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大豆蛋白金纳米簇“关—开”型荧光探针检测炭疽杆菌生物标志物DPA

大豆蛋白金纳米簇“关—开”型荧光探针检测炭疽杆菌生物标志物DPA

         

摘要

炭疽杆菌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炭疽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因此建立操作简便、灵敏准确的炭疽杆菌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炭疽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以绿色材料大豆蛋白为保护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红色荧光发射的大豆蛋白金纳米簇(SPI-AuNCs)。采用TEM、 UV-Vis、 FL、 XPS、 FTIR等方法表征了SPI-AuNCs的成功合成和部分特殊性能。结果表明SPI-AuNCs呈球形,粒径大小在1.8~3.2 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2.65 nm,在500~550 nm范围内未出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SPI-AuNCs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7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680 nm。SPI-AuNCs的表面官能团主要有—NH、—COOH、—OH、—SH等官能团,元素的组成主要包括C、 N、 O、 S、 Au元素。根据Cu^(2+)与SPI-AuNCs表面基团通过配位作用形成非荧光复合物,使荧光猝灭;而2,6-吡啶二羧酸(DPA)与Cu^(2+)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可将Cu^(2+)从SPI-AuNCs表面竞争下来,使荧光恢复,据此建立了一种荧光“关-开”策略检测DP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荧光恢复率(ΔF/F_(1))与DPA的浓度在1.15~70.0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F_(1)=0.011c+0.131,相关系数r=0.991,方法检出限为0.34μmol·L^(-1)。同时,通过加标回收实验研究了湖水和牛奶样品中DPA,得到加标回收率在97.3%~103.6%,表明了该方法在环境和食品样本DPA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为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提供方法学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