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应物”与“随类”:谢赫对图绘再现之定义的观念史考辨

“应物”与“随类”:谢赫对图绘再现之定义的观念史考辨
纸质版

“应物”与“随类”:谢赫对图绘再现之定义的观念史考辨

作者: 颜勇

出版社: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颜勇

  • 出版社: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198

  • ISBN:

    9787550310377

内容简介

《“应物”与“随类”:谢赫对图绘再现之定义的观念史考辨/艺术史研究丛书》将对谢赫《画品》所言绘画六法中之“应物”与“随类”之术语及观念来源进行考察,并为六法二二断句说提供新的支持。作为六法之三、四,此二辞可被视为早期中国画论中关于图绘再现之定义。本文将指出,在上古经子文献中,“类”与“应”始终是一个本体论或宇宙论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至于在审美自觉兴起之魏晋南北朝,通常被认为强调艺术模仿自然的图绘再现将因“随类”而具备象征主义特征,因“应物”而染上感应理论色彩。由于魏晋以前华夏文化习于仅视色彩为某些物类之象征,以“随类”重申绘画中之上色技术,实未强调对作为客体之色相世界之再现;由于“应物”代表着一种强调主体永无休止地应对客体之认识论思维,以之指称绘画中图写物象轮廓之技术,寅已暗示其乃为“得意忘象”之玄览行为提供作为中介之“象”。本文还将指出,“随类”与“应物”皆是在梵汉合一之般若玄风中出现于汉语佛籍并与造型艺术产生明确而直接之联系,因而此二辞之定义图绘再现,必然融汇有佛学关于图绘对象之思考。经子古学及释老诸籍共同营建之“应物”观念指涉了作为类比原型之镜喻,而后者同时预设了镜像的虚幻性及心物之间的玄览作用。因此,该定义暗指着一种从既成心象图式着手并根据心象进行修正的复杂制像过程。进言之,从汉语佛学脱胎而来之中国早期图绘再现理论所关注的,与其说是对客体形相之准确重现,毋宁说是主体在重现客体时之精神性力量。作为对图绘再现之定义,“应物”与“随类”本身不仅浓缩有整个上古华夏文明积淀而成之物类观念,并映现出后者于中古特殊情境中嬗变进而入于文艺理论之轨迹。 展开▼

图书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例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类”与“应”之本义诠
一、说“类”
二、说“应”
第三章魏晋以前中国色彩观析论
一、商周之方色
二、五色与五类
三、五色之纳于五行理论
四、作为反色彩美学之色彩理论
附录跋《魏晋以前中国色彩观析论》
第四章“随类”佛典来源考
一、早期汉译佛典中之“随类”
二、僧人清谈与格义
三、“随类”之见于佛学
第五章“应物”义理发微
一、“应物”古义疏
二、释家“应物”辨
三、“应图”与“应物”
四、“玄监”与“玄览”
五、“应物象形”与“从意生形”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艺术史的语言(译)
后记
展开▼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