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中纤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中纤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SAH患者及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行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物活性(PAI:A)测定,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定量测定.SAH患者分别于发病后0~3天(急性期)、4~9天(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天(吸收期)进行检测.结果SAH组急性期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升高,至吸收期达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急性期PAI:A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吸收期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各期PAI-1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SAH后患者血中不存在纤溶活性亢进.再出血高峰期血中纤溶活性变化均显著低于急性期,再出血与血中纤溶活性无关.故SAH后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纤溶药物预防再出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