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0年城市地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城市地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城市地质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0-10-18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文集:2010年城市地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城市发展的需求驱动城市地质调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战略发生重大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关键性问题。随着世界城市人口接近总人口的半数,这一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中,_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对城市安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世界各国都将“数字城市”纳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城市化进程的驱动下,城市地质成为地质工作的重要领域。
  • 摘要:城市是地球表层物质、能量和信息高度集中的场所,是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地域空间,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中心。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rn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大、中城市云集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聚集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心。预计21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时,将有10亿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地质环境敏感、脆弱,为我国主要的灾害风险区,是全球几个主要沿海灾害多发带之一。城市化建设所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加剧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诱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沿海地区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用功能不断拓展,如何高效管理地下空间资源已成为城市管理的新课题。目前,在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统一管理,导致地下空间开发无序、综合效益发挥欠佳以及地下公共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的产生。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地下空间上地使用权确定、审批与登记,地下地籍调查技术,地下地籍图编绘以及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等内容,为建立地下空间权籍管理和调查机制,从而构建地下空间资源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 摘要:珠三角是东南沿海软土地基沉降最典型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厚度大。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是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第四纪沉积物分布面积为3549.7km2,软土总的分布面积约1965km2。根据广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钻孔分析,广州软土主要分布于南部三角洲平原区,即珠江两岸-番禺-南沙一带,而海陆交接处的增城三江平原、内陆河谷区的广花盆地仅局部地段有分布。在平面上软土总体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由内陆到河口、越靠近海岸厚度越大的规律。厚度小于10m的软土分布在广州市区珠江两岸、番禺大部分地区(市桥、大石、钟村、南村等)以及南沙区灵山、乌洲、大小虎、黄山鲁等山地丘陵的周边;厚度在10m~20m的软土分布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化龙镇东-莲花山一带、东涌-鱼窝头一带;厚度在20m~40m的软土分布在南沙区的横沥、万顷沙、新垦、三民岛、南沙港区(包括物流基地、钢铁基地、石化基地);厚度大于40m的软十较少见,仅分布于万顷沙十七涌以南的局部地区,最厚处可达55m。
  • 摘要:北京地面沉降初步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之后沉降范围逐渐扩大,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明显增加,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2年开始,北京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先后开展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二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包括7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基岩标和分层标组)、水准测最网、GPS监测网、InSAR监测网以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将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充分结合,实现了北京平原区近4000km2的地面沉降实时化、可视化和网络化监测。
  • 摘要:2006-2009年广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了‘垃圾处理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评估与场址优选区划’工作,在全市普查的基础上重点调查研究了本垃圾填埋场。rn 通过地质环境条件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研究,总结出适宜垃圾填埋场建设的地质条件,进而指导今后的填埋场选址工作。该垃圾填埋场位于广州市郊区,距市中心约25km,使用时间为1993-2002年。
  • 摘要: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市,下辖14个县级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是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大,城市相对集中,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为查明影响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城市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承载力,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立项开展中城市群城市地质调查,并首先开展郑州、洛阳、开封三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 摘要:城市地质调查是一项于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明城市的地质、资源和环境基本状况,评价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自2003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了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南京和广州等六个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城市地质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为全国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本文简要介绍六个试点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调查方法。
  • 摘要: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上居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缘,大别隆起与幕阜隆起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具有平原、岗地及低丘地貌并存的格局。rn 武汉地区所处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和桐柏-大别造山带的结合部位,主体属扬子地块北缘之鄂东南褶冲带,跨及襄广断裂、团麻断裂等区域性大断裂,基岩露头少,主要为古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偶有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和新元古代变质岩系零星露头。其中岩溶地层发育,隐伏灾害等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评价中,重金属污染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rn 根据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本次开展的杭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重点围绕城市土壤、大气降尘、水体及环境指示生物等土要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城市土壤包括城内绿地土壤和城郊的农用地土壤。绿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既具有典型性又有充分的代表性。以此为前提,按照居民聚居区、商业繁华区、公园休闲娱乐区、交通密集区和工业分布区的不同类型功能区布置采样点。绿地土壤样品采用配套采取表层(0~10cm)与深层(30~40cm)进行系统比较研究。
  • 摘要:区域稳定性是活动性断裂活动、地震和地壳不均匀升降的综合体现。本研究通过从新构造运动以来广州地区断块活动所产生的地形地貌和沉积建造中,提取断块活动的相关信息,再结合地震、地球物理、工程钻探等方面的资料,对断裂的活动性和区域稳定性做出评判。研究表明本区存在有区域性升降运动、断裂与断块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新构造运动类型。本区区域升降运动主要表现在多层地形地貌、第四纪沉积作用、古海岸形迹及地壳形变等方面。
  • 摘要: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周边城市化与现代化水平快速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使得天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使有限的城市空间不断超荷。为了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高层建筑已经满城遍布,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城市空间的需要。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缺少绿化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随之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也将不断得到提高。截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rn 为处理好城市规划、资源利用、建设及环境保护中的地质问题,我国东部各大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进入到大规模城市重新规划改造的新时期,并开展了城市地质试点工作,以帮助解决城市科学规划、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城市的废物处理,尤其是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等有关地质问题。rn 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作为城市地质调查数据的主要收集、管理、可视化、分析的载体,其正经历着不断的发展和更新换代。
  • 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历了初期和中期两大阶段。1949~1978年为中国城市化低缓发展时期。rn 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10.64%,城市132个。1978年达到17.8%,城市216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1980年达到19.4%,2007年达到44.94%,城市655个。此期间中国城市化率年增0.94%,而同期世界城市化由41.3%增加到49.4%,年均增长率0.3%。中国现有的655个城市,中央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68个,县级市368个。至2008年,全国有城镇人口60 667万,城市化水平45.68%。
  •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评价中,重金属污染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rn 根据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本次开展的杭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重点围绕城市土壤、大气降尘、水体及环境指示生物等土要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rn 城市土壤包括城内绿地土壤和城郊的农用地土壤。绿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既具有典型性又有充分的代表性。以此为前提,按照居民聚居区、商业繁华区、公园休闲娱乐区、交通密集区和工业分布区的不同类型功能区布置采样点。
  • 摘要:北京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6410.54km2,其中山区面积9882.54km2,平原区面积6528km2,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09.9mm。本市属于海河流域,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北运河和蓟运河水系组成。地下水在北京市总供水中起着霞要作用,约占全市总供水量的2/3,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连续近40年的超量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大量亏空,并引发了一些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等。尽管南水北调工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作为北京市主要供水水源的地下水,对保障北京市的供水安全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了解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现状,并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后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和措施。
  • 摘要:城市地质信息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是决定城市用地选择的恰当与否、城市的功能组织和城市规划布局合理性的关键,同时对建设工程的经济决策和城市的运营管理等也有一定的影响。rn 在上海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地质工作不仅发挥了地质尖兵作用,而且在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布局和重大工程选址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n 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始终以应用为主线,根据上海市功能定位、城镇体系布局,综合运用现代地质调查手段,开展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进行了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调查成果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水供水规划等不同层面,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摘要:岩溶地面塌陷是广州市发育最强、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广州市岩溶塌陷分布基本上局限于广花盆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广花盆地南部新市、江村一带施工钻孔采用岩溶地下水为城区供水,八十年代中晚期,江村水源地因过量抽取地下水产生岩溶塌陷后,水厂关闭。近二十年来,城市发展建设逐步由老城区向北部拓展,位于广花盆地内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如白云机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金沙洲段、大坦沙地铁以及一些位于广花盆地北部的石灰岩开采矿山等,这些在岩溶发育区的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岩溶地面塌陷地质明显增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本文总结了广州市岩溶塌陷的特点,以大坦沙岛作为例,分析了近年来广州市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成因。
  • 摘要: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以哈尔滨城市地质安全评价、城市环境安全保障及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为主要目的,目前已在解决城市应急地下水源问题、城市地质安全稳定性问题、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问题以及城市地质信息集成、展示、查询及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总结如下.
  • 摘要:客观准确评价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过程中系统地研究了区内深部断裂的地球物理场、火成岩和历史地震记录,并开展大地电磁测深研究,对该区深断裂类型和区域稳定性取得了新认识。现总结如下.
  • 摘要:航空航天对地观测领域的快速发展,新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获取新一代数据和地质信息成为了可能。空间分辨率、光谱性能以及几何精度的改善,使对地观测与传统地面测量相比,在数据获取与信息提取方面越来越有竞争力,这些优势与传感器特有的大面积无缝覆盖特点相结合,使该技术优势更加突出。rn 目前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已超过0.5m.新一代雷达可以提供全球覆盖的更高分辨率的高程数据。机载激光扫描(LiDAR)能获取区域上厘米级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rn 近250个光谱波道的高光谱成像系统使地观测结果更可信。此外,最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对地表移动进行毫米级测量。
  •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建筑物地基处理、垃圾安全处置等工作,越来越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特别是许多在第四纪沉积物基础上建设的大都市,都面临着地震、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建设空间不足、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威胁。rn 北京市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著名的巨型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关系密切,为了预防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详细了解第四系的三维地质结构,提供地质体空间详实的展布资料。本文在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工作的内容、步骤和程序。
  • 摘要:城市地质调查是一项多学科与多专业协同、多方法协作的综合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已为目前共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已经从初期对地质与城市关联的思考,经过专业调查与认识、综合研究评估与对策的发展阶段,走向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与预警时代,体现了充分融合信息时代特色的发展趋势。基于这一特点,作者提出了一套相对系统化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体系,如图1所示。
  •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位于我国的“南大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2009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纲要》,预示着珠三角将有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即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化两方面的挑战。地质工作作为经济发展基础,其基础保障作用愈发重要,新的发展和挑战也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城市地质调查正是集中体现了《纲要》精神,以地质工作先导为推动广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第四纪松散层地质问题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的十分突出的地质问题,物探工作由于其精度高、方法多样,在对松散层调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摘要: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广州,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广州市经济迅速发展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日益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针对广州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这一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工作多限于局部小范围内的调查研究,而对于区域性、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工作较少。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于2006年开展了广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污染评价项目。该项目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基础上补充完成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面积360km2,1:2.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面积30km2,土壤剖面测量8km。采样介质包括岩石、十壤、地下水和农作物等,共分析了55种元素或指标。通过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污染评价和局部专项调查评价,查明了广州市土壤55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质量状况,这些成果为广州市国十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 摘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中应用很广泛,城市地球物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干扰、测线布置问题、城市电磁和振动干扰都是城市地球物理的难点,城市建筑群对城市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也有很大影响。针对城市地质调查中物探勘查的特殊性-路面固化、建筑物密集分布进行研究和试验:高密度电阻率勘查在同化路面上的勘查试验;受建筑物影响测线往往无法沿直线布置时,高密度电阻率勘查对比试验;高精度重力勘查受建筑物影响不能垂直于深部构造时,探讨对深部构造解释精度的影响;试验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群、中低层建筑群对高精度重力的影响。
  • 摘要:三维城市地质信息处理与共享服务平台以地质信息“集成管理”、“分析处理”和“共享服务”为目标,以大型分布式GIS平台MapGIS K9作为基础平台,采用三维复杂地质体建模技术、数据中心技术、三维模型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以二维GIS图形、三维地球等为窗口,对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综合研究等多专业的地质信息和成果进行集成和综合,实现多源海量异构的地学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更新维护、查询统计、地质成图成表、专业分析应用、专业评价及地质数据多元统计分析、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及直观的三维分析,同时基于MapGIS K9 DCS架构提供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的共享与服务,为地质专业人员,政府规划、建设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层次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地质信息共享服务。
  • 摘要:我国是地质资源大国,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当前的地质资源情况,我国于1999年8月实施了新一轮的国土资源调查。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与成果。城市地质是地质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城市地质调查的工作中,需要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数字化工作环境,以满足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数据共享与服务等实际应用需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