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长城》 >人人都在什么时候才能有尊严?——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人人都在什么时候才能有尊严?——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摘要

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出版后,哈佛的王德威教授在《读书》上撰写了一篇精彩的短文《从十八岁到第七天》,举重若轻地将余华的写作进行了一次美学的梳理和厘定.其中,王德威对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所体现出的先锋精神赞不绝口,尤其肯定余华在一个短篇小说里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感觉结构",肯定余华对前面一个时代的叙述以及文字的某种终结性意义和"重构"的力量.称其作品是"文字的嘉年华暴动",并且是"开始成为探讨人间伦理边界的方法".在这里,王德威还特别指出了余华写作中贯穿的一条不易被觉察的主线,即虚无主义的脉络和气息,直指死亡、暴力、残酷的暧昧创作主体的内在纠结.

著录项

  • 来源
    《长城》 |2016年第1期|158-164|共7页
  • 作者

    张学昕;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