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建筑师》 >时空中的缝隙:明代城市中“公共”空间的涵义及其时间性——居住:从中国传统住宅到相关问题系列研究之四

时空中的缝隙:明代城市中“公共”空间的涵义及其时间性——居住:从中国传统住宅到相关问题系列研究之四

         

摘要

本文尝试借助被设定为《金瓶梅》故事舞台的山东清河县城与临清城,以及小说涉及的与城市中某些地点相关的活动,并结合明代地方城市生活相关的文献与图像,探讨明代中国城市中是否存在打破社会界限、众人均可进入、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论文将首先具体剖析哪些人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寺院道观、酒楼、街道等这些通常被视为古代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地点;也试图找出在什么情形下,某些限制是真正被削弱的;最终文章将指出如同“占有”是理解住宅之“私”的关键,性别和身份界限成为理解城市是否“公共”的关键,这些界限是前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根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在郊野城外、街道等未明确定义的地方,这些界限才被削弱,而只有这些界限被削弱甚至被否定时,“公共”才开始呈现,以其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也相应的被削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