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矿产资源勘查学(第4版)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矿产资源勘查学(第4版)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纸质版

矿产资源勘查学(第4版)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03-0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440

  • ISBN:

    9787030750501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成矿规律、成矿模型、勘查模型、成矿预测方法、以及勘查项目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靶区圈定战略;从遥感技术和矿产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探矿工程方面详细地阐明了现代矿产勘查技术体系;从矿产勘查阶段和资源储量分类系统、勘查工程的总体部署、矿产取样、综合地质编录、以及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全面地归纳了矿产勘查的方法学体系。本书既突出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表现综合分析、创新思维和前沿成果,并且资料丰富、哲理精邃、体系新颖、方法精炼、详略得当、图件清晰、文句流畅,适合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矿产勘查方面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图书目录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矿产资源勘查的目的和性质 1
1.1.1 矿产资源勘查的目的 1
1.1.2 矿产勘查成功的定义 1
1.1.3 矿产勘查的经济性质 2
1.1.4 矿产勘查的风险性质 3
1.2 矿产勘查所面临的形势 4
1.2.1 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基本概念 4
1.2.2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1.2.3 矿产勘查难度增大 6
1.3 矿产勘查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9
本章小结 10
讨论题 11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11
第一部分 靶区圈定
第2章 成矿地质规律 15
2.1 成矿规律分析 15
2.1.1 成矿规律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5
2.1.2 成矿规律分析的思路 17
2.2 矿床的空间展布特征 18
2.2.1 成矿单元 18
2.2.2 矿化空间分带性 23
2.3 成矿的时间演化规律 25
2.3.1 全球成矿期 25
2.3.2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29
2.4 板块构造环境与成矿的关系 31
2.4.1 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概念 32
2.4.2 板块边界成矿环境 32
2.5 控矿因素分析 37
2.5.1 构造控矿分析 37
2.5.2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分析 42
2.5.3 地层、岩相和古地理因素与成矿关系的分析 45
2.5.4 岩性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46
2.5.5 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47
讨论题 47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48
第3章 成矿模型 49
3.1 成矿模型的概念 49
3.1.1 模型的概念 49
3.1.2 成矿模型分类 50
3.1.3 成矿模型化的历史回顾 51
3.2 描述性成矿模型 52
3.3 矿床品位-吨位模型 55
3.3.1 建立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模型的方法 56
3.3.2 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图的应用 58
3.4 矿床成因模型 59
本章小结 61
讨论题 61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61
第4章 矿产勘查模型 62
4.1 概述 62
4.1.1 矿产勘查模型的概念 62
4.1.2 矿产勘查模型发展历史简介 63
4.1.3 成矿模型与矿产勘查模型的关系 64
4.2 矿产勘查模型的种类 64
4.2.1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64
4.2.2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67
4.2.3 方法-目标-成果模型 67
4.3 矿产勘查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68
4.3.1 如何对待勘查活动长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地区 68
4.3.2 相信科学的勘查模型 69
本章小结 69
讨论题 69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70
第5章 靶区圈定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71
5.1 勘查目标决策 71
5.1.1 勘查目标 71
5.1.2 目标矿种的确定 71
5.1.3 目标矿床的确定 73
5.1.4 靶区的圈定 74
5.2 “三部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 79
5.3 数学模拟方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82
5.3.1 定量预测发展历史沿革 83
5.3.2 齐普夫定律和证据权法 88
5.4 全国矿产资源评价项目采用的方法体系简介 93
本章小结 96
讨论题 96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96
第6章 矿产勘查项目 97
6.1 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97
6.1.1 勘查区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内容 97
6.1.2 矿体地质研究内容 97
6.2 关于矿产勘查 99
6.2.1 矿产勘查战略 99
6.2.2 整装勘查战略与整合勘查战略 100
6.2.3 隐伏区勘查战略 103
6.2.4 矿产勘查哲学 103
6.2.5 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论证 104
6.2.6 编制勘查实施方案 106
6.3 矿权基本知识 109
6.3.1 矿产资源所有权和矿业权 109
6.3.2 矿业权登记制度 110
6.3.3 矿业权市场 111
6.3.4 探矿权评估 113
本章小结 114
讨论题 114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114
第二部分 矿产勘查应用技术
第7章 遥感地质及矿产地质填图 119
7.1 遥感技术 119
7.1.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119
7.1.2 地球资源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120
7.1.3 航空遥感 124
7.1.4 遥感地质 125
7.2 矿产地质填图 129
7.2.1 地图和地质图的基本概念 129
7.2.2 我国地质填图的进展简介 129
7.2.3 矿产地质填图概述 131
7.2.4 实测地质剖面的测制要求 132
7.2.5 矿产地质填图的要求 132
7.2.6 矿产地质填图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3
本章小结 135
讨论题 135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135
第8章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136
8.1 概述 136
8.1.1 地球物理勘查的基本原理 136
8.1.2 勘查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及其 137
8.1.3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和井中地球物理的主要技术 139
8.2 磁法测量 141
8.2.1 磁法测量基本概念 141
8.2.2 磁法测量的技术要求 144
8.2.3 磁异常的地质解读 145
8.2.4 磁异常的描述 148
8.2.5 磁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149
8.3 电法测量 152
8.3.1 电阻率法 152
8.3.2 激发极化法 155
8.3.3 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的适用条件 156
8.3.4 电磁法 157
8.4 重力测量 159
8.4.1 重力测量的基本概念 159
8.4.2 重力异常的解释 161
8.4.3 重力测量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162
8.5 设计和协调地球物理工作 163
8.5.1 地球物理勘查的初步考虑 163
8.5.2 地球物理工作开展前的准备 164
8.5.3 地球物理测量期间的协调工作 164
8.5.4 后续工作 165
本章小结 165
讨论题 165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165
第9章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167
9.1 概述 167
9.1.1 地球化学勘查发展历史简述 167
9.1.2 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原理 167
9.1.3 地球化学勘查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168
9.2 地球化学勘查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172
9.2.1 河流沉积物取样法 173
9.2.2 土壤地球化学取样法 176
9.2.3 岩石地球化学取样法 179
9.2.4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测试技术 180
9.2.5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181
9.3 统计学方法在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83
9.3.1 确定异常下限的方法 183
9.3.2 盒须图方法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186
9.3.3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187
9.3.4 不同方法定义元素异常下限值的比较分析 188
9.3.5 异常区的圈定 190
9.4 异常查证 191
9.4.1 异常的筛选 191
9.4.2 异常查证的工作方法 191
本章小结 193
讨论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希尔塞德地区铜异常 194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196
第10章 探矿工程勘查技术 197
10.1 坑探工程 197
10.1.1 地表坑探工程 197
10.1.2 地下坑探工程 198
10.1.3 地下坑探工程的地质设计 199
10.2 钻探方法 201
10.2.1 主要的钻探方法 202
10.2.2 钻探方法的选择 204
10.2.3 矿产勘查中钻探工程的主要目的 205
10.3 金刚石岩心钻探方法 205
10.3.1 金刚石钻头 205
10.3.2 岩心管 206
10.3.3 循环介质 207
10.3.4 套管 207
10.3.5 钻进速度和成本 207
10.4 钻孔的设计 208
10.4.1 钻孔布置及施工顺序的考虑 208
10.4.2 单孔设计 209
10.5 钻探编录 211
10.5.1 概述 211
10.5.2 钻孔编录前的准备工作 213
10.5.3 钻孔定位 213
10.5.4 岩心整理及鉴定 214
10.5.5 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 216
10.5.6 钻孔弯曲的投影 218
10.6 钻探合同 219
本章小结 220
讨论题 220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221
第三部分 矿产勘查方法
第11章 矿产勘查阶段 225
11.1 概述 225
11.1.1 矿产勘查标准化 225
11.1.2 矿产勘查阶段的基本概念 226
11.1.3 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 226
11.2 勘查工作程度 228
11.2.1 矿产普查阶段要求的勘查程度 228
11.2.2 矿产详查阶段要求的勘查程度 229
11.2.3 勘探阶段要求的勘查程度 230
11.3 可行性研究 232
11.3.1 概略研究 232
11.3.2 预可行性研究 233
11.3.3 可行性研究 233
本章小结 233
讨论题 234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234
第12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 235
12.1 国际上主要的资源储量分类系统简介 235
12.1.1 联合国资源分类框架 235
12.1.2 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模板 240
12.1.3 俄罗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 246
12.2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 248
12.2.1 我国资源储量分类的历史沿革 248
12.2.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 249
12.2.3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划分 251
12.2.4 固体矿产资源报告规则 252
12.3 矿体空间连续性 253
本章小结 255
讨论题 256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256
第13章 矿产勘查工作的总体部署 257
13.1 矿床勘查类型 257
13.1.1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依据 257
13.1.2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 258
13.1.3 划分勘查类型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60
13.2 勘查工程的总体部署 261
13.2.1 矿体基本形态类型与勘查剖面 261
13.2.2 勘查工程的选择 263
13.2.3 勘查工程的布设原则 264
13.2.4 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 264
13.2.5 勘查工程间距 267
13.2.6 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 268
13.3 勘查工程地质设计 272
13.3.1 勘查深度 272
13.3.2 勘查控制程度 272
13.3.3 勘查工程地质设计 273
13.4 勘查工程施工顺序 276
13.4.1 编制施工顺序的原则 276
13.4.2 勘查工程的施工方式 277
13.4.3 横道图简介 278
13.5 绿色勘查 279
13.5.1 绿色勘查设计 279
13.5.2 绿色勘查施工 279
13.5.3 环境修复 282
本章小结 282
讨论题 283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283
第14章 矿产勘查取样 284
14.1 取样理论基础 284
14.1.1 取样理论几个基本概念 284
14.1.2 取样目的 289
14.1.3 取样理论 289
14.1.4 取样方法 293
14.1.5 取样过程中的误差 294
14.2 矿产勘查取样 296
14.2.1 矿产勘查取样的定义 296
14.2.2 矿产勘查中常用的采样方法 296
14.2.3 采样方法的选择 299
14.2.4 采样间距的确定 299
14.3 矿产勘查取样的种类 300
14.3.1 化学取样 300
14.3.2 技术取样 306
14.3.3 矿产加工技术取样 307
14.3.4 岩矿鉴定取样 308
14.4 样品分析、鉴定、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 308
14.4.1 样品的采集和送样 308
14.4.2 样品分析、鉴定、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 309
14.4.3 矿石品位分析数据的质量控制 309
14.4.4 矿石质量研究 313
本章小结 314
讨论题 314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314
第15章 矿产勘查综合图件的编制 316
15.1 编制综合性图件的一般要求 316
15.1.1 编制综合性图件的意义 316
15.1.2 编制综合性图件的一般要求 316
15.2 区域性图件 318
15.2.1 区域地质矿产图 318
15.2.2 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图 318
15.2.3 成矿远景图和成矿预测图 320
15.3 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和矿区(床)实际材料图 321
15.3.1 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321
15.3.2 矿区(床)实际材料图 322
15.4 勘查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和矿体纵投影图 322
15.4.1 勘查线剖面图 322
15.4.2 中段地质平面图(水平断面图) 326
15.4.3 矿体纵投影图 328
15.5 其他综合性图件 331
15.5.1 含矿地层柱状对比图及矿层柱状对比图 331
15.5.2 矿层底(或顶)板等高线图 332
15.5.3 矿体或矿层主要元素变化曲线图 332
本章小结 333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333
第16章 矿体圈定 334
16.1 矿床工业指标 334
16.1.1 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 334
16.1.2 矿床工业指标的构成 335
16.1.3 工程指标体系和矿块指标体系 338
16.1.4 工业指标的制订方法 339
16.2 矿体的圈定 344
16.2.1 矿体圈定原则 344
16.2.2 矿体边界线的种类 346
16.2.3 矿体圈定的步骤 346
16.2.4 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348
16.2.5 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 351
本章小结 356
讨论题 356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356
第17章 矿产资源量估算 357
17.1 概述 357
17.1.1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的目的和任务 357
17.1.2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发展历史和现状简述 358
17.1.3 矿产资源储量的单位 358
17.1.4 资源量估算的一般过程 359
17.2 空间内插方法 360
17.2.1 空间内插方法的基本概念 360
17.2.2 空间内插方法的分类 361
17.2.3 块段的含义 362
17.2.4 矿体建模 362
17.3 矿石品位数据的探索性分析 363
17.3.1 特高品位值的处理 363
17.3.2 评价不同控矿因素的成矿有利性 364
17.3.3 样品组合 365
17.3.4 绘制品位频率分布直方图 368
17.4 国内传统的资源量估算方法 368
17.4.1 算术平均法 368
17.4.2 地质块段法 369
17.4.3 开采块段法 370
17.4.4 断面法 371
17.5 SD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 375
17.5.1 SD法的基本概念 375
17.5.2 SD法基本原理 376
17.5.3 SD法基本方法 378
17.6 西方主要矿业国家资源量估算方法简介 380
17.6.1 块段模型法 380
17.6.2 泰森多边形模型法 381
17.6.3 三角形模型法 381
17.6.4 反距离加权法 382
17.7 地质统计学方法 385
17.7.1 传统资源量估算方法的局限性 385
17.7.2 地质统计学方法资源量估算原理 385
17.7.3 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量的实施过程 392
17.7.4 地质统计学资源量估算方法评述 394
17.8 资源量估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395
17.9 矿床(体)的品位-吨位曲线 397
17.9.1 边际品位与吨位的关系 397
17.9.2 矿床(体)品位-吨位曲线的意义 398
17.9.3 矿床(体)品位-吨位曲线的绘制方法 399
17.10 资源量估算的误差 400
17.10.1 累计误差 401
17.10.2 资源量估算误差 401
17.10.3 矿体的定位误差 404
本章小结 405
讨论题 405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405
主要参考文献 406
后记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