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现和转化

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现和转化
纸质版

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现和转化

作者: 郭文元 1975-

出版社: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郭文元 1975-

  • 出版社: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261

  • ISBN:

    9787516186008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周作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发现与诠释来重构中国传统文学秩序,力图复兴中国文艺,建设中国新文学。郭文元著的这本《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现和转化》梳理了周作人对《诗经》的文学研究,对原始儒家思想的发掘,对六朝文章气象的发现,对唐宋文、桐城文的批驳,对晚明文章反抗性的认同,对清人笔记中思想与文章的整理,以及对传统文章体式的择取。周作人用“非正宗的别择法”在中国传统文学内部重构非正统的“言志”传统,力图在这一传统之上建设中国现代文学。 展开▼

作者简介

郭文元,男,1975年7月出生,甘肃陇西县人,在西北师范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展开▼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周作人对《诗经》的文学研究
第一节 《诗经》经学研究的解构
一 周作人早期对《诗经》经学研究的解构
二 对外来圣书文学研究的介绍
三 对《诗经》经学研究的批判
第二节 《诗经》文学研究源流的建构
第三节 《诗经》中的生物考证与伦理自然化
第二章 周作人对原始儒家思想的发掘
第一节 周作人眼中的《论语》
第二节 《<论语>小记》论《论语》思想
第三节 对《孟子》《礼记》及其他典籍的文学拆解
第三章 周作人对六朝文章气象的发现
第一节 六朝文章的发见
第二节 六朝名家文章之解读
一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思想宽博,文辞恬澹
二 陶渊明文诗:意诚而辞达,功竟在身后
第三节 六朝佛经中的思想与文章
第四章 周作人对唐宋文、桐城文之“器识与文章”的批驳
第一节 唐宋文与六朝文之争
一 民初桐城派和选学派的论争
二 “五四”新文学与“谬种”“妖孽” 的论争
第二节 现实挤压下对传统文学的发掘
一 初遇桐城派
二 两方面挤压下对传统文学的发掘
第三节 桐城文、唐宋文批判
一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集中火力的批判
二 潜行的工作:挖根唐宋文
第四节 韩愈:“器识和文章都无可取”
第五节 宋儒:圣学之时文
第六节 苏轼晚年的反省
第五章 周作人对晚明文章反抗精神的认同
第一节 公安竟陵派:文学不革命却是反抗的
第二节 李贽、张岱和王思任的思想、文章
一 李贽:文章和思想的反叛
二 张岱、王思任的文章:趣味、俳谐、谑
第三节 晚明小品在清代的死去活来
第六章 周作人对清人笔记中思想与文章的整理
第一节 清人笔记的选择
第二节 清人笔记中的人情物理
一 情系无告者:妇女、儿童和老人
二 士大夫之病:不把人当人
三 丧乱纪事中的文化传统
四 鬼后的人情
五 “天堂”“地狱”之外的凡俗人世
第三节 俞正燮、刘献廷、焦循、马时芳思想的择取
一 俞正燮:疾虚妄的明灯
二 刘献廷:圣人六经之教原本人情
三 焦循:看取常识与思想宽博
四 马时芳:庸言庸行中的人情物理
第四节 清人笔记中的文章思想
一 郝懿行:经师文章的风趣和见识
二 傅山:反“奴俗”文章
三 冯班:崇本色而批俗论
四 顾炎武:文章的“益”与“诚”
五 颜元:作“时文” 的秘诀――无定见、说体面话
六 蒋湘南: 以时文为古文的桐城派
七 毛奇龄:土洋党八股的祖宗――试帖诗
八 龚自珍: 自烧功令文
九 刘玉书:论鬼的通达态度
十 王士祯:姑妄言之的谈鬼为文
十一 纪昀:鬼故事的材料
十二 孙彦清:民俗学资料
第七章 周作人眼中的传统文章体式
第一节 周作人的文学观、语言观、文体观
第二节 赋得之文:古文、八股文、策论、试帖、宣传等
第三节 即兴之文:小品文、序跋、家训、尺牍、笔记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