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心理学进展》 >手势追踪效应及其理论解释

手势追踪效应及其理论解释

         

摘要

手势追踪效应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手势追踪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的现象。对于这一效应,可以从认知负荷理论、具身认知和ICAP理论三个视角来进行解释。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手势追踪可以帮助心理表征组块和充当注意引导的线索,促进认知资源优化。从具身认知角度看,手势追踪不仅可以激活多种工作记忆通道,促进心理表征的构建,还可以帮助将认知工作转移到环境中,促进图式的构建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根据ICAP理论,手势追踪本质上是一种对学习材料的主动操控,它有助于激活学习者的相关背景知识,从而促进认知加工。目前,关于手势追踪效应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数学学习领域,对于该效应发生的边界条件尚需进一步探究;对于观看他人手势追踪与学习者自己进行手势追踪对学习产生的不同影响,也有待深入探讨。关于手势追踪效应的未来研究,应重点考虑这种效应发生的边界条件、潜在心理机制、与电子学习媒介的交互以及在真实课堂情境中的应用等四个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