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电影评介》 >审判类剧作对主体性的呼唤与个人中心的超越——以《十二公民》《我们与恶的距离》《坡道上的家》为例

审判类剧作对主体性的呼唤与个人中心的超越——以《十二公民》《我们与恶的距离》《坡道上的家》为例

         

摘要

cqvip:电影《十二公民》(徐昂,2015)改编自1957年美国电影《十二怒汉》(西德尼•吕美特,1957),12位学生家长组成一个模拟陪审小组,讨论一起几乎被定案的“富二代弑父案”。《我们与恶的距离》(林君阳,2019)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线索讲述了杀人犯李晓明在戏院无差别杀人后,其辩护律师王赦、犯人家属李大芝与罹难孩子的家属宋乔安刘昭国夫妇之间的辩论;一条线索是青年新锐导演应思聪因对创作的苛求、失恋的打击导致精神分裂后引发的一系列事故。《坡道上的家》(森垣侑大,2019)改编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剧中恪守主妇职责的年轻妈妈里沙子被选为候补的国民参审员,到法庭聆讯一起母亲溺毙儿童案。

著录项

  • 来源
    《电影评介》 |2020年第18期|93-96|共4页
  • 作者

    纪少豆; 张远;

  •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