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康复学报》 >电针足三里和曲池穴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电针足三里和曲池穴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从行为学、组织学及分子学层次分别观察电针对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影响,为临床运用电针治疗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体质量(250±30)g的雄性SD大鼠14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麻醉后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不结扎、插线。电针组和模型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参照BEDERON和LONGA评分法对造模后大鼠进行简易神经行为学评分,剔除评分为0分及4分的大鼠。电针组于术后第1天即予电针患肢足三里、曲池,进针深度以通电后大鼠患肢轻微抖动为宜。电针参数为疏密波,其疏波4 Hz,密波20 Hz;脉冲宽度0.5 ms,输出电压2 V,输出电流0.5 mA,20 min/(次·d)。模型组除不予针刺外,余过程同电针组。采用Homecage Scan监测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大鼠行走、后肢站立、舔毛行为变化;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大鼠脑梗死体积大小;分别以BrdU阳性细胞、BrdU/DCX阳性细胞、BrdU/NeuN阳性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的标记物,借助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①假手术组在各时间段均未见神经功能缺损;造模后第1天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至术后第14天仍无法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电针组与模型组术后第1天各项行为学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电针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缩小均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电针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电针组BrdU/DCX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和曲池穴可以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