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盐运与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的发展

盐运与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的发展

         

摘要

清乾隆时期,赤水河经过大规模整治,使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也成为川南地区进入贵州的主要商旅通道和重庆地区进入云南捷径。盐运的兴起,带动了赤水河沿岸的商贸发展,各地移民、客商来到这里,从事川盐运输与商贸活动,使赤水河中下游沿岸的场镇得到快速发展,也形成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的湖广填川来的移民从四川内地来到这里,不再从事农耕生产,成为专门从事水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工人。繁重的体办劳动使人们对白酒的需求量增加,给赤水河流域白酒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带来机遇,最终使得赤水河成为以茅台酒为代表的'美酒河'。盐运的兴衰,也成为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晴雨表,盐运及与盐运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促进这一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教育兴起与文化普及,也使长江中下游先进文化与传统的巴蜀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包容、融合,形成独特的赤水河中下游地区区域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