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研讨会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研讨会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云南大理
  • 出版时间: 2016-10-17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精密可控震源是探测地下结构的有力工具之一.精密可控震源具有精确控制的发射频率和准确已知的震源位置的优点,可长时间主动激发高度重复的地震波,在高精度的观测系统支持下连续观测和记录信号,通过分析观测数据用来研究地下介质波速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项目课题的支持下,考虑到可控震源发射信号特点,我们设计了时变窄带滤波器对精密可控震源源信号和接收台站记录信号进行滤波,其中时变滤波器的中心频率通过跟踪源信号的频率-时间关系得到。初步研究表明,时变窄带滤波器通过对中心频率窄带范围内的滤波,相比发射信号频带的带通滤波,能够进一步提高观测数据信噪比。由于可控震源信号传递到远台时信号信噪比低于 1d B,该方法可用来尝试实现可控震源的弱信号检测。由于该方法计算量大,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使其能够快速处理海量的可控震源连续观测数据,获得有用的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信息。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3年7月13日凌晨发生在库首长江支流青干河畔的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于了2000余万立方米的大型滑坡波形在周期、强弱、形状等方面的分析,滑坡体本身的形态、结构、边界、裂缝、运动和破坏形势等滑坡动力学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千将坪特大滑坡的滑坡波形形态和动力学特征.滑坡体本身的总体形态呈簸箕状,上窄下宽;千将坪滑坡是以后部推移为主,前部牵引为辅的复合式的顺层基岩滑坡.
  • 摘要: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互相衔接的三段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分别反演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及攀枝花—西昌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采用 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求得各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根据波形数据和观测报告,计算出2009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10535次2.5≤ML≤4.9近震单台震级测定值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差,绘制各次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空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四川盆地介质衰减模型呈现高Q0和低衰减系数γ的特点,攀西地区表现出低Q0和较高衰减系数γ;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率点的放大作用不相同;单台震级偏差优势分布基本一致,在构造稳定的四川盆地,介质品质因子高(低衰减),地震波在该区域能有效传播,盆地表层松软沉积层对入射波有放大作用,造成该区域单台震级高异常;川西大部分地震台站台基增益较大,但单台震级明显偏低,推测与松潘—甘孜块体地壳深度软流圈的物质流动及该区域低Q0异常(高衰减)有关;攀西地区断陷拉张、流体侵入及沉积填充等损耗地震波能量,使该地区台站测定的川西藏东地震震级常偏小,但同样台站测定的龙门山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震级常较台网平均震级更大,可能是受盆地边缘强烈不对称高幅值带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四川地区介质衰减对地震射线振幅的影响较地震台站的台基增益大,因此校正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单台震级时,应结合介质衰减及台站场地响应的空间特性进行考虑。
  • 摘要:本文通过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三峡工程区域内不同时期的多种爆破类型的波形,对其波形的周期、振幅比、P波初动方向、面波形类型、爆破时间等特征的分析,总结论三峡工程区域不同爆破类型的波形形态特征.爆破距小于200Km时,爆破在沉积层中激发的Rg面波。但由于震源浅(有些几乎为零),所以爆破产生的瑞利面波频散特征不明显,一般波群仅1-2组,而且衰减较快。爆破是瞬间发生的,爆炸力向四周扩张产生的纵波为压缩波,初动方向绝大多数向上且纵波特别发育,横波弱,爆破源深度较浅,一般为零到几十米。数公里台站垂直向记录初动多为向上,强而尖锐,振幅较大;数十公里台站垂直向记录的纵波不强,振幅与横波相当,在水平的两个分向上却有一个振幅较大,周期较长的脉冲(即大P头)。根据瑞利面波的振幅Ar和纵波振幅Ap统计分析发现,瑞利面波大大强于纵波,这是爆破波形十分显著的一个特征。一次性起爆的波形与数百次秒差串爆的波形不同。数百次秒差串爆波形的横波上明显看出多次爆破,成串等间隔,没有明显的Rg面波出现,并且纵波振幅不大,初动不是很清楚。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巴东库段10多年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处理,并结合巴东库段蓄水后的地震活动特征及水位地质、构造地质、岩层岩性、煤矿洞穴、蓄水时间、淹没范围、水位升降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总结了巴东库段蓄水地震活动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非构造的浅表卸荷型水库地震(岩溶塌陷、矿坑塌陷、岩溶爆、边坡失稳、岩石崩塌、库岸再造等);二是局部应力场调整引起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块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构造型水库地震;三是库水经过长期慢性渗透到断层破裂面,使得断裂部位粘滑系数下降引起断裂面局部撕裂形成的构造型水库地震.巴东库段地震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性紧密相关。巴东库段地震时间序列特征与蓄水时间有一定的相关,不同蓄水时期随着淹没区范围的扩大和蓄水时间的持续或水位上下浮动与发震时间、空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6年3-6月发生在三峡工程库区秭归库段杨林桥镇区域的小震群的双差精定位、震源机制解、野外宏观调查等地震学方法的分析,初步分析出杨林桥镇小震群特征,特别是地震成因为由于降雨引起的岩溶塌陷型地震的可能性十分大,与邻近的仙女山-九畹溪断裂无关,属于天阳坪断裂延伸而成的构造型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与三峡水库无关联性.
  • 摘要:水电站位于南美洲秘鲁东南部东科迪勒拉构造带内,北东侧紧邻安第斯前缘褶冲带,场址所在的东科迪勒拉构造带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主要在早古生界变质岩中发育NNW向褶皱.区域150km范围内大地震属于俯冲带型深源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场地影响极小.圣家旺电站近场区25km范围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5次,其中距场地较近、影响较大的地震为1928年4月9日6.7级地震、1928年4月27日6.5级地震,此两次地震震源深度均为25km,属地壳内部构造型浅源地震,发震构造可能与纳兹卡板块持续向南美大陆俯冲汇聚产生的地壳变形有关,对场地影响烈度分别为8度、7度强.
  • 摘要:本文利用大坝强震观测系统记录的强震事件,进行频谱、加速度、速度及动力放大倍数分析,从而得出砼重力坝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特征.主要包括不同高程、不同方向、不同介质中加速度、速度、频谱、动力放大等特征,为以后工程抗震设计和结构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 摘要:台基的噪声是反映在此台基上能否进行测震数字化观测的基本条件和观测环境的优劣,台站监测能力不仅取决于仪器的性能,还与台基的噪声背景有关.本文对呼和浩特地震台2005年和2015年两个时间段的台基噪声,运用傅里叶变换对其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并计算台基的平均噪声水平及仪器的实际动态范围,对台基噪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了环境对台基的影响.
  • 摘要:具有自旋磁距和自旋角动量的质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以磁场方向为轴的拉莫尔旋进,质子磁力仪根据其旋进频率与磁场强度的线性关系测量磁场强度的绝对值F.利用分量线圈在质子磁力仪探头附近提供的均匀磁场,根据补偿原理可以测量水平分量H的绝对值,根据偏置原理可以测量磁偏角D的相对值,称这种磁力仪为FHD质子矢量磁力仪.在地震联合基金和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先后支持下,完成了第二代样机的研制工作,通过为期半年的实测,其长期稳定性零漂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nT/年,其他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或优于目前使用的FHD质子矢量磁力仪,并与2015年初通过了星火项目的测试验收。其主要技术改进包括:创新了偏置测量磁偏角的方法,采用总场与偏置磁场进行合成的方式测量计算,使得单线圈测量磁偏角成为可能(计算时仍需 H 分量的结果),两组线圈可以分开观测,避免线圈间的互感,有效提高了观测噪声水平,解决前一代产品中两组球形线圈存在互感的问题;采用十字悬挂方法提高磁偏角观测的稳定性。目前我们仍在进一步优化悬挂装置的工艺和改进阻尼系统,并对仪器主机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并开展长期观测实验,以验证其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 摘要:地震仪观测环境温度、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地震仪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制约着地震观测数据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想办法:一是改善观测环境,采用山洞、深井等措施来提高环境参数的稳定性;二是改善仪器性能,提高仪器的抑制外界干扰的能力.通过加大地震仪的底盘厚度,采用独特的气压抑制装置,减小对地震仪观测数据的影响;采用高精度恒温装置提高仪器抑制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设计优化电路结构,从而减小电路的总体噪声;采用噪声极低的放大器,可以有效地减小高频噪声;设计稳定的振荡器,提高正弦波的输出质量,减小谐波;合理设计滤波电路;改进 PCB 板的设计,减小分布电容和电感对仪器性能的影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