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重庆市铜锣山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重庆市铜锣山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摘要

重庆市主城辖区内铜锣山地区可溶岩主要分布在铜锣峡背斜和南温泉背斜中心地带, 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为主, 岩溶发育的主要特征为顺层性、垂直分带性和不均匀性, 上覆土层为透水- 阻水型二元结构盖层.研究区内地面塌陷主要为自然状态下岩溶坍塌及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塌陷两种, 自然条件下塌陷为个别产生, 人为因素导致的塌陷则成群出现, 塌陷群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可溶岩的分布、岩溶发育程度和塌陷诱发因素的控制.研究区岩溶塌陷分布主要集中于: ( 1) 槽谷中地势低洼地带; ( 2) 出露岩层为可溶碳酸盐岩且岩溶发育的地区; ( 3) 土层覆盖层厚度3-10 m 的地区; ( 4)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区.地面塌陷成因为/ 潜蚀软化- 渗透破坏- 负压吸蚀0 致塌.此外, 隧道开挖切穿含水层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是诱发地面塌陷的关键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