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3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
2013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

2013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3-08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2013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台湾地区细悬浮微粒之主要组成为NH4+、SO42-、NO3-与OC,且以SO42-和OC所占比例最高;组成比例依区域而变,都市地区之NH4+、NO3-与EC浓度较郊区高,且NO3-亦与光化学反应程度有关而呈现显着的南北浓度变化差异;nss-SO42-除了受到当地之排放源影响外,尚有来自于长程传输;OC与EC之比值则由北向南递增.以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细悬浮微粒之长期趋势,结果显示台湾大部分空品区之污染物如PM2.5、PM10、NOx与SO2之年变化率趋势以下降为主.以三维网格模式CMAQ模拟分析各空品区细悬浮微粒之质量浓度,结果均可符合模式模拟之性能评估规范.细悬浮微粒全台之平均成份组成中原生性、衍生性与水分之比例分别为35.2%、31.3%与33.5%;原生性中之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等地壳成分,而衍生性成分中之主要成份分别为硫酸盐、硝酸盐与氨盐,主要成分与上述之周界量测结果相似,但是有机碳之差异较大,详细原因仍待进一步分析.以CMAQ-ISAM模拟分析各空品区之点源、线源与面源对硫酸盐、硝酸盐舆氨盐之贡献量,结果显示硫酸盐之贡献源主要来自各空品区之点源,而北部空品区之面源亦为硫酸盐之重要贡献源.台湾地区西部硝酸盐之主要贡献源除竹苗空品区与云嘉南空品区外为线源,而且大都是来自于所在空品区.各空品区氨盐之主要贡献源均是来自空品区本身排放之面源,贡献比例几乎均为50%以上,其次为上风处空品区面源,两者之贡献比例合设均达80以上.
  • 摘要:摩托车目前为台湾地区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但也因为摩托车数量太多,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根据台湾环保相关部门的统计,摩托车每年产生的一氧化碳(CO)及碳氢化合物(HC)等传统污染物,约估全台总污染量的10%,为都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环保相关部门透过各项管制政策,期能将其污染排放量降低.而针对在用摩托车最主要的管制措施是定期检验制度.在用摩托车每年需至环保局认可的机车排气定期检验站检验,因此检查路上的在用机车是否依法定期检验,成为环保局稽查摩托车的主要工作.rn 传统做法都是透过人力稽查,包括检查路边停放的摩托车是否完成定检,以及拦下行进中机车作检查.各县市环保局自2007年起,开始陆续利用动态车牌辨识系统执行稽查,不仅克服尖峰时段无法执行行进中摩托车稽查之状况,并且可稽查到大量的摩托车数量,使得台湾环保单位在稽查政策执行方式上有所突破.rn 本文以台湾高雄县(现已并入高雄市)为例,针对动态车牌辨识系统稽查资料库中属于高雄县车籍之未定检车辆.发现在尖峰时段及离峰时段分别有83.1%和60.4%之车辆比例,未曾遭遇环保局路边的人力稽查作业.显示利用车牌辨识系统执行稽查之车辆族群与环保局执行例行性路边拦查检作业之车辆族群明显不同.因此利用两种不同执行稽查方式,可稽查到不同摩托车使用族群而提高稽查效率.rn 而动态车牌辨识系统之回检率远大于其他人力执行的稽查方式,其回检率高达71.58%,巡查、拦检的回检率分别为55.38%、57.79%.动态车牌辨识系统在实际路边的应用上成功辨识率为90.85%,虽然无法百分之百成功辨识,但是与传统路边巡查及拦检相较之下,已大量减缩人力,因此利用动态辨识系统稽查可在人力节省及实际回检绩效有双重优势.
  • 摘要:台湾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动空气污染防制工作,依循整体环境政策架构设计各项防制策略,以空气污染防制法为主轴,采取各项对策以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维护改善空气品质,以达成保护国民健康之施政目标.台湾地区历经1980~200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环境负荷大幅成长;藉由循序推动各项空气污染管制策略,包括禁制/限制策略、管制性策略、预防性策略、诱因策略与空气品质管理策略,历经三十年努力,进展绩效甚为具体.检视台湾达成空气品质改善维护绩效之关键因素,主要可归纳为如下:台湾社会整体氛围与民众素质为驱动空气污染防制与空气品质改善得以持续进展之要素,建构坚实之法令制度政策治理系统为有效持续推动防制进展之核心基础,此外,学习先进国家经验,导入科学基准策略并扩大参与机制,乃为空气污染防制与空气品质改善得以获得具体绩效之关键原因.
  • 摘要:选用大雾观测资料测算城市地区的雾灾危险性指数,以规则网格作为评估单元,逐网格计算网格区域内的路网密度,以此作为雾灾的空间脆弱性指标,并针对重点设施的分布情况对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叠加订正;选用网格内的人口密度作为雾灾的易损性指标;危险性、脆弱性及易损性按5∶2∶1的分配比例综合测算雾灾的风险指数.实例研究选用北京地区近10年大雾资料按空间网格化评估方法对大雾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雾灾脆弱性指数的强弱分布与高速路及环城路延伸方向一致,高速路段、环城路、市中心及机场等地段为雾灾的高风险区域,北京东南部地区的雾灾风险也相对较高.
  • 摘要:台北县三峡垃圾卫生掩埋场的蜕变,强烈吸引目光,远近民斗争相参访住宿体验,成功树立封闭垃圾掩埋场之转型复育新模式.rn 三峡垃圾卫生掩埋场封闭至今13年,其间历经污染监控、环境复育、绿美化、沼气收集发电等传统封闭复育工作外,在场区"低碳转型"动力驱引下,树木银行、温室植栽苗木培育、篮耕离地植栽精致农业、山樱花林木区及绿能树屋等碳中和乐园企划策略相继投入,封闭之垃圾掩埋场不再是邻避设施;三峡垃圾掩埋场转型成为民众体验绿色交通、绿建筑、再生能源、资源循环、永续生活环境的绝佳场所,"三峡碳中和乐园"的旅游娱乐方式,也让民众将低碳绿色未来城市的概念带回家,充实了环保、低碳教育功能.能玩、能住、能减碳的"三峡碳中和乐园"堪称台湾地区封闭垃圾掩埋场之转型复育新典范.
  • 摘要:本文分析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法律制度相关内容未落实、企业的责任不明确、处罚力度不够;借鉴欧盟、日本、美国关于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从而提出关于我国环境污染责任追究的相关政策建议,在危险废物管理领域采取试点.
  • 摘要:本文对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督管理过程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节点控制指标,建立了电子废物拆解处理企业监督和管理信息化指标体系和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价应用模型.
  • 摘要:含氯有机溶剂为地下水中常见之重质非水相溶液(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DNAPL)污染物,而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则为最具代表性之含氯有机溶剂.一旦发生含氯有机溶剂泄漏,将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之污染,并将经由地下水之传输,使污染范围扩大,并可能经由地下水之抽用等暴露途径,对民罘之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本团队研发处理DNAPL污染地下水之绿色整治技术,利用透水性反应墙之概念,现地注入乳化型缓释基质于受TCE污染之地下水中,并评估其乳化型缓释基质对於TCE降解及污染扩散控制之成效,以整治及局限TCE污染之地下水.本团队所设计合成最佳之基质结合大豆油及生物可分解界面活性剂,使大豆油乳化为较易扩散之乳化型缓释基质且能达到乳化效果90%以上,以期长期提供微生物还原脱氯所需之碳源.现地应用之结果显示,乳化型缓释基质注入后,有机碳浓度将显着提升,各埸址均由低于10 mg/L上升至超过5000 mg/L,并缓慢降至100~300 mg/L间,且维持超过五个月之缓释;各场址之总生菌数亦大量生长,且维持107 CFU/mL以上;各场址TCE浓度亦由平均0.8~1.3 mg/L降至符合法规标准之0.05 mg/L以下;由基因分析法及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分析得知当注入基质后,可刺激现地具有降解TCE之脱氯球菌(Dehalococcoides)生长,使脱氯球菌由平均102~104 cell/L增至超过105~106 cell/L;而由定序结果得知各场址在注入基质后,可侦测出具有降解含氯有机物之相关菌种.此乳化型缓释基质已实际应用于不同之含氯有机溶剂污染场址,并达到控制污染团扩散及降低污染物浓度之目的.由各场址之整治数据可知,乳化型缓释基质为良好缓释性物质,且可长时效供应现地微生物生长之碳源,因此可降低操作维护费用,并可减少碳排放,因此符合绿色整治概念.
  • 摘要:本研究以批次方式结合Fenton-like化学氧化与biopile生物复育法处理高雄某常期受燃料污染土壤.实验发现土壤经Fenton-like氧化后能有效降低TPH被吸附量,其中以土壤中存在之铁氧矿物与针铁矿催话Fento-like反应后,两者均可降低土壤对TPH之吸附(约20%~30%),但添加复合铁B为催化剂可降低约55%~58%之TPH吸附,明显高于土壤中存在之铁氧矿物与针铁矿.改以复合铁B之复合比例2,并于每次加H2O2之前添加催化剂进行氧化,结果发现处理时间缩短至仅需15天即可达到约75%去除效果.生物分解采用添加生物制剂方式进行受污染土壤biopile生物分解.因污染土壤中本来已有足够之氮、磷供微生物利用,因此于土壤中,其氮磷管养盐并非影响生物降解之因素.化学结合生物降解试验,先由化学氧化试验中寻找出最佳氧化条件再添加生物制剂进行biopile,结果发现於3次化学氧化后,土壤天然存在微生物不因Fenton-like化学氧化之强氧化力,而抑制微生物之生长,但于化学氧化3次后接续加入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降解,其TPHd皆无进一步被生物降解,并且于高污染浓度之试验组亦有相同之情况,推测于21天内土壤中TPHd以化学氧化为主,后续生物分解效率仅占一部分,亦推测残余之TPHd与土壤间有较强之键结力所致.
  • 摘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在针对住宅和商业建筑的节能发展议题上,无不竭尽心力地探讨如何有效的维持室内空间之冷暖状况(夏凉冬暖),进而降低空调负荷,以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隔热/隔冷技术亦为被讨论的重点研究之一.隔热/隔冷技术可透过主动式或被动式的能源有效策略(active or passive energy efficient strategies)之实施,来提升节能效率.例如,夏季时如何让建筑空问保持通风、冬季时如何避免空间内的暖空气流失,以及空调系统的改善等皆属主动式的策略;而建筑结构(如外墙、屋顶)、门及窗等的改善,则被归类为被动式的策略.利用地下水并搭配热交换系统来进行隔热措施,即是有效的被动式策略之一.此技术是将管路布置于墙面、层板或屋顶上,让流体(如地下水)流动于管道内,吸收管材上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以求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冷却效果.一般而言,地表下一定深度之地下水的水温,一年四季几乎维持恒定,介于夏季白天的空气温度与冬季夜晚的空气温度之间.因此,可藉由地下水,利用冷热交换的方式,使建筑物室内达到降温或升温效果,以降低空调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本研究建立小型进行小规模试体实验(Pilot test),搭配地下水热交换器设置,试验出适合研究主轴之最佳参数,以此为参考进行CFD热影响模拟分析,希望能建立设计系统,供后续建造参考依据.
  • 摘要:对某焦化厂PAH和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甲基β环糊精(MCD)作为洗脱剂,运用升温、超声和连续洗脱等协同增效手段筛选出:当100g/L MCD,50°C和35kHz超声30min时,对土壤中总量PAH和5种重金属元素单次去除率最大,总量PAH,Cd, Ni, Zn, Cr和Pb的最大去除率分别是76%,51%,64%,69%和46%;综合考虑洗脱效率因素和修复成本因素,对3次洗脱修复后的土壤接种降解菌和添加N/P营养源,25°C恒温培养12周后,发现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显著提高(p<0.01),说明该技术对修复后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多样性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可见,利用优化后洗脱技术(100g/L MCD,50°C和35kHz超声30min)对PAH和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生命周期评价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现状,针对当前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不确定性分析、清单数据质量把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构建等),分别提出了利用泰勒系列展开模型进行全生命周期不确定性分析与数据质量把关相应对策;并指出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来构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的紧迫性.
  • 摘要:20世纪中叶之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社会体系,已造成地球的资源耗损及环境劣化.因此,积极进行废弃物管理制度革新、研发再生利用技术、健全资源回收产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构资源循环型社会,应为当前国际环保要务.台湾自1970年代起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民众所得提高,废弃物产生量日益增大,性质亦趋复杂而难以妥适处理,曾造成严重的垃圾战争局面.rn 台湾因应都市垃圾管理问题,政策沿革可分成三个阶段,1984年都市垃圾处理方案以掩埋为主,1991年转为焚化为主、掩埋为辅;2003年起推动垃圾零废弃,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优先,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并推动环保科技园区计书,提升技术研发促进环保产业发展;2007年整合执行一般发弃物资源循环推动计书,以逐步达成垃圾全回收、零废弃之目标.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运量自1998年已逐年下降,2012年较历史最高年减少61.6%,资源回收率达到53.8%.事业废弃物之管理,主要针对产源、清理、再利用、境外输出入及最终处置等机构进行管制.再利用可依事业主管机关规定办理,分为自行再利用、公告再利用及许可再利用.2012年度公告可直接再利用事业废弃物计95项,专案核发再利用计1168件;事业申报以再利用方式处理之废弃物超过80%.rn 台湾天然资源缺乏,全球资源面临枯竭的警讯也普受关注,近三十年来的努力,废弃物管理体系已由消极的末端管制进展到积极的源头管理,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度,全面推动资源回收计书及零废弃计书,创造了民众所得增加与人均垃圾清运量逆向脱钩的成功经验,可供国际社会参考.地球永续发展系21世纪人类共同的愿景,废弃物是人类日常生活及产业活动无法避免的副产物,为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借由环境教育可建立天人合一惜福爱物的价值观;废弃物是被错置的资源,循环资源或废弃物,其宿命系于你我一念之间.
  • 摘要:台湾长期推动环境教育,其成果已具规模且有成效.本文主要介绍台湾环境教育从"环保署"成立阶段、环境教育要项、"环境基本法"到"环境教育法"的发展及阶段,并述及"台湾环境教育法"的"立法"过程及健全环境教育执行体系、充实稳定环境教育经费、建立环境教育专业制度、扩大全民参与环境教育及违法须接受环境讲习等主要宗旨与目标.也以带动405万人学习爱护这块土地、鼓励大家勇于加入环境教育的行列来说明近年"台湾环保署"环境教育的执行与现况,同时不仅环保署推动环境人员、机构及设施埸所认证成果丰硕,积极补助地方政府暨民间组织推动环境教育计划,而且各界也热烈参与环境教育相关推广活动.对于未来,提出推动环境教育增能计书、加强国际环境教育交流与合作、进行环境素养调查及利用网路加强环境教育宣传的工作.
  • 摘要:台湾中部地区,含台中、彰化、南投,其空气品质皆呈现PM10下降且O3上升的情况,本研究运用回归推估法(Roll Back Method)回归得出南投县PSI与各种防治策略与臭氧浓度之线性关系模式,进一步建立PSI因果关系回馈图,并以系统动力学软体STELLA针对不同污染源之排放量数据建立之空气品质系统模式,以2006年至2011年之PM10数据,并运用田口实验设计评估空气品质管制策略及影响因子.模拟结果南投县PM10评估以各项管制策略扬尘洗扫最为显着为54%;其次为固定污染源行为管制21%,经济影响全县产业发展及社会活动强度为第三.此三项因子均为县内主要粒状物排放源管制工作,系统模式可显示各种措施管制之实质有效性.
  • 摘要:本文采用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及具有强非线性表达能力的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象中心共同研发的MM5-CMAQ准业务空气质量预报系统预报的2008年北京南郊观象台PM10浓度与实测PM10浓度以及该站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实测值建立统计订正模型,并采用上述订正模型对2009年1~12月的CMAQ模式PM10浓度预报产品分别进行订正,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订正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订正方法不适用于PM10预报浓度的订正;采用非线性订正方法(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滚动订正后PM10预报浓度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且订正后PM10预报浓度与实况浓度的分布范围、变化幅度的一致性优于不做滚动订正的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本文推荐采用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滚动方法进行PM10预报浓度订正,以便显著提高PM10浓度的预报效果,为大气污染的防治和灰霾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不论从资源或环境的角度而言,资源回收工作和其产业发展在全球各国皆属重要工作.主要问题是如何化资源环境的危机为转机,让资源回收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推手.台湾在资源回收工作已推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废弃物清理条例(以下简称《废弃物》)的要求和环保主管部门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有相当亮丽的表现;而中国大陆目前通过的《废电器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ChinaWEEE)更是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带动了资源回收企业投资的热潮.rn 因此,两岸资源回收制度是否有效带动产业投入资源回收工作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议题和重点.本文藉由两岸资源回收法令制度和市埸的比较分析,尝试了解目前两岸在资源回收工作的可能症结和未来制度上应有的改进方向.本文发现台湾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费率制度虽然一致,但市埸大小主导着资源回收企业的生存条件,在台湾,资源回收企业主要依赖政府政策,但在中国大陆,企业的生存方式较为多元化,政策支持仅为企业生存之一环.另外,在中国大陆,费率制度由各部委以专业方式参与,统一补贴,地方管理资源回收企业.然而,管理权力是否能和补贴充分配合,在中国大陆要能发挥制度成效,各部委及中央地方的关系也必须有效厘清和相互配合.因此,为能有效厘清两岸制度是否能够发挥资源回收成效,第一节说明两岸目前资源回收现况,第二节进行两岸资源回收法规制度的比较,第三节则就两岸资源回收市场规模与成本进行分析,最後则是两岸资源回收未来前景与展望.rn 全球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危机下,资源回收成为加速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特别是电子产品销售遍布全球,废弃物成长速度快,废电子电器的资源回收成为全球性问题,如何能够将废电子电器妥善处理,是目前各国寻求的解决问题之一,也为大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环.不仅如此,在能源资源的匮乏下,原物料价格上升,资源回收工作所产出的再生料投入制造也被视为电子产业节能减碳的重要绩效,以及未来在电子电器市场竞争力的指标.因此,不论由资源或环境的角度而言,资源回收工作和其产业发展在全球各国皆属重要工作.rn 主要问题是如何化资源环境的危机为转机,让资源回收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推手,台湾在资源回收工作已推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废清条例》的要求和环保主管部门"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有相当亮丽的表现;而中国大陆目前通过的《废电器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ChinaWEEE)更是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带动了资源回收企业投资的热潮.rn 因此,两岸资源回收制度是否有效带动产业投入资源回收工作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议题和重点.本文藉由两岸资源回收法令制度和市场的比较分析,尝试了解目前两岸在资源回收工作的可能症结和未来制度上应有的改进方向.本文发现台湾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费率制度虽然一致,但市埸大小主导着资源回收企业的生存条件,在台湾,资源回收企业主要依赖政府政策,但在中国大陆,企业的生存方式较为多元化,政策支持仅为企业生存之一环.另外,在中国大陆,费率制度由各部委以专业方式参与,中央统一补贴,地方管理资源回收企业.然而,管理权力是否能和补贴充分配合,在中国大陆要能发挥制度成效,各部委及中央地方的关系也必须有效厘清和相互配合.因此,为能有效厘清两岸制度是否能够发挥资源回收成效,第一节说明两岸目前资源回收现况,第二节进行两岸资源回收法规制度的比,第三节则就两岸资源回收市场规模与成本进行分析,最后则是两岸资源回收未来前景与展望.
  • 摘要:事业废弃资源物产生数量随国民所得之提升、科技之进步及经济发展而增加,且性质日趋复杂,其中甚至来杂各类有害成分,亦增添中间处理及最终处置之困难.为避免废弃物清理不当而衍生二次公害问题,废弃物清理条例于2001年修正公布后,事业废弃物之再利用系依各"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之规定办理,事业废弃物之再利用方式可分为废弃物性质单纯、再利用技术纯熟且去化管道顺畅之公告在利用及非属前述状况之个案或通案再利用许可方式,目前依规定得迳依其管理方式再利用之公告再利用事业废弃物种类总计95项,2011年公告再利用申报数量为916.0万公吨,许可再利用量为70.6万公吨.另资源回收再利用法于2003年公布施行后,授权各"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订定再生资源再生利用管理办法,环保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及内政主管部门亦已公告相关再生资源再生利用项目,目前订定之再生资源项目共有8项,2011年再生资源再生利用申报量约356万公吨.在完整之法规指引及废弃物处理成本日益增加及低碳永续发展之考量,各项事业废弃物之回收再利用工作正蓬勃发展,且绩效良好.依据台湾历年事业废弃物再利用经验研析未来可精进之管理作为,可提供事业废弃物再利用永续发展之参考.
  •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未来10年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城镇化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土地问题将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巨大的土地压力将使"退二进 三"、"退城进园"等政策实施产生的数万家工矿企业关停搬迁遗留的污染土地(场地)的再开发成为必然趋势.在倡导"生态宜居"和"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污染土地(场地)再利用的潜力时,必须高度重视污染场地再开发的环境风险防控.
  • 摘要:界面活性剂冲排为比水轻非水相液体(LNAPL)之现地整治方法之一,本研究首先经由可行性试验,包括相行为分析、界面张力分析以及管柱试验,筛选出可用于处理目标场址之最适界面活性剂配方.其次进行小规模之模场试验,目标场址初始总石油烃(TPH)浓度平均约为10000 mg/kg,经实施界面活性剂冲排后,大部份区域浓度呈现大幅度降低,且符合土壤污染管制标准中TPH项目限值(1000 mg/kg).此外模场历次调查结果显示,冲排过程中LNAPL大致由注入井被逐渐推移至抽出井,此一现象与监测井浮油厚度观察结果相符合,证明本研究所采用的界面活性剂对目标场址产生移动化作用.本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界面活性剂可应用于比水轻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址之现地整治,同时具有效率高、时程短等优点.
  • 摘要:本研究以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为目标污染物,并以人为方式置备不同特性的土壤样品,藉此观察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预测不同土壤特性之生物有效性.rn 研究结果发现,当土壤中仅存在单一化合物时,SPME技术对于两种菌群在六种土壤特性下,生物有效性的预测值与实际降解量两者的相关性,其R2为0.56,说明二者间线性关系的一致性并不高;斜率0.73则说明SPME对于微生物实际降解量有些微高估的趋势;截距10.6代表本研究所探讨的条件下,SPME技术大约高估10%的误差值.SPME对于4环Pyrene以及土壤特性较为极端的条件,如龄久土壤、坋质壤土以及SOM 7.6%的土壤样品,SPME预测值出现高估的机率高于其他样品,因此降低SPME的准确性.当土壤含两种以上化合物时,SPME则出现明显高估的现象.
  •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的进步,地下水中的全氟有机化合物、人用与兽用药物、个人护理品等各种痕量"新型污染物"逐渐收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针对地下水中新型污染物的物质构成,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地表水和其他污染源的关系,总结对比了国内外地下水新型污染物的研究情况,地下水中新型污染物主要由卡马西平、咖啡因、磺胺甲恶唑等药物,全氟有机物,双酚A、壬基酚等激素类物质等构成.地表介质中的新型污染物通过纵向和横向迁移进入地下水,由于含水介质和微生物的作用,由地表到地下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某些污染物迁移性、水溶性较好,在地下水中容易积累,相反,迁移性差的污染物更易富集在土壤中.地表污染源与地下水中的新型污染物在物质构成和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摘要:土壤砷污染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土壤砷污染的现状、来源及其危害,分析了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砷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摘要:能源主宰生产的动能,资源限制消费的力道,面对地球天然能资源逐渐匮乏的困境,"节能减排"已成为人类追求永续发展所必须遵守的生活态度.下个世代的生活文化将从人类如何以智慧妥善处理生活与生存的抉择中演化出来,在新世界的低碳生活文化中,人民愿意自发性的关怀环境永续的议题,人民愿意主动学习节能减碳的知识,人民愿意实践并记录低碳生活的行为,从觉知关怀、探索增能到对环境永续有具体的行动承诺,然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适当的驱动力,本文建议两岸合作建立碳权新秩序,透过企业的碳钱福利平台来落实生活节能减排.rn 如今,两岸经历高度经济发展之后,正同时面临极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这是两岸合作的新契机,应该将"节能减排"的压力转化成为助力,有系统地投入经济、教育及社会能量让人们成为新世界生活文化的领航者,将低碳生活文化成为新的普世价.
  • 摘要:电子废物的产生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具有危害性和资源性双重特点,由于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而被人们称作"21世纪的矿山宝藏".电子废物管理处置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生命周期可以对评价对产品或工艺过程"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或评价,可以为电子废物的拆解阶段的消耗、排放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在规范电子废物回收方式和摆脱落后的手工拆解方式的基础上,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科学的电子废物拆解模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