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中昆虫研究》 >发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转移为害本土树种棕榈

发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转移为害本土树种棕榈

         

摘要

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我国2013年发布的14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自1997年首次在广东中山发现以来,已扩散到15省63县区,严重为害棕榈科(Palmae)绿化树种。该虫主要随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Chabaud、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x Andre)H.Wendi.等外来寄主树种的引种栽培而远距离传播,一直被认为对本地树种无为害风险。然而,2016年,笔者首次发现该入侵害虫从加拿利海枣引种苗圃地(2013年)逃逸并转移到附近本土树种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定殖为害。为弄清其转移为害状况,本次对该苗圃地周边1.5km范围内的棕榈树资源、受害、红棕象甲成虫数量(诱捕法)等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原寄主与新寄主种群形态学、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①调查范围内有棕榈树270株,红棕象甲为害致死8株,为害率2.96%;②距加拿利海枣苗圃中心按50m、100m、200m、900m、1 600m梯度连续6周内诱捕成虫61头,Wilcox-text配对检验发现1 600m组明显小于50m、100m、200m组个体数量,但900m组与50m、100m组却在数量上相当,说明并不随距离增加而数量减少,以此推测900m点附近可能存在另一个类似的虫源地(如加拿利海枣苗圃或受害死树);③对原寄主(加拿利海枣)与转移新寄主(棕榈)种群参数比较(t-test),发现雌雄成虫形态指标(如体重、体长、翅展)均差异不显著,但雌雄性别间都差异显著,此外,比较雌虫产卵量与孵化率也同样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红棕象甲自身扩散能力较强,单个虫源地可能至少能对1.5km范围内的棕榈科树种形成威胁,因而及时开展源头防控(包括植物检疫、虫源地防控等)应成为关键措施。另外也说明红棕象甲寄主适应能力强,转寄主取食对种群影响不明显,从而易借助本土棕榈树种(调查区资源丰富)而定殖建群,进入当地林业生态系统,形成长期威胁与风险。因此,亟需在受害区开展围绕棕榈科树种的种群调查与跟踪,掌握实际为害与损失,并长期监测其为害动态(如至少作为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查重点),预防未来可能突发的生态灾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