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7-11-22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会议文集: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气象事业经过新中国五十多年的发展,综合实力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目前发展中的气象事业正努力做火宣传,全力提高行业知名度。有人说用广告的形式来提高气象局知名度,本文认为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气象科普,以科普展现气象科学魅力,以科普带动气象行业形象全面提升。社会需要气象科学,气象科学的发展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气象科普正是建设在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如今,火环境非常适合大力发展气象科普,既有社会的迫切需求,又有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保障,还有气象综合实力的强大支撑。但现今的气象科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气缘科普满足于功利性,气象科普满足于照本宣科,有些气象科技人员还瞧不起科普工作。凶此,大力发展气象科普必须充分认识自身不足,转变科普理念,减少具体知识的灌输,注重包含气象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态度的全面的气象科学文化传播:必须从自身特点出发,激发气象学会活力,制定鼓励措施、建立科普人员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气象科普主力军队伍,并制定气象科普的全方位计划;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制作气象科普精品,协同媒体将气象宣传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大力发展气象科普事业,还必须唤醒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心。长此以往,不但能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也必然能带动气象行业形象的全面提升。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当气象这个美好形象深入人心的时候,不论多远、不论多偏,人们都会寻着香味而来。
  • 摘要:地市级数据库是区域气象站监测体系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天气预报业务起了重要作用。以地市级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基于B/S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ASP语言,综合应用数据库检索、数据图表显示,实现区域气象站资料网页查询统计地图化和表格化、累计降水量温度的地图化实时显示,预报和决策服务人员以及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可随时查看雨量和温度信息,操作方便内容直观。并将其应用于Micaps,可在Micaps中查看雨量。
  • 摘要:利用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雷达站的VAD产品的风向、风速、VWP产品,以及通过EVAD技术计算绘制的散度、垂直速度分布廓线,对石家庄雷达站35km内,在2004—2005年出现的4次冰雹天气过程出现前后1小时左右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发生时,在3—6km的回波中层主要为偏西风、偏北风,随高度上升风速显著增加,在6—9km风速达到最大;在冰雹发生前VWP产品上高低层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风向随高度顺转;高空急流下传与冰雹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冰雹过程发生前后3—6km存在明显的由上升运动到下沉运动的转变。为准确监测、预报冰雹天气提供依据。
  • 摘要: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采用自动观测技术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雨情信息,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文中介绍了石家庄市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控制系统流程、有关质量控制技术及最终数据的可视化输出,以探讨自动站资料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多元化应用。本文提出均值检查,将时间一致性与内部一致性检查纳入空间一致性检查过程中,为人机交互检查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并将准确的自动雨量资料开发为可视化雨量信息产品,输出雨量等值线分布图及相关统计图形,有效提升了公众气象服务内涵。
  • 摘要:雷达的性能和故障率直接影响到雷达探测的业务能力和使用寿命,目前如何使用和维护好雷达是提高雷达业务质量和节约经费的主要环节,因此雷达的使用维护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新一代雷达业务运行后,从承德雷达站近年来运行维护的相关情况看,技术保障和维护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以故障率较高的雷达报天线座动态错误为个例,通过总结,分析提炼出这一较典型故障的维护技巧。结合笔者工作中经验,从业务实际出发,对近年承德雷达运行过程中较典型的两次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雷达报天线座动态错误,故障现象为RDASC程序直接退出,天线直接掉到底,后把天线推上去后,再报警,记录显示“Alarm336PEDsTALDYNAMICFAULT”天线座动态出错。本文参考了有关技术资料,分析了这类故障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对其他型号CINRAD雷达也有较好的借鉴,以期提高速调管使用技术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运行质量。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财产的密度随之提高,但由于城市防洪管理、规划设计存在缺欠,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和人为因索、自然因素使城市沥涝的可能性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增加。本文结合沧州城市建设实际,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说明了加强城市单雨量自动站规划建设,建立雨情、水情、灾情信息快速反应系统和应急机制,做为防御城市沥涝,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对策措施,以促进和完善城市的防洪体系建设的主要作用和现实患义。
  • 摘要:自动观测数据中经常包含着一些疑误记录,分析判断、正确处理自动站疑误记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保定自动站2005年11月28日出现的一段气温变化异常的记录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证实了该日17时06分-17时17分的分钟气温记录及日最高气温是错误的,并对记录进行了正确处理,还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对减少自动站错误记录的发生很有帮助。
  • 摘要:利用石家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9日发生在河北省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中尺度的切变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系统,冰雹天气出现在中尺度切变线附近。雷达回波表现为多单体右移雷暴系统,回波单体多次生消,新生、发展、成熟和减弱消亡的单体同时出现。强回波单体的反射率因子图上的指状回波、入流缺口、空间悬垂结构,速度因子图上气旋性的辐合,以及高的VIL密度的特征与冰雹的产生密切相关。
  • 摘要: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业务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市气象台,PCVSAT单收站一直在正常业务运行,偶尔也发生故障,直接影响到气象信息资料的获取和正常处理:在县气象局,由于卫星数据接收卡(PCVSAT320)或存在问题或有损坏:原有卫星数据接收卡的驱动程序与WindowsXP/2000操作系统不匹配等原因,限制了PCVSAT单收站的使用,大部分处于停用状态。因此,笔者在工作实际中,对PCVSAT单收站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究其原因可分为硬件、软件、网络连接、信息资料处理、资料接收五部分,现逐一叙述,并提供简单易懂,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法和使用技巧,供大家参考。
  • 摘要:河北省唐山市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作为国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批准的大气监测项目高空风廓线监测项目中布点的重要地区。本文由该市两位参加工作仅一年的同志利用河北省第一部风廓线雷达的资料在2007年7月31日凌晨本市一次降雨过程中短时预报中的应用,肯定了风廓线雷达对常规气象网站在监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时空分辨过粗的弥补作用,尝试了在利用雷达、云图对降水做出初步判断后,结合风廓线资料更进一步的确定降水出现的时间,以及及时做出准确的短时预报,最后坚定了为08年奥运会服务保障的信心。
  • 摘要:为更好的为石家庄农业结构调整和特包农业建设提供翔实准确的气象服务,近年来,我们逐步开展了特色农业的个性化气象服务。为实现农业气象产品制作、发布、服务一体化,我们以提供特色、专业业气象服务产品为目的开发了农业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并依托数据库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农业气象信息统一后台发布管理平台和市县两级农业信息服务网。利用农业信息网,实现了对石家庄市不同特色农业区域的针对性服务,为农民提供了以网络为媒介的专题农业气象产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特色气象服务。
  • 摘要:地基GPS遥测大气可降水量的精度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两个单站GPS资料反演的大气可降水显资料,通过利川GPS站附近探空站常规资料计算的大气可降水量进行相比较,并通过降水个例分析,发现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单站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PWV有效半径距离是一定限度的。
  • 摘要:对2007年7月3日和7月8日两次过程从天气系统、云图及雷达回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次过程都受西来短波槽及弱冷空气影响,只是0703过程低槽更偏北一些,产生强对流天气也偏北,0708过程云系开始发展的位置与高空小槽一致,比0703过程偏南,发展的强度也强于0703过程,形成了较强的中尺度对流云团MCC,较大降雨量集中的地区与MCC中心位置对应较好。0703过程是飑线前沿出现的阵风锋影响衡水北部产生了短时大风和扬沙,阵风锋只出现在近地而层,阵风锋移向与风暴系统传播方向基本一致,阵风锋出现提前预示了风暴的移向。飑线型回波开始为带状或线状回波,成熟阶段发展为飑线型弓形回波,弓形回波的顶点移速较快,后部有弱回波通道(V形缺口),衰减时期系统演变为逗点状回波,弓形回波也是地面出现大风的一种典型回波。
  • 摘要:本文针对2004年6月15~16日发生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附近的暴雨天气,通过对天气形势、自动站雨量,物理量场和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特征、速度图特征、风廓线图特征等多方面分析,识别出了1.5°仰角和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显示的平原地区的强回波是降水网波与零度层亮带的合成,是虚假强降水回波,而迎风坡的强回波则是真实的强降水回波,为今后准确地作出暴雨的短时临近预警提供参考。
  • 摘要:由于CINRAD/CD雷达资料数据的文件名格式与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过程个例资料整编文件名要求不符,如果仅仅依靠人工挑选进行个例资料整编,不仅文件多、信息量大,而且文件命名、校对和审核工作量大,特别是对基数据和产品数据文件重命名尤其如此。该系统软件实现了基数据、产品数据、雷达状态信息等文件的命名复制的整编计算,解决了大批量文件命名处理一次完成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个例资料整编计算机化。本文就设计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及其软件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其它类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个例资料整编系统软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摘要:简要介绍了CINRAD/CD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与功能,根据控制流程分析了遵义市CINRAD/CD伺服系统一次俯仰定位精度故障的榆查排除。初步提出了故障排除思路。
  • 摘要:自动气象站传感器每年检定一次,每次检定标校都产生人为异常值,自动气象站每小时又需上传实时数据文件,为了避免火真的资料上传,避免影响编发报,笔者归纳了自动气缘站标校产生异常值的处理方法及步骤,供台站参考。
  • 摘要:本文从如何高质最完成二级站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出发,认为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注意总结一些有利于工作并适合自身特点的经验,抓住云的观测、月报表的预审、年报表十五时段降水量挑选这三方面难点要点,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适应工作需求,才能做好测报工作。
  • 摘要:MCST资料显示,在轨运行期间MODIS-A(AQUAMODIS)热红外辐射动态范围最大值没有作过在轨调整,MODIS-T(TERRAMODIS)热红外辐射动态范围最大值作过两次在轨调整,第一次是对B31、B32通道动态辐射最大值进行调整,第二次则对大部分TEB通道进行了辐身动态范围测控调整。根据目前MODIS-T、MODIS-A的TEB饱和参数考察,一个显著改变是,与设计参数相比,两个探测器的TEB22通道饱和温度均超过330K,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夜间检测情况下仅仅使用22通道一个通道的数据即可完成火点检测。MODIS推荐火情监测算法使用3959nm和11030nm通道的亮温组合识别火点。通过对MODIS热红外波段饱和特性和信噪比的分析,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4微米通道的选择使用。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同时使用两个4微米通道:一个低增益、高饱和、高噪声的21通道和一个高增益、低饱和、低噪声通道.可以对MOD14监测模型的实现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火情检测程序使用白天夜产间两种模式操作。在白天情况,使用21、22两个通道合成数据,尽可能使用22通道高信噪比数据。在夜间情况,只加载22通道一个通道的辐射数据,22通道饱和可以直接判定为火点,单通道数据经过辐射温度转换后输入到MOD14模型中。
  • 摘要:对广州"2005.6.5"大暴雨过程中广州多普勒雷达的VWP产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出现前VWP产品“ND”区逐渐萎缩,高空风发生显著变化的层次与“ND”转为非“ND”的区域相对应:大暴雨结束前出现稳定的“ND”;VWP可以得到高空风的分布、推断垂直风切变、低层入流的强度厚度及风暴核的高度和三维结构;VWP可推断风暴的平流速度,当平流速度较大时,风暴的移向移速一般较稳定,当平流速度偏小时,风暴易发生移速和移向的突变,甚至少动,造成局地强降水。
  • 摘要:就汕头雷达站发电机组与UPS系统之间匹配进行技术分析,因UPS系统通过整流/充电器从交流配电系统获得电力,相对于前端的配电系统而言UPS系统是一个会引起正弦波波形失真的非线性负载。当柴油发电机与UPS配合使用时,对柴油发电机而言容易出现产生各种异常现象或者故障。调整柴油机高压油泵上的调速器和发电机上的电子调节器,将柴油发电机的各项指标在空载条件下向下调整到UPS的设置范围后,故障得以消除。
  • 摘要:目前广东省气象局区域自动气象站采用GPRS通信采集气象数据的模式,而GPRS网络覆盖范围在特定区域内,存存信号较弱的情况,造成自动气象站的通信模块出现假在线现象,影响部份自动气象站的及时来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设计一种能解决该问题GPRS控制器。文章详细介绍GPRS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组成,重点介绍相关的电路芯片使用,并给出如何编制相应控制软件方法图,最后介绍该种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注意事项。
  • 摘要:通过开发双雷达基数据合成算法,和对雷达产品生成单元(RPG)的改造,开发了一套集数据交换、数据合成、图形产品生成、发布4个单元为一体的业务系统,能够实时合成广州、深圳的雷达基数据,并基于改造的RPG,自动生成并发布多种强度回波的图形产品;此外,系统根据合成后的基数据生成按经纬度网格化的CAPPl分析产品,与地理坐标配准后,在基于GIS的分区预警发布系统中,以图层的形式与深圳市的地理信息叠加显示,成为预报员发布分区预警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CAPPI分析产品同时作为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雨燕"的输入,通过交叉相关外推输出未来1小时的雷达回波强度定量预报,同样在分区预警系统中以图层的形式显示,供预报员参考。
  • 摘要:对南雄气象站自动观测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差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技术体制所获取的气象要数值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两个序列的常规气象要素之间存在的差异都在规范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满足气象资料精确度的要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仪器的原理差异、观测的时空差异、采样方式差异等造成的。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自动观测的大多数数据优于人工观测,能提高气象要素观测的客观性、准确性,减轻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能反映大气的真实状况,并对自动气象探测设备能否有效地投入运用及探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提供依据。
  • 摘要:一般情况下,一台GPS接收机可接收5—7颗GPS卫星的信号,通过倾斜路径水汽测量的技术,可以反演这些不同路径方向的水汽总量SWV(slant—pathwarervapor)。由SWV可以推导出两个新参数:绝对VSWV(verticalslant—pathwatervapol)和相对VSWV(verticalslant—pathwatelvapor),利用它们的时空分布图可反映水汽非均匀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上述方法被应用于2004年7月北地区的天气分析中,结果表明绝对VSWV时空分布图和相对VSWV时空分布图有助于监测水汽的演变过程和以及加深对降水过程的了解。
  • 摘要:主要介绍广东省气象综合探测网情况并提出建立实时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全面闸述该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监控系统的功能。该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数据收集、监控数据传输、监控数据分析和异常识别、异常报警数据发布等内容。还详细介绍了实现该实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介绍网络的实时通信技术,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技术,以及信息的发布技术。
  • 摘要:对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图像方面在观测中作了应用分析,以提高在夜间云观测的质量。
  • 摘要:汕头雷达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在2006年12月初出观一次强度回波噪声异常的现象,检查发现接收机中A/D变换器性能下降是造成强度回波出现异常噪声现象的主要原因.经过更换A/D变换器和对I/Q相位检波器的I/Q的幅度平衡.相位平衡和直流偏置进行调整后,异常噪声消失,系统恢复正常。
  • 摘要:利用广东沿海一个100m气象铁塔5层梯度自动测量系统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的资料,研究了1993年一次强寒潮过程中沿海近地层内温度、风向、风速等的垂直分布和地面风、温、湿、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寒潮影响,不仅地面温度、风速有强烈变化,气压、相对湿度也有显著的变化,天空总辐射和净辐射的峰值要比平时小;近地层各层的温度、风速、风向比较均一,变化基本相同:强寒潮来临前会出现静小风,风向标准差较大;强寒潮影响下,风向标准差较小,风向标准差与风速成反相关关系。
  • 摘要:水文利用全市68个自动站温度探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的分布特征,得出我市的温度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比观测站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气温探讨了城区热岛效应,得出东莞市的热岛强度在汛期最为明显,而2、3和4月最弱。即热岛强度春季最弱,夏秋季最强。利用以上的特征,在未来的温度分区预报、高温预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摘要:恰逢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重大气象保障期间,广州CINRAD/SA雷达出现天线伺服系统故障,这是重大服务期问应急处理的一次实际考验,由于故障再次发生在故障率相对较高的轴角盒,笔者熟悉其工作原理和信号流程,所以故障在极短时间内得以排除,事后将故障维修过程整理出本文。
  • 摘要:简单介绍了我局中尺度自动站的建设情况和运行现状,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目标和系统工作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介绍了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管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的架构等。
  • 摘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中的射出长波辐射图(OLR)分析了强台风“珍珠”和台风“格美”的路径:发现当热带气旋路径发生转向时,其主体将分成若干个单体,如果外部环流作用减弱,它主要受其内力的作用,路径将发生转向;如果外部环流作用较大,它受其内力和外部引导气流共同作用,路径将会发生波动,但是总体方向不会改变。
  • 摘要:在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应用误差综合分析方法研究开发了高空风统计预报系统。系统的预报结果是由分析卡尔曼滤波预报结果和数值预报结果和数值预报结果择优集成的。利用2005年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作为独立样本进行了试验,与原数值预报结果对比表明,各要素预报误差有不同幅度的降低。
  • 摘要:风廓线雷达是一种先进的垂直风速和温度廓线探测设箭,能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的空中资料,还可以反映边界层的湍流活动情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风廓线雷达的历史、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的基本原理以及深圳市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的数据存贮格式、风廓线雷达产品的显示等内容。并给出了儿种典型风场在风廓线上的反映及对一次冷空气过程的分析。
  • 摘要:利用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编制的下一代天气雷达第三级存档数据格式说明,对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格式进行分析和归纳。每个产品由信息头块、产品描述块、产品符号表示块、图像数字文本块和文本列表块组成。其中,每个产品符号表示块又由若干个径向、栅格、向量、文木等数据包构成,每个图像数字文本块由若干个文本数据包构成。在文章的结尾,给出了经纬度到视频坐标的转换公式。
  • 摘要:本文主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在总结分析现状与需求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区域气象中心在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特别是研究探时如何建立区域级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机制。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提出了以协会形式建立区域级协调机构的构想,给出了具体的组织形式、经费筹措方法和承担的职责任务。
  • 摘要:新一代天气雷达目前已经成为对兰州市及周边地区短时强烈天气进行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方便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提高观测资料准确度,为预报员和科研人员分析资料提供方便,本文通过对雷达数据前端生成和后端处理传输两个过程的分析,找出兰州新一一代多普勒大气雷达数据误差的来源,并进行分析,发现地物回波、雷达天线增益、测量距离等因素和数据插值、坐标转换、远距离多终端传输等因素分别是前端数据产生过程中和后端数据处理传输过程中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
  • 摘要:本文应用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并重点应用CINRAD/sA雷达资料分析了2003年4月12日福建中北部2003年4月12日一次强飑线过程,揭示了山脉地形及中尺度辐合线在飑线的组织、加强、维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与强风暴单体的紧密关系。
  • 摘要:利用区域GPS网实时计算测站上空的PWV时,为了消除卫星钟差改正,利用GAMIT等双差技术软件,把钟差的影响消掉。但对于较近的两个测站,卫星高度角非常接近,卫星信号传输到测站的路径基本相同,受到的大气延迟基本相同,天顶延迟的相关性很强,因此在利用GAMIT软件进行解算时最终得到的只是测站间的相对PWV,不能可靠的得到基线两端点上空的绝对PWV。因此本文利用上海GPS综合应用网,讨论了GPS网的大小对绝对PWV的影响。
  • 摘要:随着天气雷达资料的广泛应用,对提高雷达数据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雷达数据中的杂波抑制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应用,从雷达反射率方而出发,根据分析雷达扫描方式、数据产生流程、雷达数据杂波的成因及特点、降水回波的特点,可以在雷达回波中从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而对杂波进行剔除,实际的杂波抑制能力显著,但在多种混合型回波存在时,会出现抑制不足或抑制过头的现象,参数的选择和抑制区的划分标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 摘要:利用2002、2003年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通过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福建巾北部不同区域不同降水类型的Z—l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2006年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最优插值)、变分等估测方法进行实时雨量校正,用福建北部武夷山九曲溪流域雨量计检验校正后的雨量值,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点及面的估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德国BRUKER公司高分辨率地基光谱仪器IFS120M,开尼芝地基高光谱观测建设和数据获取及其反演技术研究。文中展示了观测平台的建设,高光谱仪器的调试和观测参数化研究结果,并且阐述了光谱的预处理和定标研究,开展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痕量气体的反演技术初步研究。
  • 摘要: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简称MODIS,是美国NASA对地观测系统计划(EOS)中的关键仪器之一,目前在Terra(1999年发射的上午星)利Aqua(2002年发射的下午星)卫星上均有搭载。MODIS光谱覆盖范围宽、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辐射定标精度优越,可遥感获得全球地表植被、海洋生物量、海色、海冰、大气水汽、臭氧、气溶胶、大气温度和云特征参数等方面的定量信息,非常适合于对地气系统的陆地、海洋、冰雪、大气和生物圈的长期全球观测及其遥感应用研究。
  • 摘要:根据相关要求,确定了自动气缘站资料质量评估和差异评估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1个基本气象站、1个基准气缘站2003—2004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与同期人工站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评估分析,得到资料质量评估结果和数据差异情况。
  • 摘要:风云三号卫星FY-3是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资料中含有丰富生态环境变化信息,既可以用于对水、火、冰、雷等灾害的监测,也可以用于对植被、土地利用、气溶胶参最的分析。这此结果将会对农业、林业、环境、市政、交通以及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服务。其中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RadiationImagcr,MWRI)为我国第一个星载微波遥感仪器,其设计频率为10.65Ghz,18.7Ghz,23.8Ghz,36.5Ghz,89Ghz,150Ghz,每个频率有V,H两种不同极化模式,相应的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分别为51×85km,30×50km,27×45km,18×30km,9×15km,7.5×12km。根据FY-3微波成像仪传感器参数特性,目前发展了可进行工程业务化的大气和陆、海表共6类定量产品,包括:降水和云水,海上大气可降水,雪深和学当量,地表土壤体积含水量,洪涝、干旱指数和陆表温度,以及海表温度和风速产品。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波成像仪仪器参数和观测几何特性、定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微波成像仪大气和地表参数业务化产品和产品精度,最后对微波成像仪产品应用进行探讨。
  • 摘要:本文发展了一个同化AMSR—E微波卫星资料的陆面系统。该系统有以下优点:(1)发展了双扫描同化技术,以应用卫星数据估计参数;(2)低频微波可穿透云层,所以该系统可应用于全天候条件:(3)低频微波“看见”的是土壤水分,所以系统输出对降水误差不是特别敏感,这对其在青藏高原等缺乏降水资料的地方特别重要:(4)可应用于区域尺度的能量分配估计,因为系统是由卫星数据和在分析资料驱动而非野外观测数据。该系统分别在青藏高原和蒙古的CEOP参考站做了验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青藏高原的应用也给出了合理的地表通量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
  • 摘要:大雾多在凌晨生成,太阳出升后逐渐消散。因此大雾判识需要在夜间、白天两种不同的辐射条件下进行。夜间大雾在10.7μm波段的有效亮温比在3.7μm波段高。白天大雾、积云和层云等小水滴的云比冰晶云以及大粒子的中高云散射大,在3.7um也亮的多,而海洋性大雾由于粒子较大,所以与陆地云相比,散射小,所以较暗。本文模拟了夜间、白天两种辐射条件下,大雾与不同相态不同地表的各种冷暖云、地表状况的BT10.7μm-BT3.7μm和分裂窗通道的亮温差,说明了BT10.7μm-BT3.7μm以及10.7μm和11.7μm亮温的余值,在大雾判识上的作用和局限。模拟采用了8流离散法(DISORT)求解,以不刚粒子半径的球形粒子(冰晶)光学厚度为变量,考虑了地表发射率的影响,应用了适宜的大气扩线,同时考虑了大雾,云顶高、云底高、云厚度等因素。结采表明,夜间,BT10.7μm-BT3.7μm亮温差可以用于大雾与各种云的区分。其中,大粒子液态水云、冰晶云、云顶温度相对于地表温度明显偏低的冷云,云顶的有效温度在10.7μm比在3.7μm低,BT10.7μm-BT3.7μm的亮温差值与大雾有明显区别。对于光学厚度很厚,粒子半径小的液态冷云等情况,其BT10.7μm-BT3.7μm亮温差与大雾的表现近似。白天,3.7μm和10.7μm通道的亮温差依然可以应用于大雾区域的判识。由于散射作用影响,大雾的小粒子散射效率比大粒子冰晶云大3倍,所以,大雾的后项散射比大可以使BT10.7μm-BT3.7μm亮温差的值迅速由正到负,并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大而迅速变大,之后稳定,幅度明显大于其它云系。尤其太阳高度角在0~15°的范围内时,用此方法区分大雾和其他云系,效果非常好。对于夜间光学厚度很厚的液态冷云与大劣在BT10.7μm-BT3.7μm相似,使二者不好区分的问题,本文使用了数值天气预报的T213格点场中的温度等资料,得到了较好解决。因厚水冷云发展很旺盛,在中纬度,此种云的云顶温度明显低于地表温度,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雾顶温度则高于等于地表温度。另外,一般认为层云与大雾特性基本一致,唯一的差别是雾顶存在逆温层,利用地面T213气温数值预报数据还可以将这部分层云滤除。FY2C静止气象卫星是东亚地区第一颗有3.7μm通道探测器的静止气象卫星,上述所提方法,应用于大雾监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FY-2D卫星OLR反演模式的建立过程以及模式与NOAA卫星OLR反演模式的精度对比,包括:地球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方程简介,全球3812条大气廓线的大气顶射出辐射率的模拟计算、射出长波辐射通量密度(OLR)的模拟计算,3812条廓线FY-2D窗区通道1、2、水汽通道的通道辐射率模拟计算、通道辐射率的临边变暗订正关系式的确立、3个通道波段的窄波段辐射通量密度的模拟计算,以及通过3812条廓线的窄波段辐射通量密度与OLR的X-Y坐标散点图,建立OLR回归关系式;并通过NOAA-17卫星AVHRR通道5(中心波数:839.8246厘米-1)的OLR反演模式:TF=A+B*TBB5+C*TBB52与FY-2D窗区通道2(中心波数:836.81厘米-1)OLR反演模式的TF-TBB2型式的曲线互比,得出两星的OLR反演模式接近。最后文中给出2007年2月-4月产品处理软件试验期间OLR产品个例和产品精度分析。
  • 摘要:利用GOME卫星观测对流层臭氧资料(1996—2003),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对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EOF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总量的空间分布型式比较统一,主要表现为三种空间分布型:(a)整体上在夏季为高值,在冬季为低值;(b)以35°N左右为界,中国南部在春季为臭氧高值区,夏季为臭氧低值区:(c)以32.5°N为巾心与南部、北部足相反的分布形态,高值区域位于30~35°N之间的青藏高原地区:(d)EOF三种空间分布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3.6﹪,37.3﹪和1.8﹪.根据EOF分析结果,将中国分为5个区域,各区臭氧季节变化在同一纬度带上基本一致,而不同纬度带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低纬至高纬,对流层臭氧总量年差值依次增大,出现极大值的时间从春季至夏季依次推迟1~2个月,而出现极小值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小波变换分析表明,中国各区均存在较长的振荡周期,华南地区主要存在准25个月的振荡周期,其余各区为32~44个月的振荡周期。华南地区准25个月的振荡与热带地区对流层准两年振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各区1998年的值均异常偏大,说明整个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总量与ENSO存在密切的关系。
  • 摘要:从提高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姿态确定和图像定位精度的需求出发,搜集了建立导航星数据库的基础数据,确定了导航星选取的原则:①根据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观测能力确定选取导航星的星等闽值;②根据卫星姿态确定角秒量级的精度需求确定选取导航星的位置精度阈值。通过对J1991.25Hipparcos星表进行精密历元转换,建立FY4定位用的高精度的卫星历元时刻的导航星数据库。星图识别试验表明,该导航星数据库切实可行。
  • 摘要:飞机积冰、云等航空危险天气严重威胁飞行安全。飞机积冰探测的核心技术是测量云相态、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大小等云微物理特征及其时空变化,以及温度、湿度、云层结构、不稳定条件等宏观气象参数,通过反演和建模算法把这些参数转换成飞机积冰潜势。近十年来,国外开展了大量飞机积冰和云物理的外场观测试验和理论研究,在云滴的有效半径、云的水棚和冰相偏振特征、云液态水含量等云微物理参数以及飞机积冰的遥感探测反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进展,也发展了许多反演算法。本文一着重对飞机积冰、云微物理参数的主被动遥感探测研究进展以及反演方法进行总结,同时也对此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摘要:文章介绍了2006年1月-9月在吉林长春站、黑龙江通河站、新疆大西沟站进行的固体降水自动化观测仪器对比试验,共有六个厂家三种类型21套仪器参加了为期9个月的对比试验,本次对比采用WMO(1985)推荐的双栅式对比用标准(DFIR)作为试验对比际准器。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融雪型雨雪量计、称重式雨量计、激光式雨量计在测量不同形态降水的性能特点,为固体降水自动化观测仪器选型提供依据,推进固态降水业务化工作。
  • 摘要:高精度太阳辐射测量系统是在现行辐射测量传感器的基础上,利用全自动太阳跟踪装置,提高太阳辐射测量的准确性。该系统由各种辐射传感器、全自动太阳跟踪器、辐射数据采集器、自动跟踪控制与辐射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全自动太阳跟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本研究解决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全天候、高精度太阳辐射测量,促进了我国辐射测量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试验样机在北京市观象台的现场比对部分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各辐射要素的测量准确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直接辐射表、散射辐射、净全辐射的测量准确度具有显著的提高。
  • 摘要:广义的海洋气象观测,涵盖所有在海-气界面、海面以下及海面以上的大气(高空观测)和与之有关的环境要素的观测。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海洋对大气有着很大的调节控制作用,是许多重要天气系统的发源地,也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具有较大的热容量,控制着气候变化的速率。海洋气象观测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对海洋进行不同时空尺度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观测。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网是发展海洋气象业务的需要,是发展海洋气象业务的基础: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网是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海洋天气系统对于沿海乃至内陆天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预防和减轻海洋气象灾害,必须加强海洋气象观测工作: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网是沿海和近海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海岸带及近海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海洋环境迫在眉睫。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网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迫切需要,海洋是许多重要天气系统的发源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预测业务对海洋气象观测提出迫切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强海上气象要素的监测: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网是关系到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等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网对于保证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气象观测网专业网建设的目标包括建立针对台风及其热带气旋的海洋气象监测网:建立海岸带海洋气象观测网:建立中国海洋气象灾害应急监测和观测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的大型科学试验能力,形成天基、空基、船基的机动海洋气象观测能力,保障国家重要战略活动的海洋气象监测需要、满足国际联合和国内部门间协作进行大型海洋气象探测的需要:建立以监测气候和气候变化为目的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的海洋观测子系统海洋气象部分;建立为沿海各省区市经济建设服务的专项的监测服务网;根据国家和各级政府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已有的海洋气象观测网络体系、海洋气缘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在结构上分为中央、区域中心、省市三级体制的总体布局。总之,海洋气象观测网专业网足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尤其是服务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需求,并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需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完善整个海洋监测网络的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细化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型的神经网络方法,此方法使用SSM/I观测资料,可以实时的反演全球海面气象参数。本方法反演的参数有海面风速、海表温度、海面气温和相对湿度。通过这些反演的参数,使用块体积方法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实时的全球海面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标定使用晴天和多云天的SSM/I卫星观测和浮标的匹配数据。增加使用85.5GHz通道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来提高反演的精度,并且为了减小风速的反演误差,风向的影响因素也被考虑在内。海面风速、海表温度、海面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反演值和测量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是1.48m/s,1.54°C,1.47°C和7.85。潜热和感热通量的西沙站测量值和SSM/I计算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是3.21Wm-2和30.54Wm-2,潜热和感热通量的浮标测量值和SSM/I计算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是4.9Wm-2和37.85Wm-。
  • 摘要:文章利用2004~2006年SA34(北大)站的GPS观测数据,结合相应的地面温度、气压等数据运用GAMIT软什进行解算,反演了时间间隔为30miu的连续变化的大气可降水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的探空得到的结果作比较,得到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2~3mm之间。通过对水汽作月平均,得到每月的PW日变化曲线。并初步分析了夏季水汽的日变化与日平均气温、地面比湿、降水以及地面风向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夏季PW的最小值出现在8:00(北京时间)左右,最大值出现在18:00左右。7、8月份的日变化在夜问表现为不同的趋势。PW的最大值出现时刻同降水量有比较好的相关,且PW的日变化明显受风矢量日变化的影响。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水汽存在一个大约10天的周期变化。
  • 摘要:本文利用2003,2005,2006年安徽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周边雨量站资料对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系统QPEGS的精度开展评估。结果表明,通过雨量计校准,约可以提高雷达估测降水精度7-10个百分点:校准效果和雨量站密度、雷达初始场直接相关,雨量站越密,降水估测精度越高;雷达初始场越接近实际降水场,降水估测精度越高。
  • 摘要:以MODIS共享网站积累的MODISL1B数据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供的IMAPP软件包气溶胶产品软件为基础,经过产品运行本地化改进处理,本课题组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建立了气溶胶产品业务化生成和发布机制。为支持气溶胶遥感产品算法改进以及产品潜在用户对本产品的合理应用,本文给出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行的MODIS气溶胶遥感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结果。我们利用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间AERONET地基气溶胶监测网的L2.0级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作为真值,用它匹配MODIS陆上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开展检验。检验结果说明:以卫星过境前后30分钟地基观测时间平均值匹配地基站点位置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卫星反演结果空间平均值开展检验,总体样本气溶胶光学厚度均方根误差在0.25左右;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精度具有季节和地域差异,干季(秋、冬、春)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误差较小,而雨季气溶胶光学厚度误差较大,云是雨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误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植被茂密常绿的南方地区,AOT均方根误差优于北方植被区,红通道地表反射率明显的偏高估计,造成658nmAOT反演结果明显高估;利用蓝通道反演的466nmAOT正负误差参半,但足466nmAOT的均方根误差高于658nmAOT的均方根误差,由于蓝通道地表反射率的估计误差明显小于红通道,反演中蓝通道对气溶胶模型误差的敏感度高于红通道,因此认为气溶胶模型误差是造成466nmAOT误差较高的主要原因。
  • 摘要: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本文利用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仪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观测数据,分别取4月代表春季,8月代表夏季,11月代表秋季,1月代表冬季,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空气负离子与湿度、温度、两分钟风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春季、夏季、冬季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秋季则呈负相关;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与两分钟风速呈负相关。
  • 摘要:根据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要求,北京市气象局于2007年开幕式期间8月6~10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场内、外,利用VAISALA公司的WXT510型便携式6要素自动气象观测仪,组织开展了开幕式对应时段(晚20:00~21:30)高时、空密度的气象要素观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2007年8月6~10日奥运会开幕式期间的对应时段,国家体育场场内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特征,场内风速很小,平均气温26.5°C、平均相对湿度75﹪,气压997.5hPa。是比较典型的高温、高湿和低气压的闷热天气。尤其是8月8日晚,气温28.8°C、相对湿度79.6﹪,气压995.6hPa。经与国家体育场外的气象要素比较,得出:场内风速远小于场外。温度略低于场外越1°C,相对湿度相差很小,气压略高低于场外越1hPa。
  • 摘要:精细化预报需要详细的地理信息,采用成熟的GIS系统可以提高监测、预报、服务工作的效率。传统的GIS对气象信息的支持不令人满意。本文介绍了在最新的三维虚拟地球可视化软件googlecarth上叠加卫星和雷达图像的方法,并给出两个实例,对在三维虚拟地球上进行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工作进行了探索。
  • 摘要:为适应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产品生成需要,开发了风三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FY_V1。本文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绍FY_V1反演算法,二是开展FY_V1与NOAA当前的业务反演算法V8之间的对比模拟反演试验。首先从正演计算和反演计算两个方面,对FY_V1算法的方法和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模拟对比反演试验,利用模拟计算数据,开展FY_V1与V8之间的对比反演试验,并对FY_V1算法的反演精度作出初步评估。结果表明:FY_V1算法能比较正确反演出臭氧廓线的基本形状,在不同高度层上相对误差百分率存在较大差异,对平流层以上高度大气臭氧的反演精度大致在±10﹪范围内,而对对流层和大气顶层的反演能力,有待改进。
  • 摘要:为了及时大尺度获取蓝藻灾害信息,在分析水体生物-光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测太湖蓝藻水体的光谱特征和MODIS250m及500m的数据特点,建立了基于MODIS数据的遥感监测太湖水体蓝藻指数模型,并根据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在现场实测的蓝藻藻类颗粒浓度,给出了太湖蓝藻灾害监测图,并简单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蓝藻指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吻合较好,较好地表征了太湖蓝藻的分布和暴发程度及生消情况,可为减灾和防灾决策提供参考。但是模型参数优化及阈值等级确定方面,需要进一步进行大量实验深入探讨。
  • 摘要:在建立二维扫描观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椭球体地球模型的二维扫描像移补偿方案,给出了任意空间观测到的目标位置的快速迭代算法,并以真实轨道和仿真姿态数据验证了像移补偿模型的实际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长周期(大于一个东西方向扫描行周期)轨道和姿态偏差,可以通过调整仪器坐标系内的扫描轨迹来实现像移补偿;同时,在现有轨道测量和控制条件下,轨道因素引起的瞬时方位角和俯仰角补偿量在0.01~0.1°量级,且随轨道位置不同而变化。FY-2C卫星在轨偏航轴姿态失配修正实例证实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
  • 摘要:掩星观测资料的误差特性是GPS气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COSMIC(theConstellationObservingsystemforMeteorology,IonosphereandClimate)计划在技术上做了很多改进,包括采用“开环”跟踪技术,以改进对低对流层掩星信号的跟踪能力,从而减小掩星数据的反演误差。本文采用一个月的COSMIc掩星数据与全球探空资料进行对比,统计了掩星数据在不同地区、不同高度层的分布以及其折射率的误差特性,结果表明:1)与探空资料匹配后的掩星事件主要集中在中纬度地区陆地上;在垂直方向4km以上,掩星探测趋于稳定。2)“开环”技术的应用修正了以前掩星计划中出现在低对流层的折射率负偏差,但是却引进了折射率正偏差。在低纬地区,这种正偏差最大,在1到3km范围内达到5﹪;随着纬度增加,正偏差减小,在中纬度地区2km以下最大值为3﹪;到高纬度地区,正偏差减小到2﹪以内。
  • 摘要:本文利用北京市观象台对流层风廓线仪逐时风廓线资料分析2005年7月23日北京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多普勒风场近地而为东南风,上层为西南风,可以判断中低层有暖湿气流伸向本市上空,近地而有弱冷空气扰动,这种辐合风场的结构有利于降水发生发展。水平风向与风速的垂直分布表明风速风向随高度呈现不连续变化,3500米以下存在着明显的东南风垂直切变线。结果表明:大气风廓线仪能够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细微结构,能够实时监测中尺度降水期问风的垂直切变和对流特征,可以提供临近与短视天气预报的一种参考依据。
  • 摘要:对流云中的冰水物质含量对于暴雨强对流的分析、预报以及气候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云内的冰水分布,NOAA系列卫星的AMSU—B的三个水汽吸收波段,对冰晶量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响应,受冰晶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亮温随冰态粒子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可以利用三个水汽通道亮温变化判断云中冰态粒子的含量。对于对流云系统,183.3±1GHz通道的冰水物质引起的亮温变化主要出现在250hPa以上,大约相当于11公里高度,183.3±3GHz通道的亮温变化由350hPa开始,大约相当于8.5公里高度,183.3±7GHz通道的亮温变化由450hPa开始,大约相当于6.5公里高度。本文利用利用三个水汽通道建立了相应高度以上的冰水路径反演方法,并对高度层之间的冰水厚度进行了计算。利用本研究得到的反演结果与强降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国外相似方法结果相比,结果趋势分布基本一致。
  •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风廓线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分析了两次局地对流天气过程。发现:7月13目的局地短时暴雨是由低层东南风遇山抬升后产生的。月10日的局地对流足由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形成的。利用风廓线可以判断天气形势和本站气象条件的变化。利用雷达回波图和地面自动站可以识别边界层辐合线。在考虑北京的地形的同时,利用雷达严密监视天气,有望提高这类局地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 摘要:近年米,我国的气象观测全网运行监控业务发展迅速,并在装备运行监控、技术保障、运行质量监测及业务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但与发达国家的气象监控系统相比,仍在运行临视手段、技术保障方式和质量控制办法上存在差距。本文在分析远程视频监视技术的基础上,尝试将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监控保障途径集成到全网监控业务平台,用以拓宽运行监视手段、增加技术保障方式,并探索该技术在观测质量控制和探测环境保护方面的现实意义。
  • 摘要:利用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大项目《奥运会气象保障科学技术试验与研究》中的01课题《环境大气综合探测资料四维数据库技术研究》中风廓线雷达在2005年和2006年对北京地区边界层的探测,首先分析了由风廓线得到的边界层高度的可信度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76;然后对于对流边界层情况下,得到北京地区边界层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地区最大的边界层高度能够达到接近1900米,并且市区内的边界层高度要高于郊区的边界层高度。
  • 摘要:利用CINRAD—SA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自动气象站和其它常规资料,用中尺度天气学理论,通过对2006年6月27日夜间发生在北京石景山地区的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是由中γ尺度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强降水过程,并揭示出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维持过程中,风暴的水平、垂直结构及风场的配置,水气输送与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地形辐合、抬升的作用:(2)垂直风切变的作用,是造成局地大暴雨主要原因。
  • 摘要:城市热岛是影响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天气气候和空气质最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05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的1km分辨率地表温度产:品分析了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发现白天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值可以达到10°C以上,冬季变为冷岛,即城市地表温度低于乡村,最低值可以达到-5°C;模拟结果表明冬季城市冷岛的存在主要是是城市和乡村地表热特性(热惯量)的差异引起的。夜问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较小,全年稳定在5°C左右。选择北京周边地区比较典型的乡村耕地、山区森林以及永定河流域来研究乡村的选择对热岛强度的影响。发现选择不同的邻近区域作为乡村时,不仅城市热岛(冷岛)强度有较大变化,而且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冬季臼天北京城市冷岛增加了近地层的大气稳定度,可能会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加剧了北京冬季的空气污染。
  • 摘要:云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物。云对地气的辐射收支平衡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云的变化及其分布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云高仪是近年来产生的专门用来研究云层信息的激光雷达,是云层探测的有效工具。芬兰Vaisala公司生产的CL31激光云高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分辨率高、实时在线测量等优点。利用CL31激光云高仪对合肥地区的大气进行连续探测,获得了儿个月的云层强度分布和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垂直分布廓线等信息,并结合当地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云层分布和变化的一些结果。
  • 摘要:使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光学中心研制的夜晚整层大气透过率测量仪(DTY-1),在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站对夜晚恒星消光测量,按照Langley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较为合理的夜晚整层大气透过率并对利用多颗恒星同时观测标定仪器与测量的方案进行了公式推导。
  • 摘要:2006年6月29日在安徽省的北中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这完全是由快速移动的飑线所致。我们利用阜阳CINRAD—sA型多普勒雷达的合成切变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合成切变(CS)产品的演变特征对地面大风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我们可以依照合成切变产品的演变提前发布大风天气的预警警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 摘要:本文在湿气溶胶粒子的等效光学折射率模式的假设下,利用Mie理论分析了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测量的气溶胶谱分布和相对湿度计算了大气能见度,与能见度仪测量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这对分析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及预报气象能见度是很有意义的。
  • 摘要:2006年6月29日在安徽省的北中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这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我们利用阜阳CINRAD-SA型多普勒雷达的基本产品和部分导出产品资料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雷达反射率因子(R)、基本速度(V)、垂直累积液态水(VIL)及合成切变(CS)等产品的演变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都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警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 摘要:在研究正交子空间投影算法基础上,将此算法用于卫星影像下垫面分类的优化通道选择。通过分析目标谱分布,并运用MODTRAN模拟计算背景程辐射和整层大气透过率,得到对应不同目标的权函数。根据权函数谱分布以及最佳指数函数(OIF)并结合卫星通道用途,最终得到用于下垫面分类的卫星优化通道选择结果。通过对选择的通道进行合成,发现此算法用于下垫面分类具有较好的效果。
  • 摘要:提取2005—2006年毫州地区所属毫州、蒙城、涡阳、利辛、四个测站特种观测资料和常规观测温度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特种观测温度与百叶箱最高(最低)温度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特征,在制作常规温度预报的同时,对特种观测温度给出一个定量的指标,并对今后预报服务提出了一定的参考建议。
  • 摘要:本文根据重庆安全气象信息发布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重庆气象灾害特征,提出了进一步作好重庆安全气象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发挥安全气象信息在“防御气象灾害”的基础性、现实性、前瞻性作用,切实提高重庆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手机发布传递接收安全气象预警警报信息应急响应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安全气象网发布传递接收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应急响应工作制度:三是建立安全气象网发布传递接收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应急响应工作制度;四是建立防御气象因素引起安全事故的安全气象技术培训制度:五是加强中图气象频道重庆落地工作;六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七是加火投入严格督查。
  • 摘要:通过对气象服务社会市场调查,根据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通用设计方法,提出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的一种设计方法。同时通过一个事例分析,对今后提高气缘服务社会满意度提出相应工作措施建议。
  • 摘要:坚持公共气缘服务的发展方向,以气象科技成果、多轨道业务产品和新技术为依托,拓宽气象服务领域,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加强气象服务能力,体现气象服务价值,树立气象服务形象,展示气象服务贡献力。在业务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有必要考虑科技服务服务执行人的认识、理念、运作、成效等一些细节问题,以便提高服务的效能。
  • 摘要: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共气象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立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逐步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是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本文力求在准确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向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并在把握公共气象服务的含义及特征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公共气象服务不均等的现状与原因,进而提出了逐步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和措施。
  • 摘要:就气象服务作用及效益对居民服务和楼宇服务业及关联产业影响的个例,以德尔裴法组织了专项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居民服务和楼宇服务业对气象服务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和雷电防护服务表示满意:认为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但服务方式有待改进。
  • 摘要:本文主要对2003-2006年西汉沿线自动站降水资料及相关地质特征、地质灾害资料等进行分析,初步找出公路沿线的一般性降雨(降雪)、暴雨的分布特征及一些简单的运营指标。
  • 摘要:阐述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涌,对构建济南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思路以及服务的组织与分工进行了论述。构建济南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是以提高服务水平与能力为主线,把防灾减灾服务放在公共气象服务的首位,不断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服务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和可视化,建设集约化、开放式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公众的需求、服务满意度、受益程度,气缘部门的服务水平、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等等,都是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越来越细、越来越个性化,但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远没有达到适应社会的需求,服务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与人民的需求仍有不少的差距。为更好的满足公众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公众服务要进行细分、把握公众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公众满意度等,采取老百姓容易接收的方式进行加以传播,不断增强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不断完善信息内容和传播途径。
  • 摘要:能源安全问题是事关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重点从我国的能源供应、需求、消费、效率、结构等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几大能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解决能源问题要实施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特别是大力开发利用可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等政策建议。
  • 摘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其丰富的气象信息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丰富节目内容、创新播出形式能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为社会服务,也是改革与发展气象事业的有利保障。《天气我来报》既圆了每一个普通人的明星梦,又扩大了电视天气预报的知名度;增加新的预报站点,不仅体现了气象部门的社会地位,也增加了影视资源:《你点我播》节目使天气预报真正做到了服务社会无缝隙,随时收看天气预报成为可能:新点子《天气超市》为影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路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思路,大胆的创意为一成不变的电视天气预报节日注入新的活力。
  • 摘要:城市热岛是影响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天气气候和空气质最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05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的1km分辨率地表温度产品,分析了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发现白天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值可以达到10°C以上,冬季变为冷岛,即城市地表温度低于乡村,最低值可以达到-5°C;模拟结果表明冬季城市冷岛的存在主要是是城市和乡村地表热特性(热惯量)的差异引起的。夜间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较小,全年稳定在5°C左右。选择北京周边地区比较典型的乡村耕地、山区森林以及永定河流域来研究乡村的选择对热岛强度的影响。发现选择不同的邻近区域作为乡村时,不仅城市热岛(冷岛)强度有较大变化,而且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冬季白天北京城市冷岛增加了近地层的大气稳定度,可能会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加剧了北京冬季的空气污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