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陕西中医 >不同方向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大鼠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的影响

不同方向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大鼠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的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血红蛋白(H b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IC%)的影响,并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留针组)、D组(右手前捻组)、E组(右手后捻组)、F组(左手前捻组)、G组(左手后捻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作血虚证模型。针刺各组隔日治疗1次,共10次,针刺穴位为足三里。结果:针刺前,与A组相比,各组H b明显降低(P棓0.01),RETIC%显著升高(P棓0.01);针刺第7天,B组 Hb最低(P<0.05),C、D、F3组差异不明显(P>0.05),A、E、G3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前3组Hb含量均高于后3组(P<0.05);针刺第14天、21天,各治疗组 Hb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 RETIC%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各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①针刺对血虚证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②行针时左右手前捻效应优于左右手后捻;③无论何手持针,均拇指前捻用力为“补”,拇指后捻用力为“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