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脾脏密度在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脾脏密度在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脾脏密度在预测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其中男295例, 女120例;年龄28~83岁, 中位年龄59岁。根据CT扫描检测脾脏密度,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脾脏密度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 将患者分为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脾脏密度≤43.00 HU, n=118)和非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脾脏密度&43.00 HU, n=297),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脾脏密度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为43.00 HU, ROC曲线下面积为0.608,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40.4%。脾脏密度与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肿瘤直径有关(均P&0.05)。全组415例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45.5%和5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年龄、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肿瘤部位、肿瘤直径、Lauren分型、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和辅助化疗均与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有关(均P&0.05);年龄、NLR、肿瘤部位、肿瘤直径、Lauren分型、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和辅助化疗均与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NLR水平高(HR=1.501, 95%CI:1.136~1.984)、TNM分期晚(HR=2.559, 95%CI:1.850~3.539)、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HR=2.093, 95%CI:1.571~2.788)和未行辅助化疗(HR=1.583, 95%CI:1.204~2.083)是影响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NM分期晚(HR=1.938, 95%CI:1.395~2.692)、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HR=1.566, 95%CI:1.180~2.078)和未行辅助化疗(HR=1.336, 95%CI:1.016~1.758)是影响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于Ⅰ期患者, 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和非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6%和83.7%, 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85.7%和89.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Ⅱ期和Ⅲ期患者, 两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5.4%和48.8%, 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5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作为一种影像学评估方法, 脾脏密度可预测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