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 >乙烯利对四川小麦品种的杀雄效果评价

乙烯利对四川小麦品种的杀雄效果评价

         

摘要

<正>1971年,Rowell和Miller首次报导应用乙烯利(Ethrel)诱导小麦雄性不育获得成功,使人们对于采用化学药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以配制杂种,从而利用杂交优势,较大幅度地提高小麦产量的设想得到证实。我国相继于1972年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乙烯利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技术和机理做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对应用乙烯利诱导小麦雄性不育配制杂种小麦的效果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据我国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学者的研究认为,采用目前国产40%的乙烯利水剂,以2—氯乙基磷酸有效含量4000~6000ppm的浓度,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进行一次喷雾,可获得良好的杀雄效果和较高的自由授粉结实率。但不同小麦品种对乙烯利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观察几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