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礼治之道:汉代名教研究

礼治之道:汉代名教研究
纸质版

礼治之道:汉代名教研究

作者: 张造群

出版社: 北京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张造群

  • 出版社: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

  • ISBN:

    9787010100142

内容简介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纲常名教是重要方面。研究纲常名教,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核心成分,汉代名教是基本方面。因此,从思想文化的层面仔细探讨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其意义不言而喻。作为中国文化目前有名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千古功臣,董仲舒特别注意社会制度的建设,以加强对社会的外在控制。同时,他还特别重视社会道德规范的建立,以加强对社会的内在控制。“三纲五常”道德论的构建,正是这一政治目标的实现。  展开▼

图书目录

“三纲五常”的文化阐释(代序)
引言
第一章 汉代名教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正名说
一、先秦儒家的“正名以正政”思想
二、先秦法家的“立法明分”思想
三、名家与墨家的逻辑“正名”思想
四、秦汉之际的正名思想及董仲舒的“深察名号”说
第二节 教化论
一、先秦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
二、先秦法家的“以法为教”思想
三、西汉儒家德主刑辅的教化思想
第三节 正名与教化的融合
一、孔孟对正名与教化的融合
二、韩非对正名与教化的融合
三、荀子和董仲舒对正名与教化的融合
第二章 汉代名教的名分体系
第一节 先秦及汉初对名分体系的探索
一、先秦儒家的名分思想
二、墨子的名分思想
三、韩非的名分思想
四、秦汉之际的名分思想
第二节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名分体系
一、“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二、对“三纲”的论证
三、对“五常”的论证
四、“三纲五常”的历史影响
第三节 “三纲六纪”与名分体系的完善
一、“三纲六纪”的內涵
二、《白虎通义》对“三纲六纪”的论证
三、“三纲六纪”在《白虎通义》中的贯通
四、白虎现会议对名教的意义
第三章 汉代名教的教化载体
第一节 作为名教思想文化载体的经学
一、经学的确立与两汉经学之兴盛
二、《五经》功能的共性与个性
三、今古文经学阐发名分思想的差异
四、《春秋》“以道名分”
五、《孝经》“移孝作忠”
第二节 作为名教制度文化载体的礼制
……
第四章 汉代名教之教化途径
第五章 东汉末年的名教危机与批判
第六章 名教的现代观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