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

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
纸质版

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

作者: 刘国民 (1964.7-)

出版社: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刘国民 (1964.7-)

  • 出版社: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531

  • ISBN:

    9787520385657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经典文本的诠释具有密切的关系,解释者往往以经典诠释的方式展开哲学体系的建构。郭象《庄子注》是“诠释性的哲学著作”,是“六经注我”的典范作品。《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系统阐述了郭象的诠释学思想,包括诠释特征、诠释目的、诠释方法、创造性诠释、融贯性诠释、“庄子之意”的真理性等内容。《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采用专题形式,以重要命题、基本观念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集中而深入地论述了郭象的哲学思想;以发展和比较的观点,论述了郭象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发展、转化和创造,不仅展现了从庄子到郭象思想的演变轨迹,也揭示出他们思想的冲突和融合。 展开▼

图书目录

第一章郭象《庄子注》对《庄子》的诠释
第一节《庄子注》的诠释特征
第二节《庄子注》诠释目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三节《庄子注》的创造性诠释
第四节《庄子注》的融贯性诠释
第五节郭象“庄子之意”的真理性
第二章从庄子到郭象的“言意之辨”
第一节“言意之辨”
第二节庄子“得意而忘言”
第三节郭象“寄言以出意”
第三章郭象的“迹本论”
第一节学人对“迹本论”的讨论
第二节“无迹”“所以迹”“有迹”
第三节圣人之迹
第四节“迹本论”的意义
第四章郭象的本性观
第一节本性内容与性质的特征
第二节“用气为性,性成命定”
第三节性与心的关系
第四节本性的作用
第五章从儒道到郭象“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一节儒家“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二节老庄“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三节郭象“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六章郭象的自生、独化说
第一节老庄之道:原初的存在形态
第二节学人对自生、独化说的讨论
第三节万物禀气而自生
第四节任其本性而独化
第五节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
第七章从老庄到郭象的自由之思
第一节老子的“消极自由”
第二节庄子的“超越自由”
第三节郭象的足性逍遥
第四节从庄子到郭象的命运论
第八章从庄子到郭象的齐物论
第一节庄子的齐物论
第二节郭象的齐物论
第三节郭象的玄冥论
第九章从庄子到郭象的理想人格
第一节庄子的方外之人
第二节庄子的理想人格
第三节郭象的理想人格
第四节《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第五节郭象对孔子形象的再塑造
第六节郭象再塑孔子形象的方法
第十章从庄子到郭象的“忘境”
第一节充足舒适而忘
第二节适合融合而忘
第三节庄子之神人的“忘境”
第四节郭象之圣人的“忘境”
第五节郭象之“无心”“有心”
第十一章从庄子到郭象的时间意识
第一节时间意识
第二节魏晋文人的时间意识
第三节庄子的时间意识
第四节郭象的时间意识
第五节时间意识的诗意展现
第十二章从庄子到郭象的知与言
第一节学人对庄子之知的讨论
第二节庄子的知与言
第三节郭象的知与言
第十三章从庄子“超越性”到郭象“内在性”
第一节超越性与内在性
第二节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
第三节修养的功夫与境界
第四节从核心观念辩示超越性与内在性
参考文献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