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养禽与禽病防治》 >洞庭湖浅滩上放牧育成鸭的痛风和硫胺素缺乏症

洞庭湖浅滩上放牧育成鸭的痛风和硫胺素缺乏症

         

摘要

<正>1流行病学洞庭湖每年9月退水,次年3月开始涨水,其间露出了广袤的水深0~2m的湖滩、湖汊。由于经历了3~8月的深水期,各种螺蛳(田螺、旋纹螺、扁卷螺、湖螺、鸟螺、耳状萝卜螺、钉螺和椎实螺等)及蚌(湖蚌、圆蚌、黄岘、杜氏蚌、长蚌、三角帆蚌和棉鞋蚌)等,得以繁衍生息,水退后,它们大部分仍停留在此。这段时间,附近的放牧鸭群即蜂拥而至,场面蔚为壮观,其中尤多8~9月出壳的秋水雏蛋鸭,经20~30天的育雏后移棚至此。鸭群采食天然的水草(苦草、黑藻、眼子菜、虾藻、大茨藻和狐尾藻等)、螺蛳、蚌及水生昆虫,不补饲配合饲料及原粮。至次年2月初,移棚防洪大堤以内的农区,开始补饲+放牧的产蛋期饲养模式。常见以下这种情况:开始时由于水草、水生昆虫多,对螺蛳、蚌只是偶尔采食,鸭生长正常,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水草、水生昆虫被采食干净,螺蛳、蚌成了唯一果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