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外文期刊>中华临床外科杂志 >胃类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及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24h】

胃类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及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机译:胃类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及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对1980—2002年经病理证实的胃类癌1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6例中5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2例术中经快速病理诊断,9例为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7例,其中6例直径大于2cm。全组均予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内镜下电灼切除术,4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6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及肝固有动脉结扎术。随访1—10年,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类癌复发伴广泛转移.结论胃镜检查是术前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诊断是最后确诊的主要方法.胃类癌的大小对判断其良恶性有重要参考意义.术式选择应根据肿瘤大小、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及肝转移而定。
机译:目的探讨胃类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对1980—2002年经病理证实的胃类癌1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6例中5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2例术中经快速病理诊断,9例为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7例,其中6例直径大于2cm。全组均予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内镜下电灼切除术,4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6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及肝固有动脉结扎术。随访1—10年,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类癌复发伴广泛转移.结论胃镜检查是术前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诊断是最后确诊的主要方法.胃类癌的大小对判断其良恶性有重要参考意义.术式选择应根据肿瘤大小、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及肝转移而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