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北之窗》 >“伊拉克蜜枣”调通胀?

“伊拉克蜜枣”调通胀?

         

摘要

<正>记得陈云同志当年说:"1962年货币流通量达到130亿元,而社会流通量只要70亿元,另外60亿元怎么办?就是搞了几种高价商品,一下子收回60亿元,市场物价就稳定了。"(《陈云文选》)这里的"几种高价商品",笔者当年吃一个就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字——伊拉克蜜枣。今天中国经济的情况与半个世纪之前不可同日而语。陈云当年用过的"伊拉克蜜枣"的办法,今天还管不管用?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伊拉克蜜枣"?1962年后国内市场上出现的伊拉克蜜枣,是政府动用外汇进口,以每公斤2.50元人民币之价出售的。那时5元钱差不多是城镇职工平均月薪的十分之一,属于高价。当时敞开供应,不需要任何票证。类似还有10元钱一公斤的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