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八届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
第八届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

第八届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05-11-12

主办单位: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会议文集:第八届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长江三峡水利枢建成后,水动力条件大大改变,必然会引起水库上、中、下游河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注入水库的各条支流,会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水库上游河床的摆动变形,水库蓄水后,产生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库岸变形。发生水库库区附近淹没、侵没和对下游及邻谷发生渗漏。水库建成后,水库运营清水下泄时,由于含沙量大大减少,水的动能加大,任何水库都会引起水库下游河道冲刷及河床变形,河床会发生河床演变,河床有一个新的调整周期,三峡水库也不能例外。
  • 摘要:随着空间遥感在城市建设管理及信息化工作中心用越来越广泛,其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上海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和各种应用实例,说明窄问遥感已渗入到城市信息化的方方面面,拓宽了空间遥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用EOS/MODIS极轨卫星监测闪电的可行性,应用大气和云辐射原理以及云中水滴mie散射的原理,从EOS/MODIS的中红外通道及热红外通道中提取夜间强对流云团产生的闪电信息,并可由强对流卫星云图的云项温度确定可能出现冰雹的区域,对减灾、预警提供宏观信息。
  • 摘要:本文概述了地震海啸的特征及其成因,国内外历史上生地震海啸的概况。并结合我国沿海的地震、构造、海底地貌等特点,分析了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最后简要叙述了遥感技术在地震海啸监测中的应用。
  • 摘要:沧州地处华北平原尔部的黑龙港流域,属滨海平原,海河水系。地势低平、多洼淀,并自南西向北东倾斜,两部最高地势海拔15.7米,东部海拔3米。沧州地区是我国由丁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到2003年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累计已达2.25米,漏斗面积超万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其影响和破坏愈演愈烈。地质环境较差以及深层地下水超采是该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今后地面沉降继续造成地质灾害,需要测量这个地区的地面沉降,为确定今后的适合的地下水开采强度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使用传统干涉雷达技术和永久散射体干涉雷达方法对沧州地区的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较其他方法更多的认识。
  • 摘要:台湾的国七信息系统自1990年成立国十信息系统推动小组,确立九大数据库分组的推动组织,政府及民间机构陆续建置其地理信息数据或数据库,但由于数据产生单位众多且分散,使数据需求者很难在同一平台上获得不同单位的实时且完整的空间信息,导致数据重复建置,或数据缺乏等问题,使得地理空间信息原本多元与丰富的特色难以展现。国土信息系统在九大数据库推动下十余年后,实有必要建置此空间数据供应仓储系统,以促进国土信息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公元1997年台湾信息中心规划建置地理信息目录检索及流通交换系统,其主要目的为藉由建立地理数据目录及流通交换系统,使全国之地理信息可经由统一窗口的检索功能,查询到所需的信息。对于同一地区不同单位所建立之图资仍分别存在,各自独立于不同图层,虽已建立诠释数据库系统,但仅能检索单一图层,难以展现空间的关系。因此信息中心乃于公元2002年规划国土信息系统仓储及流通中心作业,并于2003年建置国土信息系统数据仓储及流通中心加盟单位业务系统,处理图rn 资电子商务业务管理事项。2004年则发展建置整合各单位现有图资之空间数据供应仓储系统,并以台中市政府与营建署为示范节点,提供具有N-Tier、支持XML supported架构之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之验证示范。
  • 摘要:由于特殊的水文、地文环境,台湾承受多种天然灾害,诸如台风、淹水、坡地崩塌、土石流及地震,造成许多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为了减少天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个整合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足必要的。一个理想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因特网技术、动态灾害模式、基本数据库与使用者接口,并能处理减灾、整备、应变、复原等灾害叫个阶段的事物。过去台湾在灾害领域的皋础研究相当多,但要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务面便需要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在本文中,提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因特网技术所建置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基于此架构发展了一套台洪应变作业支持系统。此系统整合实时监测数据、动态灾害模式与使用者接口以提供台洪时期的灾害管理决策支持。应用此系统产出的相关分析撒告会提供给中央灾害应变中心的决策者参考。
  • 摘要:以评估各试作地区最适宜之自动判释模式、估测误判区为主。并建立一简易整合判释原型系统,判释对象为台中县、云林县、嘉义县及台南县等四县各300平方公里之水稻田区域,以福卫二号卫星及航照两种影像进行双线判释。(1)完成一套结合福卫二号影像及地理信息技术之稻作辨识人工辅助系统,以适用于不同来源之航遥测影像之稻作辨识工作。(2)针对选定之实验区,评估福卫二二号影像应用于稻作自动分类辨识之可行性及适用性,及心用于该区之适用分类方式。
  • 摘要:环境现象需要长时间的连续性监测,台湾自然生态丰富且脆弱灾害频繁(侵蚀严重、921断层错动强;陈有兰溪增加十几条土石流等),许多地区过度开发超限利用、河道采沙、洪泛区滥建、山坡地建物、废弃物充斥天地水间、能源空污、溪流被工厂污染恶臭难挡、废弃土乱倒,许多现象都需要监督保护,例如,森林大火的延烧发展、特定土石流危险溪流发展、河流砂石的盗采现象、夜间废水偷排、其他自然、人文动态现象观察记录等。现在的遥测系统多无法连续性、长时间、日夜不停的在同一地点进行地面现象的监测,减少环境冲击,维系生态平衡,使台湾能永续发展;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环境空间监测工作更需要开发有效的环境临测技术与工具来掌握状况。台湾人学窄问信息研究中心,深知不同环境标的需辅以不同监测技术,因此整合各式监测工具与技术,发展出包含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航照、无人飞行载具(UAv)及地面调查系统等多元化监测体系来因应全方位环境监测的需求,可快速增强违规侦测的能力与涵盖面,增加管理的细致度、效牢性与周全性,特别足及早查知不合理的环境冲击或灾害影响程度加以处理,使对环境不必要的人为伤害降到最低。为结合现阶段所有监测工具与技术,本中心特别针对无人飞行载具(UAV)的各项构成子系统,飞行导航、载具平台、姿态方位进行研讨,以取得实时之高时间与空间分辨率影像,未来可结合多样化监测系统,形成完整严街之监测网,可达到自动化、低成本、高正确性、实时性的实质效益。
  • 摘要:强度-色调-饱和度(intensity-hue-saturation;IHS)彩色模型、Brovey转换及其他彩色模型是目前常用之影像融合方法,这些融合方法均有其盲点与限制,尤其是在面对高解像力卫星小断发展之下,传统的方法均对分析区域的特性相当敏感。奉研究针对IHS融合过程中模式转换,推导出一不需转换滤核的算法并解决转换过程中所发生之影像失真(color distonion)的问题,进一步找出饱和度补偿方式以获得同时兼顾空间及光谱信息的影像融合结果。经由饱和度补偿方式之影像与传统IHS转换之影像,可以发现福尔摩沙卫星二号影像透过传统方式转换后其影像整体上偏蓝,影像中建物偏红、道路偏暗、水体呈现黑色、植生偏蓝,但新方法补偿后上述几种空间特征物与地面实际较为接近。
  • 摘要:大型车辆(如公车、砂石车等)由于车辆构造、使用型态均与一般车辆不同,且由于驾驶者驾驶习惯普遍不佳,造成违规、危险驾驶事件频仍,继之以所承载的物品有时较为特殊(如废弃物清运机具、油罐车、危险物品载具等),因此一向是稽核监控管理单位所重视的对象。为求消除危安因素及降低社会成本,政府拟定各项法规条文及管理监控流程以利有关单位管理。事实上,所有交通安全法规的制订皆是为求事前消灭事故发生之危安因素,但目前对于大型车辆之管理,尚缺乏提供实时信息之机制,使警政管理单位无法在事故发生前即依据实时监控技术判断并消除危安因素。以现况而言,对于大型车之管理,目前已有相关单位引入管理功能如:[禁行路线管理功能]、[轨迹数据管理功能]、[超量、超项、超时属性数据按理功能]、[实时禁制区预警点回报功能]等,但对于整体架构及违规通报机制仍未有融合考量之平台。为保障社会大众[行]的安全,引进最新科技,以更有效率的作法增进管理效率并改良道路交通执法程序即为未来发展之趋势。本研究引进ITS中之[智能型商用运输系统(Commercial Vehicle Operation,CVO)]架构,以清支云科技大学运筹管理研究中心所发展之[智能型商用车队监控系统]为例,来探讨[大型车队监控管理系统]之现况与未来可行之发展。希望能藉由对于文献及现况之掌握,结合GPS、GPRS、GIS及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并了解相关法规及监控管理作业流程,研拟出最适合大型车辆相关业管单位管理监控需求之功能及接口。使业管单位能够实时发现大型车辆行驶时所衍生的各项潜在危险因子,依据相关处理流程迅速做出合宜的处置。
  • 摘要:遥测技术发展的最大限制之一,便是大气活动的干扰,尤其对地球资源卫星上装载町见光段的光学传感器向言,云雾的干扰最不易处理。而台湾又为多云区,云雾的干扰无可避免,若受遮蔽的区域恰为研究区,则会大大减低了卫星影像的价值性。另外,国内灾害监测对遥测影像之需求周期几乎以天为单位,更突显灾害发生时遥测影像供不应求之窘境。因此如何去除云雾之干扰便成为相当重要的课题。厚、薄云雾两者具有不同之光谱特性,故需个别进行处理。厚云雾因具高反射特性,故可经由阈值的设定将可见光段呈高反射之部分侦测并去除;薄云雾虽仍可观测到底下地物,但已将地物本身的光谱特性扭曲,且难以用算法侦测去除,因此本研究先将影像由RGB转换成HIS系统,再假设薄云雾的加入等于白色颜料的加入,即仅改变光谱的亮度或浓度值,色相并无改变,藉此可侦测并去除薄云雾。去除厚薄云雾后残缺之部分再利用影像镶嵌之方式,以邻近日期之无云影像补偿之,并进行色差之调整,使影像信息量损失到最小。对于云雾侦测之结果,总体精度可达97%;在均质海面及有地形效应之区域上,薄云雾侦测精度则为81%;极度非均质之农业区则为80%。地物较复杂之区域,需取得较高时间精度之影像才可增加侦测精度。本研究虽因影像取得之限制而无法提升复杂区域之精度,但已证明在HIS系统中可简化薄云雾之侦测准则,大大提升自动化侦测云雾之可能性。
  • 摘要:“水利信息快速获取、处理与共享平台”利用水利部门现有的“航窄遥感实时传输系统”、“水、旱灾害临测与评估业务运行系统”和正在建设的“多源水利信息快速获取与共享甲台”,以多颗遥感卫星数据为基础,以机载、地面移动站和地面固定站获取的数据为补充,开展多源水利信息快速获取、处理和融合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覆盖全国及周边地区的对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资源应用、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重大水利工程进行监测和快速反应的水利信息共享系统。正在建设的系统由“机载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摹于卫星的多源水利信息快速获取、处理与共享系统”、“地面移动站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地面固定站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天地一体化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与共享系统”六个系统组成。该项目中的部分系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和水利部有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已处十运行阶段。
  • 摘要:我国即将发射“环境与灾害临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减灾卫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已经进入论证和实施阶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减灾卫星有效载荷的主要性能指标,然后结合减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国家灾害管理工作的需求等,对减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卫星在减灾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