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山东东营
  • 出版时间: 2007-10

主办单位:;水利部;;

会议文集: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黄河流域的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已经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对整个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研究在全球变化、流域可持续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流域的特点,结合黄河流域水污染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了如何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指出:有必要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在现有体制下调整管理制度会更有效;制度设计应该考虑综合性和长期性。
  •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排污权分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河流排污权应该在水功能区划基础上实行两级分配模式,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选择经济效益最大和水质状况最优为目标,考虑污染物浓度控制、总量控制、分配的公平性等约束条件,建立河流排污权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并应用于举水河排污权分配,取得了实用性成果与结论,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河流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长期以来,在日本农业区,包括人造坝、蓄水池和把河流与蓄水池连接起来的渠道所组成的河流与水循环设施已经建立起来。基于对日本C坝的研究分析,本文提出了减轻水库水浑浊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使用以上提到的水循环设施作为一个农业水使用系统。详细的介
  • 摘要: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提高生态自我修复的水平,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共同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中国来说,这些成绩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大力度,推动此项工作持续的发展。几十年来,瑞典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通过在瑞典短时间的考察和学习,深入了解了瑞典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情况,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一些观点。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水利工程与河流健康的密切关系,分析了水利工程对河流健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利工程与河流和谐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 摘要:Thesen岛屿发展项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技术复杂的项目,计划将南非Knysna地区96hm<'2>的Thesen岛屿发展成一个由19个岛屿环绕而成的港口区的一部分,这些岛屿通过架在宽阔潮汐水道上的桥梁相连接。15km的原始海岸线需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保护,以避免由起伏不断的潮汐作用和相应的波浪所引起的侵蚀破坏,从而保证这些将要发展的岛屿与Knysna入海口的环境相协调。经过充分的定点试验和调查研究发现,雷诺护垫、格宾和Terramesh R等机织六边形网格产品是实现项目要求的规范和标准的唯一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在海洋环境条件下具有耐久性、易于安装、易于植被移植生长和性价比高。所选择的解决方案能够保护每一个处于原始状态的岛屿免受潮汐作用引起的冲刷侵蚀,也要能够保证堤岸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快速退潮的状态下保证堤岸的稳定性。结果,岛屿周边的潮汐水流依旧处于其自然状态:良好的环流、优良的水质和最小的淤积。应用丹麦水利学研究所研发的现状模拟系统辅助水道的设计和布局。即使在考虑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所选择解决方案的水力学模拟和水文学模拟可以保证Thesen岛在洪水条件下绝对的安全。在建设时采用一种生物工程方法。应用本地的盐沼植物将潮间带中互无关系的物质联系起来。小型的鱼类和海洋生物能够在水道边缘的植物与自然岩石上觅食及找到栖息地。结果,水道吸引大量的鸟类与更多的鱼类聚集于此,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装填在格宾内的石头提供了藻类-微生物膜,藻类-微生物膜可以吸收潮汐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水道内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力。南非环境事务和旅游部副部长Mabudahfhasi女士称赞Thesen岛开发者说:"他们以最负责任心的方式实施、支持和资助环境研究,这可能是南非迄今为止实施最复杂的、最专业的和最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
  • 摘要:本文对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河龙区间5条典型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三川河和湫水河流域淤地坝拦减粗泥沙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了其不同年代淤地坝拦减粗泥沙量。通过分析实施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泥沙粒径的变化、淤地坝配置占比与减沙占比的变化后认为:淤地坝是快速减少入黄粗泥沙的首选工程措施。当5条典型支流淤地坝配置占比平均达到3.0﹪时,淤地坝减沙占比平均可以达到60﹪。因此,为有效、快速地减少入黄泥沙尤其是粗泥沙,河龙区间典型支流淤地坝的配置占比应保持在3.0﹪左右。减少黄河粗泥沙的重点支流应首选窟野河和皇甫川。
  • 摘要:依据水文学和河床演变学的原理,结合定位观测资料分析和河工动床模型试验的方法,对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的洪水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无论水流含沙量高低,洪水削峰率均会增加,出现坦化现象,但是,当洪峰流量与平滩流量接近时,洪水的变形不大,洪峰流量削减也最小;洪水演进速度减缓,演进历时加长,当洪峰流量约为平滩流量的2倍时,洪水传播速度最慢。但是,河槽断面平均流速与流量之间仍存在着同步调整的关系;河道萎缩使过水断面面积减小,河底平均高程抬升速率增加,从而造成洪水水位涨幅增大;河道萎缩后,洪水输沙仍具有"多来多淤多排"的特性,洪水挟沙力大小与河槽断面形态的关系仍然符合一般意义下的河床过程规律,与河道萎缩模式无关。
  • 摘要:治黄历来是国家的治水重点。国家已决策南水北调,如何把南水北调与治黄、治淮结合起来,实现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兴利除弊,已成为必须研究清楚的问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现在南水北调中的问题,黄淮海平原南涝北旱、生态失衡问题均与此有关。笔者一直致力于黄河和水利决策研究,认为中国根治黄河的时代条件已经成熟,应认真总结人民治黄的经验教训,切实根据黄河实际制定治黄方略。人民治黄的最大教训就是在黄河下游孤立黄河、分割山东,没把"统筹规划、蓄泄兼筹"的治水方针落到实处,实行了以排为主的措施,造成黄淮海平原生态失衡。黄河的主要问题是水少沙多,水沙失衡。治理的办法是增水减沙,抓两头增水,带中间减沙。上游藏水入黄,增水潜力在千亿以上;下游豫鲁水入黄,增水潜力百亿以上。下游增水最科学、最有效的措施是建设山东现代都江堰,应列为水利部一号工程。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河道信息(水力半径、糙率、水力坡度)和维持某一生态功能所需河流流速的生态水力半径法。这个方法不仅能更好地适应鱼类洄游对流速的要求,而且适用于与其他生态问题相关的生态水流计算(如河道输沙和污染自净等河道内流量计算)。以估算雅砻江支流泥曲朱巴站河道内的生态需水量为例,说明了生态水力半径法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生态水力半径法计算朱巴站河道内生态流量基本处于Tennant法计算的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之间;由于该方法考虑了生态流速(如鱼类洄游流速),故所得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此外,本文还从输沙需水量的概念出发,定义了河道允许流速即不冲不淤流速,提出了估算输沙需水量的生态水力半径法。以道孚站为例,说明了生态水力半径法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生态水力半径法计算道孚站汛期输沙需水量一般占汛期平均流量的29.7﹪~59.5﹪,1966~1987年河道输沙需水量平均值为100.2 m<'3>/s,与河道输沙需水量概念计算的河道输沙需水量90m<'3>/s较为接近。结果说明,生态水力半径法计算输沙需水量是可行的。
  • 摘要:杨家沟是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的一条支沟,1954年确定其为治理试验的小流域,与非治理的董庄沟流域进行对比观测,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通过连续治理,其水土保持措施的拦蓄效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家沟流域的洪水及洪沙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且增加的幅度较大。本文利用杨家沟实测资料,从杨家沟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变化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益发挥年限等方面,对杨家沟流域水沙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家沟流域水沙增加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引起,一是发挥拦蓄效益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有所减少,二是沟道工程措施的拦蓄效益存在着一定的使用年限。
  •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活动使得它的径流情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岔巴沟为例,推估水保措施对径流的显著干扰点,通过干扰点前后径流情势的变化,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径流在1978年受到水土保持措施的显著干扰。1978年后,年径流量减少了30﹪以上,且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均有所减小。此外,流域径流情势随淤地坝有起有落的发展过程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 摘要:本文基于概率法和Woodiwiss指标评估了白俄罗斯不同污染程度河流的生态风险。根据评估的风险值,目前白俄罗斯河流生态系统质量相当高。在其中的一个排污口风险概率高达80﹪~90﹪。为了在国际、国内、区域和流域等不同层次间的对比分析而相互校准指标值,采用了Woodiwiss指标临界值等于25﹪的百分数原理。该设定方法能够提供更确切地监视生态系统概率变化并显示其在早期阶段进一步退化的可能性。风险评估方法允许显示参考点。欧盟水框架指令推荐使用他们作为水质比较分析的一般机制之一。为水系定义和使用风险概率值是水质监测和确定水质的通用机制,其可能会成为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工具。
  • 摘要:什刹海工程是由意大利土地与环境部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共同资助的中意合作计划项目,该项目旨在改善北京市区什刹海湖的水质。项目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了污染问题的调研,提出了2008年奥运会期间水质的恢复措施。由于什刹海湖主要处于营养化扩散状态,所以不能用传统方法对超额营养荷载进行处理。因此,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是利用"泵吸处理"对湖水进行净化,降低水体营养富集。但是,即使是在超富营养化的状态下,地表水体的营养物浓度仍显著低于废水。因此,本项目目标是:选取能够高效处理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技术;确定最佳的识别位置,最大限度地处理高营养化水体。通过辅助性的化学反向渗透设施、连续的现场监测和数值模型实现上述目标,数学模型的目的是选取最佳位置和最佳时机,并估算水体修复所需时间。
  •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生产体系及其构成。在理论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终极目标为宗旨,从分析当前黄河面临的严重生存危机入手,重点围绕解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以及河流生态环境脆弱等治黄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提出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下游河道治理、水环境和河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主要途径、措施、科技手段和保障措施,为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水流产生的水土流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基于经验的及物理学的方法都曾用来估算表面侵蚀率,但它们的应用还主要限于试验区和实验室的研究。在目前大多数的表层侵蚀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坡面漫流可挟带的最大含沙量。由于侵蚀能力局限性的限制可能造成对含沙量的过高估计。该研究中将通过相关分析来确定影响表层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用有界回归公式来反映一个含沙量的限制区间,既不能小于零,也不能大于一个最大值。该模型中用到的数据根据公开发表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校准,该计算结果与实验室数据吻合的非常好。一维坡面漫流扩散波模型与得出的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一起来模拟野外试验结果(Barfield et al., 1983)。研究认为,以单位水流动力作为主导因素的非线性回归方法对于分析坡面漫流侵蚀能力非常有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