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临床放射学杂志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诊断和介入治疗(附6例报道)
【24h】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诊断和介入治疗(附6例报道)

机译: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诊断和介入治疗(附6例报道)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SISMAD)的CT表现及评价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男5例,女1例;症状性5例,无症状性1例,平均年龄52.3岁)SISMAD患者CT及DSA造影表现特征,以及介入治疗方法和术后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6例患者CT及DSA均清楚显示病灶,横轴面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图像均可显示夹层真假双腔、内膜破裂口、假腔内血栓、真腔狭窄程度等,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Type Ⅰ型1例、TypeⅡ型1例、TypeⅢ型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弹簧圈栓塞1例,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 12个月(平均7个月),5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动脉瘤腔均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愈合.结论 CT增强扫描及CTA检查能清楚显示SISMAD,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介入治疗SISMAD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机译: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SISMAD)的CT表现及评价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男5例,女1例;症状性5例,无症状性1例,平均年龄52.3岁)SISMAD患者CT及DSA造影表现特征,以及介入治疗方法和术后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6例患者CT及DSA均清楚显示病灶,横轴面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图像均可显示夹层真假双腔、内膜破裂口、假腔内血栓、真腔狭窄程度等,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Type Ⅰ型1例、TypeⅡ型1例、TypeⅢ型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弹簧圈栓塞1例,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 12个月(平均7个月),5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动脉瘤腔均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愈合.结论 CT增强扫描及CTA检查能清楚显示SISMAD,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介入治疗SISMAD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著录项

  •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年第009期|1324-1329|共6页
  • 作者单位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

    110001沈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 收录信息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机译: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