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 >洋凸陆凹的地球表面形状及其成因探讨

洋凸陆凹的地球表面形状及其成因探讨

         

摘要

@@ 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索地球的形状: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已经推断地球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是一个圆,论证了地球是个球形;到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带领的船队以环球航行的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1735年至1744年,法国科学家派出两支测量队分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结果证实地球是个椭球体.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技术、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加上国际间的合作,大地测量的精度迅速提高,通过测量与分析,得到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6公里,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凹下约24米至30米.有人说,地球象个大鸭梨,我看更象个大柚子,因为鸭梨太长了,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公里.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因此,近似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