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政治与法律 >财产性利益盗窃的客观构造

财产性利益盗窃的客观构造

     

摘要

利益盗窃与有体物盗窃共享“财产静态控制关系”的保护法益,其解释论不能突破“盗窃”的语义边界,这是形塑其客观构造的前提.套用占有理论的解释论忽视了利益变动与有体物转移的区别,具有片面性.立足利益盗窃与有体物盗窃的共性,结合财产性利益的特质,利益盗窃的客观构造应为“侵入权利人控制领域—打破权利人控制—取得财产性利益”.这一构造既契合盗窃罪财产静态控制关系的保护法益,也未突破“盗窃”的语义边界.由于利益变动的抽象性,须通过行为要素互补等精细化解释,确保利益盗窃客观构造的明确性.“侵入权利人控制领域”对利益盗窃的成立必不可少;“打破权利人控制”包括了转移、消灭、设定义务三种行为方式;“取得”的认定应注意素材的“同一性”与“同质性”之别,并强调终局性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