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翻修中的应用——附7例3.6年随访报告
【24h】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翻修中的应用——附7例3.6年随访报告

机译: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翻修中的应用——附7例3.6年随访报告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目的探讨用骨水泥假体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进行翻修术的效果。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12月,收治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以疼痛、血沉和C反应蛋白为主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作为感染的诊断依据。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36—73岁),平均体重指数21(18~25),左侧4例,右侧3例。初次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1例,混合型全髋2例,非骨水泥型全髋3例,骨水泥型双板股骨头1例。术后3个月内感染1例,3个月~2年感染3例,2年后感染3例。所有病例均以非骨水泥假体进行翻修,其中4例行全髋关节翻修,2例仅翻修髋臼假体,l例仅更换股骨柄。术中采集脓液或关节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提示6例阳性,其中3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科氏葡萄球菌,1例为阴沟肠杆菌,1例为梭状芽孢杆菌。按感染程度的不同,7例患者中行Ⅰ期翻修4例,Ⅱ期翻修3例。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直至3次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基本正常。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X线变化并检测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结果7例患者平均随访3.6年(1.5—10.6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5分(18~63分1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9分(60—99分)。无1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患者股骨假体远端穿出股骨皮质而需翻修,但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5例疼痛消失,2例活动时偶有隐痛;末次随访时2例无跛行,5例仍有轻度跛行;1髋发生Brooker 2级异位骨化;聚乙烯内衬磨损率为0.08mm/年。无1例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或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正常,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结论以非骨水泥假体翻修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根据个体感染情况选择Ⅰ期或Ⅱ期翻修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对固定稳定、与周围骨质紧密结合的假体可不予翻修。
机译:目的探讨用骨水泥假体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进行翻修术的效果。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12月,收治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以疼痛、血沉和C反应蛋白为主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作为感染的诊断依据。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36—73岁),平均体重指数21(18~25),左侧4例,右侧3例。初次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1例,混合型全髋2例,非骨水泥型全髋3例,骨水泥型双板股骨头1例。术后3个月内感染1例,3个月~2年感染3例,2年后感染3例。所有病例均以非骨水泥假体进行翻修,其中4例行全髋关节翻修,2例仅翻修髋臼假体,l例仅更换股骨柄。术中采集脓液或关节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提示6例阳性,其中3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科氏葡萄球菌,1例为阴沟肠杆菌,1例为梭状芽孢杆菌。按感染程度的不同,7例患者中行Ⅰ期翻修4例,Ⅱ期翻修3例。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直至3次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基本正常。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X线变化并检测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结果7例患者平均随访3.6年(1.5—10.6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5分(18~63分1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9分(60—99分)。无1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患者股骨假体远端穿出股骨皮质而需翻修,但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5例疼痛消失,2例活动时偶有隐痛;末次随访时2例无跛行,5例仍有轻度跛行;1髋发生Brooker 2级异位骨化;聚乙烯内衬磨损率为0.08mm/年。无1例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或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正常,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结论以非骨水泥假体翻修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根据个体感染情况选择Ⅰ期或Ⅱ期翻修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对固定稳定、与周围骨质紧密结合的假体可不予翻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