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华严五教章

华严五教章
纸质版

华严五教章

作者: 徐绍强 (1963-)

出版社: 北京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徐绍强 (1963-)

  • 出版社:

    北京 东方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

  • ISBN:

    9787506085663

内容简介

徐绍强释译的这本《华严五教章》是华严宗创始人法藏开宗立教的论著,内容丰富,思辨性极高,是华严宗哲学思想的有名代表作。此书体系完备,是研究华严学的入门及推荐阅读书,也可说是佛教概论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徐绍强,江苏睢宁县人,一九六三年生。一九八九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中国佛教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一九九五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印度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著有《华严五教章注解》《唯识思想及其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图典》等。 展开▼

图书目录

题解
经典
第一章  确立一乘的意义
第一节  确立别教一乘的意义
第二节  确立同教一乘的意义
第二章  诸乘教义指引下众生所获得的利益
第一节  诸乘教义的程度差别
第二节  诸乘教义使不同根机的众生所得好处有所不同
第三章  从古至今建立的判教体系
第一节  一音教
第二节  渐教和顿教两种教法
第三节  渐教、顿教和圆教三种教法
第四节  四种教法
第五节  五种教法
第六节  六种教法
第七节  藏、通、别、圆四种教法
第八节  屈曲教和平等道教
第九节  四乘教
第十节  三
第四章  分判经典和辨析旨趣
第一节  判定五教
第二节  辨析十宗
第五章  从分析综合的观点看待诸乘和五教的关系
第一节  五教的分立与整合
第二节  以五教融摄诸乘
第三节  五教相互融摄
第六章  经典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
第一节  与法性相称的根本言教
第二节  针对三乘等根机所说的枝末言教
第七章  判断诸教产生先后的意义
第一节  小乘根机固定的众生
第二节  小乘根性不固定的众生
第三节  小乘及始教根性不固定的众生
第四节  渐教根性不固定的众生
第五节  顿教根性固定的众生
第六节  三乘根性固定的众生
第七节  三乘根性不固定的众生(上)
第八节  三乘根性不固定的众生(下)
第九节  普贤根机的众生
第十节  证悟卢遮那佛境界的众生
第八章  比较别教一乘和三乘的教相差别
第一节  时间不同
第二节  场所不同
第三节  说法的主体不同
第四节  听众不同
第五节  讲经时所依据的智慧不同
第六节  说法的内容不同
第七节  阶位不同
第八节  修行不同
第九节  教法不同
第十节  事象不同
第九章  五教间的教义差别
第一节  认知主体及其作用不同
第二节  五教关于种性的不同论点
第三节  修行实践及获得的进趣阶位
第四节  修行的时间
第五节  修行所依靠的身体
第六节  断除惑障方面的不同主张
第七节  五教在二乘改变志向方面的不同
第八节  成佛的意义和相貌
第九节  佛陀引摄化导众生所依止的国土
第十节  佛身的区分与总括
第十章  别教一乘的独特教义
第一节  三性及其同异关系
第二节  产生物质精神现象的六种原因
第三节  十玄缘起无碍的含义
第四节  六相互相圆融
源流
解说
参考书目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