规划设计应坚持的原则包括注重生态保护、注重遵循主体功能区划分、注重基础建设、注重发展旅游产业,注重以点带面,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化产业支撑,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同时要着力解决好战略定位、管理机制和产业布局等问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