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土壤肥力长期演变特征

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土壤肥力长期演变特征

         

摘要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RRC)、水稻—水稻—大麦(RRB)、水稻—水稻—冬闲(RRW)和水稻—水稻—油菜(RRO)5种双季稻模式,烤烟—水稻(RT)、水稻—冬闲(RW)、水稻—油菜(RO)和水稻—绿肥(RG)4种一季稻模式,棉花—油菜(CR)、大豆—红薯(SS)和玉米—萝卜(MR)3种旱作模式,研究其土壤基础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有机质含量高于旱作模式,长期习惯性施肥条件下,除RRO、RT和RW有机质含量下降外,其余均有上升。RRW、RRO、RT和RW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但均有下降,其余则均有增加。RRO和RG碱解氮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均呈增加趋势。RRO和RRW速效磷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年均增加约1.23~4.76 mg/kg。双季稻模式速效钾含量均有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除RT和MR增加外呈下降趋势或无明显变化。双季稻模式综合肥力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均有上升。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变化差异较大,双季稻模式应控氮重钾,一季稻模式应减施氮磷,旱作模式应培肥地力和控施磷肥。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6期|1120-1130|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125;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125;

    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

    湖南衡阳42618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

    湖南吉首41609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1;

    湖南省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南宁乡410600;

    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岳阳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南岳阳414000;

    湖南省汉寿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汉寿415900;

    湖南省澧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澧县415500;

    芷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芷江419100;

    湖南省南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南县4132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肥力测定;
  •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综合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农田; 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