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语文教学过渡艺术范型谈

语文教学过渡艺术范型谈

         

摘要

一、引渡型 于漪老师上《木兰诗》一课时,在解释了诗题之后,并未马上让学生诵读,而是补充讲解了如下一段话:“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朝全部士族诗人。’《木兰诗》为历代人民传诵,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双璧’。《木兰诗》如此佳妙,让我们诵读、欣赏、享受这首叙事诗的艺术美吧!”这几句对《木兰诗》评价的过渡语,将教学环节从解题引渡到诵读、鉴赏,情趣相生,流畅自然。 二、串联型 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文章的中心线索、中心论点、文眼等主线来设计过渡语,串联各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变色龙》一文时,就可以把奥楚蔑洛夫有几变,怎么变,因何而变作为串联段落层次的问题,设计诸如“我们已经领教了变色龙的第一次变色,那么,接下去他还会怎么变呢?又是什么原因引起他变色呢?”之类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