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北地质》 >坦佩雷片岩带=芬兰南部早元古代火山弧系统中的构造样式

坦佩雷片岩带=芬兰南部早元古代火山弧系统中的构造样式

         

摘要

呈东西向狭长状分布的坦佩雷片岩带,其中心部分由火山岩和低级变质沉积岩组成,四周为侵入岩和混合岩所环绕。第一期褶皱事件,具近直立轴面和近水平的初始褶轴,为本带的主导构造。保存很好的原生构造表明:本带北部为东西向延伸的主向斜,翼部为小型直立、开阔—紧密的向斜和背斜。主向斜翼部 F_1褶轴已旋转成陡倾伏至近直立拉伸线理。近直立面上为右旋的 F_2褶皱、B—W 至 NE—SW 走向的 S_2褶劈理及陡倾伏褶轴叠加于透入性 S_1片理上。由 D_2构造推断在近水平上为右旋剪切。D_3的膝褶和断裂作用仅限于 NW—SE 至 N—S 向间的狭长带内。片岩与其南部混合岩之间的剪切带为一使高级变质岩抬升的南倾的逆冲或逆断层。坦佩雷片岩带北部为另一条推断的大剪切带。这两条剪切带均形成于 D_1递进变形晚期.基于这些构造及已出版的沉积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的资料,坦佩雷片岩带被解释为一古火山弧系统中弧前区内一逆冲岩席的上盘,构造面向表明其俯冲方向朝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