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改变及其机制(附4例报告)
【24h】

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改变及其机制(附4例报告)

机译: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改变及其机制(附4例报告)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目的:分析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病理特征,探讨其白质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通过对4例HSLE脑尸检组织进行HE染色、Loyez染色、Bielschowsky's神经纤维染色及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HSLE病灶局限于白质,表现为对称性的大量的海绵状空泡形成,由皮质下白质向深层白质逐渐增多、增大;轴索改变轻于髓鞘,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星型胶质细胞无改变,无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原发性的髓鞘损害、磷脂脱失导致HSLE的脑白质海绵状空泡形成,其病理机制可能是由于海洛因的掺杂物中存在一种亲脂性的神经毒物进入CNS导致原发性的中毒性髓鞘病变.
机译:目的:分析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病理特征,探讨其白质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通过对4例HSLE脑尸检组织进行HE染色、Loyez染色、Bielschowsky's神经纤维染色及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HSLE病灶局限于白质,表现为对称性的大量的海绵状空泡形成,由皮质下白质向深层白质逐渐增多、增大;轴索改变轻于髓鞘,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星型胶质细胞无改变,无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原发性的髓鞘损害、磷脂脱失导致HSLE的脑白质海绵状空泡形成,其病理机制可能是由于海洛因的掺杂物中存在一种亲脂性的神经毒物进入CNS导致原发性的中毒性髓鞘病变.

著录项

  •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第015期|1415-1417|共3页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 收录信息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光疗法;
  • 关键词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病理学; 海绵状空泡变性; 神经毒物;

    机译: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学;海绵状空泡变性;神经毒物;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