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土壤与作物 》 >LED补光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其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LED补光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其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研究不同光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株高、根长和鲜干重)和生理特征(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探讨生理特征与秧苗素质和补光移栽后产量的耦合关系.水稻秧苗分别在5种光质下进行补光照射:R(100%红光),B(100%蓝光),RB(80%红光+2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光量子通量均为1 000 μmol·m-2·s-1,照射30d(6 h/d)后采样,并插秧至稻田,以无补光作为对照(CK).与CK相比,LED补充光源显著(P<0.05)影响水稻秧苗的株高、根长和鲜干重.株高和地上部分干重最大值分别出现在R和RBG12.5处理,而根长和地下部分干重的最大值均出现在RBG12.5处理.LED补充光源对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程度因光质和植物部位而异.与CK相比,RBG12.5显著(P<0.05)提高地上部生长素(IA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B显著(P<0.05)提高地上部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BG125和RBG25显著(P<0.05)提高地下部IAA含量,RBG25显著(P<0.05)提高地下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和MDA含量.补光移栽后水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光质对水稻秧苗壮苗指数的影响趋势一致:RBG12.5 > RBG25 > RB > B > R > CK.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壮苗指数与地上部赤霉素(GA3)含量和IAA含量及地下部IAA含量和SOD活性显著正相关;补光移栽后产量与秧苗地上部IAA含量及地下部IA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正相关.LED补充光源通过调节水稻秧苗生理特征影响其素质,且影响效应延续至水稻成熟期.RBG12.5光源更利于培育水稻壮苗和水稻增产,适宜用作工厂化育秧的补充光源.

著录项

  • 来源
    《土壤与作物 》 |2021年第1期|67-78|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10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022;

    延边大学 吉林延吉13300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10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02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10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按栽培制度分 ;
  • 关键词

    LED光源; 水稻; 秧苗素质;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壮苗指数;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